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语言演绎精彩课堂
2017-03-25吴雪贞
吴雪贞
同样的教学设计给不同的教师使用,结果却截然不同,个中原因除了教师本身教学智慧等的差别外,课堂教学语言的使用也极为重要。一节精彩而高效的课,离不开师生间有质量的对话,尤其是教师若能适时巧用教学语言,在关键处引领,重点处点拨,定能使课堂显得更有生机。
一、使用教学语言要注重启发性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优秀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当前,教师们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在很多课堂上都能听到这样的语言:“看到这些,你知道了什么信息?”“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法?”等。诚然,这些语言很“大气”,具有开放性,给学生的生成提供了广大的空间,但细究起来,语言中没有明显的指向性,忽视了数学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因而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便会成为一句空话。所以,能否较好地使用启发性教学语言,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优劣。
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一课时,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将分数化成小数的情形,问:“你发现了什么?”學生给出了很多答案,但却不能答到点子上,原因便是问题太大了。如果我们换个问法:“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关键在分子还是分母呢?”当学生一致认为是分母时,教师可作进一步的启发:“这些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母又有什么共同特点?”当学生屡屡碰壁,找不到突破口时,教师便不能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争论,而是要适时地启发他们:“你们试着给这些分母分解质因数,看看能够找到什么规律?”一句话便解决了学生思维出现“断层”的局面,不至于在无意义处纠缠,白白浪费有限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如若能够巧妙灵活地加以启发,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深刻性和创造性。
二、使用教学语言要力求做到真诚
1. 表扬不能够廉价。
当前,教室里的掌声越来越多,我们耳熟能详的鼓励性的话语“你真棒!”“说得好,掌声鼓励!”犹在我们耳边回响。那种伴随着有节奏的掌声配上整齐划一的动作(朝着回答问题的学生竖起大拇指等),齐说:“嗨、嗨、嗨,你真棒”的“军事化”表扬也屡见不鲜。诚然,表扬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肯定,但如此不讲究方法与技巧,是否会得不偿失呢?如上述的场景中有的评价语言就过于形式化,显得大而空,长久以往,学生的学习会变得功利,对学习感到枯燥乏味、毫无新意。甚至学生会因浮躁心理的影响,在课堂上静不下心来思考,无法深入理解、深切体验教师的问题,浅尝辄止,使评价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2. 要提倡个性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需要有个性,针对不同的情况应有不同的教学语言。例如,当只有一位学生举手回答对了问题,教师可以适时地说:“好样的,每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总是挺身而出!”“老师不仅为你清楚的回答而惊喜,更为你的勇气所折服!”若这位学生回答错了,我们可以这样评价:“即使你摔倒了,老师一样为你喝彩,因为你迈出了别人不敢迈出的一步。”而在遇到性格腼腆的学生回答对了问题,教师便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老师一直相信你行的,瞧,今天的行为已经证明了你!”而如果遇到那些注意力不专注的学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说:“你说得好,听得更好”“瞧,某某同学坐在最后面,却听得最认真!”如此操作可以达到“肯定一人,鼓舞全班”的目的——既表扬了认真听课的学生,又给其他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每位学生的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及生活能力等的差异,他们面对问题做出的反应也会不同,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针对不同情况,灵活变换教学语言,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让他们能最大化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使用教学语言要富有趣味性
教学幽默是一种教学艺术,更是一种教学机智,它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显示了教师的智慧,传递了教师的关爱,承载了生动的启示,激活了愉悦的情感。笔者曾聆听张齐华老师给六年级学生上“负数”一课,学生在课前既紧张又拘谨,课堂气氛沉闷且严肃。于是就有了张老师与学生的以下对话。
师:你们是几年级的?
生(不自信):六年级。
师:刚刚老师听了几节不同年级的课。发现举手发言的姿势也不同,请看!
张老师演示一到五年级学生举手的姿势,举手姿势依次是从低到高。
师:那么请问六年级的学生举手应该是怎样?
此时,学生还是处在高度紧张中,因此不约而同地规规矩矩举着手。
师(故作无奈):完了,六年级的学生这么简单的规律竟没瞧出来?来,认真地再看看。
师:六年级学生举手该怎样?
少数几位学生把手举高。此时气氛还是很严肃。
师:想知道张老师班上学生上课是怎样举手的吗?
师:那张老师就给大家表演表演。瞧(举手示意)这叫玉树,接下去是什么啦?(临风)
师:聪明,一点即通。
张老师摇晃手掌,显示出迎风挥舞的动作,之后让学生也做这个动作。
师:这节课,看谁手飘得又好又高,表现自己的机会就最多。
学生就是在张老师这样的“忽悠”之下,渐入佳境,整堂课的气氛热闹却不浮躁,无论是教师的引领还是学生的发言,都博得了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与课前的表现真是天壤之别。张老师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打破了课前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幽默的教学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它不是浅薄的滑稽逗乐,或是哗众取宠,更不是低级趣味;它是教师教学语言修饰的重要方面,是一种可遇也可求的教学风格。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实验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