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2017-03-25孔春凤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科学

摘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笔者仔细分析了合作学习的特点及所应采取的措施,觉得自主、合作、探究要适时,科学安排、组织得当、训练到位,才能收到预期效果。笔者紧紧围绕“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这一问题浅谈了一些个人看法,仅供各位同行参考。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適时 科学

在人们逐渐了解大脑的构造以及运作的机制后,为了让孩子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哈佛大学教授博士提出了“多元智慧”的理论。所谓多元智慧,指的是孩子会用不同的智慧来学习或表现,大致可分为语文、逻辑(数学)、空间、肢体(动觉)、音乐、人际、内省、博物学八个方面。基本上,每个孩子都具备这八项智慧,而且每项智慧都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合作思考教学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希望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成效;第二是希望经由合作学习来增进人际互动机会,培养人际关系能力。合作学习相对于个别学习而言,由于其能最大化地利用师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动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被作为重要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予以积极倡导。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新理念,是课改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容易把握的难点。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验中总结的经验是:自主、合作、探究要适时适地,科学安排,组织得当,训练到位,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呢?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抓住契机,选取关键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一)于课文的重点处

课文的重点之处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或深刻的意义,学生自主探究难免以偏概全或不能深入地理解、感悟。因此,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能使学生读深读透。如教学《放弃射门》一文时,有学生质疑:“福勒放弃射门,到底对不对,该不该?”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文章的教学重点。在学生发表意见后,我让持相同观点的学生组成一组,然后出示导学提纲:(1)抓重点句、段来说明自己的观点;(2)结合课外阅读及生活体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接着让学生读书、圈画、讨论、感悟、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最后让持有不同观点的两大组展开辩论。这一过程,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提纲”,为他们的合作探究提供导航,渗透学法指导。学生学得主动,乐于交流,大胆辩论,在争辩中进一步体会到了福勒的高尚风范,深受教育。

(二)于课文的空白处

如《小摄影师》一文结尾写到,小男孩因为忘记带胶带哭着跳上电车,高尔基在深夜还在等待着小男孩。教师设下悬念:小男孩究竟会不会回来呢?让我们也当当小作家,把故事续编下去。虽然是续写大作家的作品,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学生兴致高昂,小组同学之间优势互补,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三)于思维的求异处

如《称象》一课,在讲到曹冲称象的办法时,有位学生提出:“石头笨重不易搬动又容易伤人,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称象呢?”教师及时肯定这位学生爱动脑筋,有创新精神,同时,“顺水推舟”,引导大家讨论:“谁还有更好的办法?”学生们通过思考、交流、判断、比较后,得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方法,想象十分独特、新颖,办法一个比一个强。有的说用沙子好;有的说用水好,就地取材;有的说用人最方便,文武百官是现成的……教学中抓住求异点,让学生展开讨论,大胆想象,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1.创设有吸引力的主题。有吸引力的主题应该是开放的、有价值的、有挑战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创新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教师要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安排合作,而不是单凭教师主观的愿望。记得一位教师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时,引导学生合作讨论:“为什么小鹿没有看见玫瑰花的样子?”看起来课堂上热热闹闹,可答案却是千篇一律,究其原因是讨论的主题并没有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2.构建鲜活的语言环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深远的影响,语文材料内涵的丰富性又会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尽量使组内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合作时展开争议,相互影响带动,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优势互补,扩大信息量。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一般而言,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以四人为宜:主持人负责主持小组讨论,协调学习进程;记录员负责记录合作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和讨论的结果;检查员督促组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任务;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结果在班级交流中进行汇报。合作小组可实行动态编排,角色轮换。这样的安排,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又发挥了群体的功能,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都会在学生的思维碰撞、思想交锋中体现出来,合作学习恰好给他们的交流与表达搭建了一个平台。

3.开展综合性语文专题活动。合作性的课前调查研究活动和课后专题活动,不仅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方式获取了许多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例如,教《蜜蜂》一课时,可以针对学生好奇这一特点,课前先安排学生调查蜜蜂的外形、习性、生活方式,以便在课堂上交流汇报。课后可引导学生自由组队,考察其他昆虫的特点,开展一次汇报交流的活动。通过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等方式检验合作的成果。这样不但可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而且使他们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精神也得到提升。

作者简介:孔春凤(1978-),女,山东省菏泽市,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实效性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