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特色小镇建设思考
2017-03-24方增勇
■ 赵 红 方增勇
泰安市特色小镇建设思考
■ 赵 红 方增勇
深入研究泰安市特色小镇建设,对于泰安市进一步推动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泰安市特色小镇建设概况
近年来,泰安市打造了一批镇园合一、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新泰市西张庄毛呢小镇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徂徕山汶河景区汶水小镇、岱岳区大汶口水上石头古镇、新泰市羊流智能起重小镇、东平县老湖水浒影视小镇入选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东平县银山镇东平湖生态旅游小镇、新泰市石莱镇有机茶业小镇、宁阳县东疏镇苗木花卉小镇正申报第二批省级特色小镇。总结泰安市特色小镇的探索实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经验。
(一)坚持规划引领
成立了泰安市新型城镇化办公室,出台了《泰安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5-2020)》,争取到山东省级城镇化资金5000万元,支持重点示范镇、特色小镇建设。1个国家级、4个省级特色小镇均完成规划,以东平老湖水浒影视小镇为例,该项目与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签订协议,对小镇进行高起点规划,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引领特色小镇建设。
(二)坚持产业支撑
把产业特色作为重中之重,其中,新泰市羊流镇投资46亿元打造的智能起重小镇,总占地2200亩,以起重机制造业为基础,以高端起重机研发制造为核心,打造高端制造、文化、旅游融合的特色小镇。新泰市西张庄镇投资47.5亿元打造的多彩毛呢小镇,依托毛呢纺织产业基础,打造集毛呢服装的个性化订制、电子商务平台及体验式旅游等于一体的江北第一毛呢纺织服装城。
(三)坚持项目带动
泰安市依托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以徂徕山汶河景区汶水小镇为例,总规划面积约3平方公里,建设依托汉博园、汶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投资46.6亿元,打造山东省特色小镇创建试点的排头兵、国内休闲旅游的新地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四)坚持优势依托
依托泰安独特的资源,力争建设一个、成熟一个。其中,邱家店石敢当小镇,由棕榈股份和科达集团共同投资40亿元建设,拥有四大资源优势:一是自然资源。小镇处于“两山之间,汶水之滨”,即位于泰山、徂徕山之间和汶河沿岸。二是文化资源。已注册“石敢当故里”文化商标。三是旅游资源。泰山每年吸引超过1000万游客,宝泰隆旅游度假区每年吸引超过200万游客。四是交通资源。京沪高铁、济泰高速、城际铁轨等交通网络完善。岱岳区大汶口水上石头古镇,总投资15亿元,南北连接泰山和曲阜,大汶口遗址坐落于此,打造水上石头古镇,建成后预计年可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税收2800万元,安置劳动力3000人。
(五)坚持要素保障
资金保障方面,新泰西张庄毛呢小镇灵活采用PPP、BT、BOT等合作方式,引导企业或民间资本参与城镇开发。宣传保障方面,徂徕山汶河景区汶水小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宣传,让社会各行业和广大群众自觉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行动中去。
二、泰安市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泰安市的特色小镇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一是重视不够。各县市区、各街道镇重视程度不平衡,特别是部分优势明显的地区,还没有把特色小镇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二是缺乏融合发展意识。部分地域相邻、条件相似、产业相同的街道镇、社区村,没有打破地域界限,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容易造成各自为战、重复投入。
(二)规划定位不够清晰
一是缺乏系统性。一些地区小城镇规划不够系统,使开发建设的功能布局、产业发展等科学性有待提升。二是缺乏前瞻性。一些街道镇对于如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研究论证不够充分,缺少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后续提升计划,制约了发展后劲。三是特色彰显不足。有的小镇存在跟风效仿、照抄照搬,出现“千镇一面”的倾向。比如,泰安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但目前除石敢当文化、水浒文化、大汶口文化外,碧霞文化、封禅文化等资源还没有上升到特色小镇层面策划研究。
(三)配套保障不够充分
一是土地要素倾斜不够。从水浒影视小镇等项目情况看,较之于一般项目特色小镇往往规模较大、占地较多,指标争取、手续审批等方面存在制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项目快速推进。二是人力资源支持不够。大部分特色小镇缺乏吸引人才必备要素。以新泰石莱镇有机茶业小镇为例,由于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对行业领军人才和核心团队的吸引力不足,导致人力资源动能不足。三是民间资本参与不够。2016年,泰安市第一批入选省级名单的4个特色小镇民间投资占比仅为51%,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的比重相比,低了近10个百分点。
