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2017-03-24孙建芳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泰兴分校
孙建芳/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泰兴分校
造就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
孙建芳/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泰兴分校
江苏省农广校泰兴分校按照农民培训项目实施总体要求,农民培训工作早启动、早实施,有力地提高了全市农民综合素质,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创新培训模式
1、推行“菜单式”培训。组织培训前,泰兴农广校通过召开座谈会、到户咨询、深入调研等形式,全面了解农民对培训的具体需求,并结合该市实际和农业主推技术,确定培训专业、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方式;聘请有关专家,以畜禽、水产、蔬菜等规模种养生产新技术、新品种为主,编写通俗易懂的农业实用技术明白纸。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和各乡镇区位、产品特色,提供个性化培训菜单,由乡镇根据农民需求自主选择培训内容,确定培训项目,减少了培训的盲目性,提高了培训效率。
2、实行“上门式”服务。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聘请126名技术指导员,每位技术指导员指导20个示范户,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20个农户,有效地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推进现代教育资源进村入户,在地方电视台开辟《农业科技之窗》等栏目,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组建了由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农牧科技学院、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知名教授和该市农业推广研究员等专家领衔,多名中高级农业、畜牧、林业、水产等专业技术人员为骨干的培训讲师团,深入农村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指导,帮助农民开阔眼界、解决难题,激发其学用科技的热情。
3、推动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建设。运用现代化远程教育网络体系,组织专家进行讲座,定时向农民播放农业技术培训光碟。建立农民培训网站(泰兴农业信息网),建立农技培训、科技推广、专家答疑栏目,让农民通过网络进行农业技术培训,解决疑难问题。
4、向农民发放农业科技书籍。
在充分了解各乡镇农民对农业知识需求的基础上,向专业大户、青年农民、村农家书屋发放农业科技知识书籍,让农民通过读书学习,培育学习热情,掌握农业科技知识,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题。2016年向农民发放农业科技书籍6500多册。
强化工作措施
1、完善工作体系。2016年以来,先后6次召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农业职业技能培训专题办公会议,商讨培训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完善组织机构,为全市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充实师资力量。根据全市培训任务,由培训讲师团负责教材编写、理论授课、实践指导等工作,并将讲师团成员的姓名、专业特长、联系方法等内容打印成册,发到各乡镇、村和参训学员手中。二是科学制定培训计划。按照农民培训工程的总体要求,结合该市实际和农业主推技术,在组织座谈、到户咨询、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制定培训实施方案,从实施时间、任务分解、培训内容、工作机制、资金管理、监督实施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保证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三是精心选择培训基地。以泰兴农广校为主阵地,在全市各乡镇农技服务中心设立中心培训场所,并将市黄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新街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泰兴市虹润家庭农场、泰兴市维成植保合作社作为培训实践基地,使基地真正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学员参观、咨询、试验的示范区。
2、广泛宣传发动。为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的“福音”传遍千家万户,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致富工程,泰兴农广校多次召开专题准备会议,对培训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乡镇也分别召开了由村干部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宣传培训的目的、意义。市分校还向全市农民发出培训实施公开信,并在各村村务公开栏张贴培训公示材料;通过广播、电视、报纸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培训家喻户晓,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积极性。通过举办培训班,挖掘培训的亮点和典型事例,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充分激发农民的培训热情,在全市营造了广泛关心、热情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3、优化服务配套。在培训计划实施过程中,泰兴农广校不是就培训抓培训,而是积极为农民提供配套服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积极提供信息服务,充分利用农业系统的各种优势,充分了解市场对农产品的供求信息,通过印发简报等形式,及时向参训农民反馈,让他们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农业生产,做农民“闯”市场的引路人。2016年以来,以市农委信息中心简报为载体,提供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500多条,通过“买卖信息”,全市销售农产品总金额逾亿元。讲师团成员为保障培训取得实效,他们积极转变角色,从“说给农民看”到“带着农民干”,市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自主创业,让科技人员通过成功的创业典型带动农民创业。对有创业意向但技术不过硬,底气不足的农民,泰兴农广校牵线搭桥,技术人员专门指导。组织广大农民参观示范园区,开展现场培训,进一步提高培训的直观性。市农技推广中心焦维成研究员,多年从事稻麦新技术的推广,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优秀讲师,去年刚退“二线”,就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植水稻、小麦,他在自己种植稻麦的同时,现场指导培训班学员,通过电话解答、走访学员等形式,将自己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农民。为保护好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化解农民销售难的问题,市农业系统组织精干力量先后跑上海、南京等地多家企业,帮助联系销售农产品2万多吨。组织本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的产销对接,促销农产品近10万吨,全市农民种植的粮食、水产品、畜产品商品率达到93%。
健全管理制度
1、规范培训制度。为确保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圆满完成好省、市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泰兴农广校高度重视培训制度建设,确保培训规范行为。着重建好五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领导小组与培训主阵地(泰兴农广校)签订培训责任状,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二是公示制。在培训开班前,提前将培训内容在各乡镇公示,征求群众意见。每次培训结束后,定期向全市各乡镇公布培训人次、内容等情况。三是月报制。明确专人每月定期在江苏农民教育培训网上上报培训情况,接受上级指导和社会监督。四是登记制。对各类文件、总结、汇报、统计资料全部装订成册,输入电脑进行规范管理。五是跟踪制。定期对培训班学习培训后的生产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学员农业生产情况,对学员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向市有关部门反馈,协助解决。
2、规范工作考核。为保证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根据省农委要求,该市制订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农业职业技能培训考核意见,并据此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每季对培训工作督查,半年考核,年度总评。对工作措施有力,培训效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鼓励,对工作开展不力,成效不够明显的单位给予重点督促,有力地促进了培训工作的整体推进。
3、规范资金使用。项目下达后,该市建立了项目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制度,规定了经费的使用原则、用途、报账、审批、建档等要求。2016年,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及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效,市政府配套专项资金200万元。为确保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用,在每期培训班办班前,对培训费用进行预算,报市财政局审核;培训结束后,经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向市财政局报账。在经费使用上,严格按照教材费、讲课费等费用开支比例支出。
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切实转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涌现了一批学以致用、依靠科技致富的典型学员,逐步建成了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该市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培训产生了良好反响,对全市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和高效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