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请让我讴歌

2017-03-24杨福音长沙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7年4期
关键词:画坛工笔西藏

◆杨福音(长沙)

请让我讴歌

◆杨福音(长沙)

我时时想用人间最美好的语言,再以满腔的热情来讴歌湖南的前辈画家,湖湘一地,几位天之骄子,光耀画坛。

我曾评说,王憨山有如苏东坡的豪放;管锄非有如辛稼轩的冷隽。

那还是1988年,我帮王憨山在湖南师大艺术系办完个人画展的第二天,王老给我一本册页,请我在上面题字留念。我不假思索,提笔写了下面的话:“长大直圆,气吞山河,读憨山先生的画,有白石再世之感。”一时间颇成画坛热议。

管锄非百年之庆,那时我尚客羊城,为赞管老梅花,我有一文,文中说:“管老与梅相交,以梅自况,互为知己,互为扶持,有此庆幸才得以捱过那漫长而艰难的岁月。这是个特别!此番绝唱令当今梅坛行家如关山月诸公者难以望其项背。这真是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无可奈何啊!”

在他们之前,还有个邵一萍,其画可赞为富贵,那真是人美画美。1964年,邵先生的梅竹图刊于《人民画报》的封底,这在当时的画坛真是了得,好多的名家也不曾享到如此的殊荣。可惜的是,不久邵先生便离开了人世,真是令人叹惜。

我最熟悉的还是陈白一先生,他笔下的工笔人物线描,完成了由工到写到意到逸这一整个过程。他是工笔人物画史上从明末清初陈老莲之后,四百年来第一人;他又是当代工笔人物画坛第一人。

其实,中国文化史是最乐于捧人的,从不乏慧眼识珠。如倪云林曾赞王蒙山水五百年来第一人。说到清代纳兰性德的词,王国维称其后主之后一人而已。

至此,真应了河西的那副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舍得赞美人,这真是君子之风啊!

2017年1月21日于长沙双来书屋

这位上世纪80年代从北京画院自愿到西藏定居的韩书力少年时的老师,而今已是耄耋之年,谈起韩书力的绘画历程如数家珍,动情又不乏幽默:“他在画《邦锦美朵》的时候,我正好到西藏,那时他的四十多幅画基本画完了,问我怎样,我说有没有勇气重来。他很感动,毅然决然地重画了,46幅他画了两百多幅,有一页就画了四五张,在那样的环境下,能画出比宋代院画还深入的画,没有创造能力是永远做不到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套连环画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全套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后来中央美院也提出来要收藏,他又画了十张,给央美收藏。”

“《邦锦美朵》在韩书力的艺术生涯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起点”,余友心先生如是说:“他经历了三个阶段:一个是布面重彩,实际上把西藏传统绘画、壁画、唐卡、雕塑和汉地传统的绘画、工笔重彩等元素融合,又与早年国外访学理解的西方现代艺术构成要素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样式,后来成为西藏画派,一个没有的画种就出来了。我把他的三个阶段归纳为三点:第一,读书,读古今中外的书;第二,想事,想天下大事;第三,画画,画没人画的画。他最近的画应该定位为西藏当代文人画。”

曾任西藏美协副主席的余友心先生,与韩书力在西藏工作、共事四十年。研讨会上,余老对韩书力的绘画艺术做了高度定位:“他的绘画风格在整个中国画坛独一无二,他的绘画高峰在于对社会现实,对当前人们的所谓流俗做了尖锐的批判。此次展出的作品《该控枪了》,两把枪都要控,很有意味。他的画风有着非常辛辣的对现实抒发的真实情感,和鲁迅先生的文风很相似……”

研讨会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主席、中华艺术宫馆长施大畏做了总结:“韩书力的绘画作品,主要吸取了汉文化艺术与藏文化艺术元素,也吸取了西方写实艺术与东方传统艺术的元素,显示了其艺术创作的多元性,更具有民族色彩又具有清晰的个性特征,在中国画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就,此次展览对于民族艺术该如何秉承传统、创新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在中华艺术宫学术展厅举办的展览开幕式上,韩书力向馆藏捐赠了两件代表作,由施大畏先生授赠收藏证书,之后举行了“沪藏两地文化合作”签约仪式,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这是一场没有名人标签的一位西藏美术工作者四十三年的工作汇报展,将在当代中国美术发展史中书写一个特例,那么质朴、意味深远。

猜你喜欢

画坛工笔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汪观清:深耕画坛,“牛”劲十足
画坛“狂士”的传神写真
——评王晓丹的《雅线意彩》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一个人的西藏
浅析赵孟▌绘画对画坛的影响
西藏:存在与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