(四)综合效益不够明显
泰安市多数特色小镇正处在建设过程中,综合效益还没有充分显现。经济发展方面,项目储备相对不足。以宁阳县东疏镇苗木花卉小镇为例,除主导项目之外,关联项目、配套项目处在招商阶段,尚未形成组团。民生改善方面,在提高群众收入等方面还没有发挥作用,特别是在产业扶贫方面,还没有体现应有作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资源过度粗放利用、保护力度不够。比如,个别地区拆除古建筑,大建新式楼房,导致很多地方特色景观和民俗文化氛围荡然无存。有的特色小镇新建的道路、建筑等也缺乏协调性和整体美,对山林、河流等自然景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三、泰安市加快建设特色小镇的对策建议
结合对泰安市特色小镇建设的调研思考,以及对外地特色小镇建设经验的分析研究,课题组认为,要想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提质增效,涉及到的各县市区、街道、乡镇,应当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益导向,确保尽快实现大幅提升。
(一)深化思想认识,突出“特而强”
一是坚持领导力量向特色小镇倾斜。重点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由领导干部负责包保,专门成立指挥部、项目部,建立健全办公会议、项目督查等制度,确保工作顺利有序推进。二是坚持要素保障向特色小镇倾斜。特色小镇所在地应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列入山东省、泰安市重点项目单子,有针对性地解决好土地指标争取、手续办理等问题,特别是在资金筹措方面,应灵活用好新常态下各类融资渠道,实现政府、企业与民间资本的互惠共赢。三是坚持优势资源向特色小镇倾斜。立足各地禀赋,为小镇量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原创力的发展脉络,构建带动能力强、关联作用强、联动性强的产业链条,尽快将文化旅游小镇建成3A级以上景区,将智能制造小镇打造成为产业链条集聚核心,力促区域经济做大做强。
(二)完善建设规划,力求“聚而合”
一是定位不能乱。以邱家店石敢当小镇为例,紧邻济南省会都市圈,又拥有一个济泰高速出口,特色小镇建设应当立足都市圈的整体发展,准确找到自身定位,实现共享、双赢的局面。二是功能不能散。特色小镇建设在功能上应当将产业、文化、旅游等功能聚集并融合起来,以大汶口水上石头古镇为例,特色小镇的建设不应只是打造一个单纯的旅游风景区,应当与周边村镇统筹结合、连片开发,建立起一个综合性的文化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整合成为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三是数量不能滥。在特色小镇建设中,不应盲目追求快出成绩与数量,应当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做到建一个、成一个。
(三)提升自身定位,实现“精而美”
找准定位才能确保特色小镇建设的生命力。一方面,坚持引进高端企业和人才。在全国各地纷纷上马特色小镇的大背景下,要让本地特色小镇出类拔萃,必须以高端项目带动产业提档升级,以高端人才助力中小企业做大,最大限度地提升特色小镇的智慧化程度。另一方面,坚持做亮特色小镇文化标识。“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精神内核。泰安市应有针对性地选取具备条件的小镇,深挖泰山国际登山节、东岳庙会等优质资源,特别是要做好文化旅游与高端制造业相结合的文章,打造宜居宜游、精致美丽的特色小镇。
(四)提高综合效益,促进“和而康”
一是在实施理念上以人为本。泰安市特色小镇的建设要尽可能推动本地居民的就业或自主创业,借助外部力量支持当地居民生产销售,进一步优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在为当地居民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以优越的环境吸引高精尖企业和人才长期入驻。二是在建设主体上市场运作。特色小镇不同于市政工程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投入,应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在条件和机会成熟后,政府应当主动“退居二线”,把建设管理向市场开放,以此最大限度地保持市场活力。三是在开发方式上保护生态和文化。如果不能做到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特色小镇建设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泰安市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传统街区、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真正在保护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实现协同发展,确保特色小镇综合效益的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泰安市委党校;泰山区邱家店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