APP下载

大数据思路下中小学教材使用研究的改进

2017-03-25王郢王班班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数据

王郢+王班班

摘 要:教材使用研究是教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了解教材使用中的问题并提供有益的反馈。研究中所搜集的教材使用行为数据的质量及其处理方式对于研究质量非常重要。现有研究的数据存在来源单一、类型相似、收集处理方法简单等问题,导致研究结果适用范围小,结论呈现静态化、截面化。大数据思路可以为教材使用研究提供新的数据视角。在新的数据观下,数据来源渠道扩展至相关群体的意志行为和潜意识行为;数据类型兼具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数据获取手段更加直接和多元;数据处理方式将批量处理、实时分析相结合;研究结论适用范围也会有效扩大,呈现方式更为丰富。这都将为教材使用研究带来改进契机。基于大数据思路的教材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提高数据的有效性和隐私保护,加强对数据处理方式的研究。

关键词: 大数据;教材使用行为数据;教材使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4-0053-03

对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和研究是我们了解教材使用实践的重要渠道,它有利于我们在实际使用中发现教材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隐性的、深层次的问题,为教材开发者改进编写提供反馈信息,为教材使用者提供参考和借鉴。教材使用研究是对教材使用主体在使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现象跟踪、规律梳理、问题探讨和策略分析的一系列过程。在研究中,使用行为是研究数据的基本“值域”,数据来源渠道的丰富性、数据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对于研究结论的影响甚大。传统教材使用研究由于研究方法、思路和基本假设的桎梏,使研究数据在来源渠道、采集方式、处理方法等方面存在短板,随着教材研究的不断发展,这些使用数据已不能满足精细化、科学化研究的需要,亟需从方法论角度进行改进。作为教材研究中的重要一环,科学精细的教材使用和跟踪对于提升教材质量、改进教材编写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材使用研究的境况与不足

教材使用研究一直是学界的重要议题。笔者以“教材使用”及相关词在“中国知网”等学术搜索引擎进行主题搜索,得到从1953年至今约10663篇文献,涉及教材使用情况、教材使用意见、教材使用策略、教材使用效果和教材使用的问题五个方面,其中运用调查法进行使用情况研究占总量的82%,这些研究大都以教师、學生的教材使用行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以问卷、访问或观察等方法为桥梁了解现实问题,研究结论大多以提供方法或对策为主。可以说,虽然目前有关教材使用的研究数量颇多,但在数据来源、处理分析方法等方面仍有一些不足之处,这不仅直接影响研究结论,同时亦不利于教材研究本身的发展和进步。这些不足之处表现为:

1.数据来源渠道较少,数据类型相似

现有研究多以教师、学生两者的使用行为作为数据渠道,忽略了其他相关群体,如教材培训者、家长等,使用行为数据的来源较为单一。这可能是因为许多研究者在数据采集时受刻板印象的影响,将教材使用者尤其是教师作为体现教材特点的最主要来源,造成数据来源单一化,进而影响了研究的整体信度和数据范围。

数据来源单一还会影响所收集数据的类型。根据行为目标与动机的关系来划分教材使用主体的使用行为,大致可将其分为意志行为和潜意识行为两类,前者是指有明确动机及目标的行为,而后者则是有明确目标但无明确使用动机行为。[1]例如,学生翻看教材寻求解题答案属于意志行为,而发放新书后总是想看看内容属于潜意识行为。若将这些行为按照数据类型进行分类,那么意志行为既包括结构性数据又包括非结构性数据,而潜意识行为则主要表现为非结构性数据。[2]由于受到数据捕获渠道和方式的限制,现有的教材使用研究中的数据往往呈现为意志行为,数据类型上多为结构性数据,导致研究中数据类型单一,非结构性数据缺乏。

同时,现有研究中所使用的数据采集方式多为调查和观察,所搜集到的数据都是已经发生的行为或业已形成的观念态度,因此“结构性的已有意志行为”成为当前教材使用研究数据的主流,而教材使用者的许多不外显的潜意识行为却极少被关注,动态的、实时的、隐性的非结构化数据无法通过普通工具获得。这不仅造成研究数据来源薄弱,类型相似,也使得研究信效度受损。

2.数据获取手段匮乏,处理方式传统单调

如前所述,现有教材使用研究中问卷、访谈和观察成为数据捕获的主要方式,这些手段所获取的数据往往是某个时间点的现实呈现,具有“截面性”特征。更为重要的是,捕获数据的容量取决于研究者的意愿,受限于调研工具,数据受主观性的“污染”,研究者的个人观念对数据搜集有较大影响,难以完整反映教材使用中的真实行为和全面的情况,也难以全面反映被研究者的真实想法。

除了数据先天的“软肋”之外,现有研究中对数据的处理方式较为单调,也大大影响了研究的质量。一方面,传统的统计法、描述分析法仍然占据数据分析的主流,这样的方法往往只适用于结构化数据;而另一方面,由于收集方法的局限,使研究中非结构性数据缺失,许多新的数据处理方法难以应用,二者形成相互制约的环扣:数据本身的质量和类型使数据处理方法难以现代化,而数据处理方法的禁锢和滞后,又使得无法分析更多形式的数据,最终形成了恶性循环。

已有研究在数据来源的渠道、形式、采集方法和处理手段等方面均存在短板,最终导致研究的结果主观经验性倾向较强,研究结论趋同。因此整体结果覆盖面小,呈现方式单调。

二、大数据浪潮带来的突破

由于在数据来源、采集方法以及处理方式上的不足,现有教材使用的研究已不能满足教材研究精细化、科学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这对于我国教材研究、教材编写和改进等工作的推进都十分不利。随着社会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大数据作为一股激烈的方法革命和思维革新浪潮,席卷了我们的生活。在教材使用研究中,大数据视角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好的数据搜集和处理方法,也为我们看待教育现象提供了新的视野。

1.大数据思维的基本观照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互联网+”农产品物流业的大数据策略研究
大数据时代新闻的新变化探究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