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问题,构建生本课堂

2017-03-25叶雪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图形

叶雪芬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课程改革也需要教师改变观念,努力做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巧妙地设计出问题。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迷失教学本真

《圆的面积》这节课的其中一个教学目标是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利用公式解答问题是比较简单的,难点在于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我听到学校同级段一位老教师是这样上的:

【片段】

师:请同学们回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生:(略)

师:那圆的面积该怎么算呢?

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进行计算。

师:请你把圆分成16等份,剪开后,用这些近似于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把圆分成32份,剪拼后,又会是什么图形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分析这个近似的长方形与圆的关系,小组讨论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圆的面积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2)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3)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推导出了圆的面积)

以前,自己也曾上过这节课,教学模式与执教老师类似。这样的教学,教师引导的太多,学生自主发挥的不够。学生完全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把圆剪拼成平行四边形的,又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课堂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没有学生的巧妙构思,也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其他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意识到这一点后,我思索着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如果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拼的话,学生应该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拼出更丰富的图形,也应该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推导出圆的面积。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打破思维的定势

看来,学生学习的方向由教师的提问决定。提问得当,不仅能吸引学生,更能提高教学的效率,也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呢?是否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发散些呢?我在本课教学时做了以下调整:

【片段】

师:还记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是怎么推导的吗?

生:(略)

师:说一说: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都什么共同点?

生:都是把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

师:那圆面积又该怎么计算呢?

生:可以像其他平面图形一样,转换成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公式。

师:如何转化?

生:可以把圆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拼一拼。

师:四人小组合作,试着剪一剪、拼一拼。

(学生小组合作,拼出了近似的三角形、梯形和平行四边形。)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生:把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来越像个长方形。

师:那这个剪拼后的长方形面积与圆面积有什么关系呢?你能算出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吗?同桌合作说一说、算一算。

三、拨云见日总有时——构建生本的课堂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在数学上得到充分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本节课中,我注重问题的设计,设计出指向性、启发性、开放性、挑战性的问题,能够使知识点横向联系,纵向深入,串点成线,聚线成面,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通过数学问题把握数学本质。

1.设计指向性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

教师设计教学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即为引起新课、为训练重点、为突破难点、为总结归纳。只有明确了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才能使问题恰到好处,为教学穿针引线,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圆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复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圆的面积公式的的图形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迅速回忆学过的知识,调动原有的知识储备,为新知的“再创造”做好知识的准备。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也明确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把圆转化成其他学过的平面图形,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设计启发性问题,诱发学生的思考

启发性是指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问题要能触动学生思维,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及方向。切忌设计一些“是不是” “对不对”之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让学生厌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利。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把若干等份的扇形拼出近似平行四边形后,想象把圆分成32等份,会拼成一个怎样的图形?然后再通过课件的演示,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最后让学生观察从4等份的圆至32等份的圆

拼成的图形,提问:通过观察这些图形

开放性问题是数学教学一种模式,是教师提问的一个方向,具有新颖性、发散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还具有一定的知识教育价值、能力发展教育价值和人文教育价值,可以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

当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要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后,教师可以提问:“你想把圆剪拼成什么平面图形呢?”此时,学生便能随着自己的想法,拼成想拼的平面图形。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时,有的学生能拼出近似的平行四边

4.设计挑战性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一座等待开发的宝藏,只要教师善于吊足学生的“胃口”,触碰他们内心的“小宇宙”,给他们创造挑战自我的契机,学生会给你惊喜。课堂上,教师若能根据学生的学情,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组织原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作为教师,我们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情境, 大胆巧妙地设计问题,吸引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层层深入,以问促思,由思而探,使學生在积极思维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自由驰骋,从而生成课堂的无限精彩。

猜你喜欢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图形
我爱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