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微信交响曲”和“微电影交响曲”看谭盾近作的文化意涵

2017-03-24张小梅韩江雪

美育学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女书谭盾交响曲

张小梅,韩江雪

(1.大连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2.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从“微信交响曲”和“微电影交响曲”看谭盾近作的文化意涵

张小梅1,韩江雪2

(1.大连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2.北京师范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 100875)

谭盾是我国当代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以创新与大胆的音乐实践而备受瞩目。近年,谭盾将各类渗透于大众生活中的新媒介引入音乐构思,创作了别出心裁的多媒体作品。为社交软件“微信”创作的“微信交响曲”《帕萨卡利亚:风与鸟的密语》《隆里格隆》以及融合“微电影”创作的《女书》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这些作品形式大胆、前卫,反映了作曲家对于当下社会生活的敏锐体察和捕捉,消解了生活与高雅艺术之间的区隔。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以作曲家独有的音乐语汇承载了音乐与原始宁静的自然、与最具泥土气息的生活的关联,以及作为连接过去与未来并延续生命的力量的民间音乐中所渗透的丰富而深远的文化意义。

谭盾;微信;微电影;交响曲;文化意涵

热度不退的作曲家谭盾,近年的创作一方面延续了“实验性”,一方面也似乎显示出了某些“回归”意味。谭盾的两部以手机微信为“乐器”的交响曲近两年问世:《帕萨卡利亚:风与鸟的密语》和《隆里格隆》。此外,他于家乡湖南少数民族地区寻找到灵感,为女书传承人录制的视频与竖琴以及交响乐结合创作了“微电影交响曲”《女书》。作为谭盾近年新作,这三部作品各有意涵,但都以新媒介与交响乐结合的手段来呈现,手法新颖独特。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先锋派音乐家,谭盾这三部作品都具有相当不错的可听性,足见谭盾在表达先锋音乐“概念”的同时,也运用其扎实的作曲功力做支撑。媒介的变迁常成为文艺创作重要的推手,尤其是对嗅觉敏锐的作曲家来讲,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新兴媒介也迅速成为他们创作灵感的新来源,在如此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谭盾的“多媒体交响乐”应运而生。对于这位一直以来活跃在人们视野中的作曲家,人们的议论不断,作为中国当代重要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从思维到形式再到内涵都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比文学艺术、视觉艺术,音乐艺术在历史上各个先锋文艺思潮来临的节点都显得相对钝感和保守。历史上的古典音乐作曲家们似乎更倾向于坚守音乐内在的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做出改变。具有革命性、颠覆性的音乐在20世纪之后才慢慢多起来。因此,对于大胆、出位的音乐表达,国内音乐学界通常予以谨慎评价。谭盾毕业于著名的中央音乐学院77级作曲系,班上各位大名鼎鼎的作曲家各有其创作特点,都被视为中国当代前卫音乐的弄潮儿。谭盾的大胆、敏锐以及持续的创作热情和活跃的音乐传播姿态使得他在国际上享有声望。人们多以“叛逆”二字形容谭盾,对此,作曲家表示愿意接受,但是认为“固执”二字才是更贴切的,“我整天绞尽脑汁,就是想如何用更有趣的音乐,让世界接受你所生长的这片土地的文化”。[1]之前的纸乐、水乐和垚乐以及《地图》等佳作大概都是谭盾“固执”地探索和挖掘“有趣”的成果。

对于似乎与古典音乐毫无关联的手机社交软件,谭盾究竟以何种心态为其创作交响曲?谭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对于一个音乐人和艺术家来说,如果你问我我的音乐是什么?我一定会告诉你我的音乐就是我生活的一个镜子。但是我的生活是什么?我的生活就是微信。我早上起来,跟全世界所有的人一样,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2]一款简单的社交软件当下几乎重塑了人们的社交方式,腾讯公司的微信软件在短短4、5年间,覆盖了全国百分之九十的用户,每个人都用微信通讯、社交,可以说微信已成为当下以及未来可见的几年里人们社会属性的重要体现途径。微信交响曲的问世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社会经济发展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反馈。谭盾认为:“前卫的艺术最大的挑战,是我们的生存、生活和生命。我一直认为前卫的音乐一定要成为这个时代的挑战者,这也是当代古典音乐最大的犹豫。那就是生活中间任何的一个波浪都会引起思想者们巨大的深思,民众的任何生活上的一种小起伏,都会成为艺术的源泉。”[2]飞速发展的经济给人们带来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改变。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交往模式,繁荣的经济发展局面作为基础促成了新兴的社交软件的出现,人们用微信通讯、社交、购物,而微信的各种支付功能几乎已可以支持人们几乎所有的日常经济活动。由此,微信真正地渗透了人们的生活,几乎可以说,很多人的生活已离不开微信。一个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掌控”人们生活的软件引起了有心的艺术家的注意,引发了艺术创作。谭盾作为一个“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信”[2]的微信用户,迅速想到要将这项了不起的变化投射进音乐创作中。由此,《隆里格隆》和《帕萨卡利亚:风与鸟的密语》接连两部“微信交响曲”问世。谭盾的“微信交响曲”,是将事先录好的人声或者乐器的声音通过微信推送给在场的所有观众,乐曲进行时在指挥的示意下全体观众一起打开微信播放推送的音乐录音,由此,手机成为了一种新型乐器,手机录音与台上的交响乐混杂在一起,形成了异常奇妙的演出景观。谭盾为中国爱乐乐团创作的《隆里格隆》是谭盾按照京剧过门儿的音调吟唱老北京胡同里人们的口语,录制几十秒,再和着交响乐播放出来。谭盾曾坦言自己在演出之前未曾想象到效果如何,但在演出现场这种俗与雅的交汇,手机录音与交响乐的碰撞,这种回荡在音乐厅里交响乐和手机录音的“隆里格隆”颇有些跨越时空之感,竟然非常感人,据说有位女大提琴手深为感动,为之落泪。

