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7-03-25陈建军
陈建军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有效的问题情境, 有效的探究活动, 有效的合作方式, 有效的生成资源, 有效的课堂评价。从而更加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 探究 合作 生成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问题要有现实性——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 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有助于儿童发现真实的挑战,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问题要有思考性——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设计的问题必须要有思考性,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
问题要有针对性——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一方面,把握教材内容的“数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抓住其核心和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问题要有挑战性——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问题要有趣味性——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的发展。
总之,富有情境的课堂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与人格,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不断建构一方美丽的精神乐土;富有情境的课堂,能释放出无穷的魅力,在学生的心田上绽开绚丽的花朵;富有情境的课堂,能让生命的精彩在课堂上涌动。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促进学生在探究中的互动与交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先是促进学生学习小组内部的交流与互动。其次,教师还应鼓励学习小组与学习小组之间进行对话。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好全班学生的交流,使全体学生在演示与观察、表达与倾听、质疑与争论、反驳与支持中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教师要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
“生成”是课程改革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追求互动生成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教师教学的追求。生成既有预料之内,也有意料之外。数学教学中的生成必须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的结果方能理解为生成。没有思考而生成的内容都应视为无效的泡沫。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 当然,任何问题总要涉及一个度,无论情况如何,教师心中都要有一把尺,权衡其间的利弊,在预设与生成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一种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
五、运用有效的课堂评价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
首先,评价的原则应该是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其次,教师应锤炼课堂教学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准确而不模糊。(2)生动还又丰富。(3)严谨不失幽默。(4)中听更要中用。(5)独特不乏创新。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我们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探索。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中的转化思想[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1992年21期.
[2]陳丽洪.论《转化与化归思想》[J].读写算,2015年第63期
[3]黄念.小学数学教师中渗透转化思想[R].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课标教材网教材培训,沙坪坝区南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