2015年,谭盾接受卡内基音乐厅的委约为美国青年管弦乐团创作了《帕萨卡利亚:风与鸟的秘密》。依据谭盾自己的叙述,这首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人类与自然的交流,“原初,当人们最先发明音乐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寻找一种与自然对话的方式,与风和鸟交流。而我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相当的一些是在模仿大自然的声响,尤其是鸟的”。*更多关于这部作品的信息可参见谭盾官方网站:http://tandun.com/composition/passacaglia-secret-of-wind-and-birds/。因此,谭盾使用了六种中国民族乐器:古筝、唢呐、二胡、琵琶、笛子和笙,来演奏并录制谭盾所作的鸟的声音。之后将所录制成的音乐转化成手机可以播放的格式,在演出时用手机播放录制好的鸟声,形成一片“数字”树林,最终将手机变成一种新型的乐器。在人人都离不开手机,人人都离不开网络的当下,让手机成为一种全新的“乐器”是当下时代人们的生活的有趣写照。在这首作品的创作中,谭盾由达·芬奇的一席话获得灵感:“要想知晓鸟儿在天空中是如何运动的,首先要了解风,而如何了解风向,则需要了解水的运动。”[3]因此,谭盾将水流、风动以及展翅的鸟儿以充满复杂变奏和隐藏重复性风格的帕萨卡利亚表现出来。将西洋管弦乐队、中国古老的民族乐器、手机录音这三个音色来源跨越时空、跨越文化地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崭新的审美体验。的确,古典音乐作曲家从来不应该躲藏在象牙塔内,教条地创作一支又一支只有技术没有灵魂的作品,而灵魂应当源自生动的生活。

飞速发展的经济也会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内心格局产生影响。身处繁盛时代的喧嚣,艺术家也总会念起隐于角落中的宁静。谭盾的“回归”倾向,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对宁静、原始的神秘生态的着迷。并且,对原生态的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在当下各种资源被无限挖掘的状况下也尤其受到重视。创作可以“连接过去与未来”[4]的音乐是谭盾的创作哲学,旧作《地图》是这种创作哲学的体现,新作“微电影交响乐”《女书》也是这种哲学的充分践行。谭盾赴湘西采风,挖掘女书的历史,寻找女书传承人,采集记录女书传承人的唱腔,理解女书的内容。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是竖琴与管弦乐队,以及悬挂于舞台上的三块屏幕上播放的女书传承人吟唱的采风视频。谭盾自己描述这部作品为具有“声像对位”的“双3D”*参见谭盾官方网站的相关内容,http://tandun.com/composition/nu-shu-the-secret-songs-of-women/。的音乐作品。时长50分钟,由13个带标题的乐章组成。“秘扇”“母亲的歌”“穿戴歌”“哭嫁歌”等分别讲述了女书的源流、传承以及发生于母女、姐妹之间的故事。竖琴是谭盾心目中最能体现女性精神世界的乐器,竖琴温柔灵动的音色如涓涓细流,应和着女书传承人的唱腔,一直流淌,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一路走来,讲述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喜怒哀乐,而后又会一直接着走下去,走到未来,一路连接了一个神秘女性群体古老的记忆、生活的现状以及未来的期许。仿佛一个平行于灯红酒绿外部世界的神奇时空,与每个人相关、相似但又不同,当人们欣赏这部作品时,会有强烈的震撼与莫名的感动。

一直“争议缠身”的谭盾坚持认为:“做音乐,雷同就是等死。”[1]从21世纪初的谭盾与卞祖善的争论,到现如今,对他的音乐实验褒贬不一,对其艺术水准的评价不一,似乎学界总是抱以谨慎的态度评价谭盾的艺术贡献。观察谭盾的音乐创作历程,可发现他是一位对音乐创作始终抱有巨大热情的作曲家,他积极地尝试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有着强烈的用音乐来表达的欲望。作为艺术创作者,他身上具备可贵的特质,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他时刻保有对时代的敏锐洞察与捕捉的能力。他像一位顽童,在大千世界里如饥似渴地找寻“新鲜”“有趣”的东西,积极地为它们谱曲,再把它们搬上严肃的舞台。他带着现场的观众一同“玩耍”,他邀请每一位观众成为他作品实现的一个部分。他慢慢将古典音乐与大自然、古典音乐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消解掉。他把古典音乐请下神坛,他将他训练多年的扎实的古典音乐作曲技术服务于他淘气的音乐“实验”,作品效果新奇大胆令人惊讶咋舌,也令很多专业人士叹服。他成为人民大众最熟悉的古典作曲家之一,他的电影音乐屡获奖项,他跨界流行音乐,创作出传唱率极高的歌曲。然而,集中在这样一位“非典型”的古典音乐作曲家,最大地争议其实是:谭盾的“实验”作品是否可以经受时间的考验,最终具备“不朽性”?毫无疑问,“不朽性”是衡量一部作品、一位作曲家贡献的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获得越多次的上演机会,越多地获得人们的欣赏,越多地被评论者关注,艺术作品就越有可能成为经典、获得“不朽性”。有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谭盾的作品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在这个时代特定社会—文化语境下生发出的艺术表达。并且客观地讲,谭盾近年的多媒体音乐是成熟且相对合理的创新,他的《女书》《地图》等作品的呈现十分新颖,带给观众新鲜的审美体验,或许这种将多媒体搬上舞台的做法是否是形式大于内容而存在争论,但是内里的确是对民族文化的着迷与关照。他的微信交响曲关注了人们生活中日常的部分,消解了古典音乐与日常生活的界限,让高雅艺术与生活“玩”在一起,恰恰回归了艺术诞生之时游戏说、模仿说的内涵。因此,或许谭盾先锋精神的音乐创作是否可达“经典”尚需时间的沉淀,但无疑,谭盾近作呈现的文化意涵是音乐对当下社会与文化语境的绝佳映照与反馈。

[1] 陈宇浩.谭盾:做音乐,雷同就是等死[N].今日早报,2010-10-18.

[2] 刘薇.微信交响乐:跟随谭盾来一场神秘的穿越[EB/OL].(2014-07-08)[2017-02-01].http://sh.qq.com/a/20140707/045091.htm.

[3] Passacaglia: Secret of Wind and Birds[EB/OL]. [2017-02-01]. http://tandun.com/composition/passacaglia-secret-of-wind-and-birds/.

[4] 刘慧.谭盾杭州献演巨制《女书》歌谣云中来[EB/OL].(2014-12-15)[2017-02-01].http://ltsfgs.zjol.com.cn/system/2014/12/15/020411863.shtml.

(责任编辑:刘 晨)

On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an Dun′s Recent Works such as"Wechat Symphony" and "Micro-Film Symphony"

ZHANG Xiao-mei1, HAN Jiang-xue2

(1.Department of Music, Dalian Art Institute, Dalian 116600, China;2. School of Art and Media,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Tan Dun is one of the most active composers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with innovative and bold music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he introduced into musical composition new media which were permeated with public life, thereby creating unique multimedia works, of which symphoniesPassacaglia:SecretofWindandBirdsandLongRigeloncreated for the social software Wechat and symphonyWomen′sBookintegrated into "Micro-Film" are but representative pieces. These works have a bold, avant-garde form, reflecting the composer′s keen insight into and sure grasp of current social life and dissolving the gap between life and elegant art. More importantly, they employ the composer′s unique musical vocabulary to provide a connection between music and primeval nature and earthy life and demonstrate the far-reaching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folk music in linking up past with future and sustaining life.

Tan Dun; Wechat; Micro-Film; symphony; cultural annotation

2017-02-08

张小梅(1955—),女,北京市人,音乐学博士,大连艺术学院教授、音乐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音乐学和音乐史研究;韩江雪(1988—),女,山东济南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音乐研究。

J647

A

2095-0012(2017)02-0007-04

猜你喜欢

女书谭盾交响曲
女书
村庄交响曲
非物质文化遗产
——女书习俗
圆的意味——解析谭盾之《圆》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歌册,独特的“女书”
女书传承和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谭盾两部“非歌剧”的歌剧——《霸王别姬》与《马太受难曲》
色彩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