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式学校”之姑苏表达*

2017-03-24兰郑凤仪

江苏教育 2017年50期
关键词:苏式姑苏叶圣陶

惠 兰郑凤仪

“苏式学校”之姑苏表达*

惠 兰1郑凤仪2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从教育内涵发展的价值追求与愿景出发,研究区域打造“苏式学校”的策略,以区域现有的“百年老校”“新建学校”“扩并学校”三种类型的学校为基础形态,从符合姑苏文化内涵的“苏式学校”研究与实践切入,走适合“苏式学校”自身规律的内涵发展之路。文章概述了姑苏区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区域打造“苏式学校”的基本概况,剖析了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区域推进策略。在此基础上,逐渐明晰叶圣陶教育思想观照下的“苏式学校”建设路径,初步建构叶圣陶教育思想滋养下的姑苏表达。姑苏表达,是姑苏教育人对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理解,对叶圣陶教育思想深刻含义和价值的阐释,实质上是教育文化的行动,是文化传承、文化理解、文化追求和文化愿景。

叶圣陶教育思想;姑苏表达;“苏式学校”;区域推进

一、问题的提出

2013年,姑苏老城三区合并成为姑苏区,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核心城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坚持 “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不动摇,如何在教育现代化道路上持续发展,需要切实可行的推进抓手和实施规划。区域内现有44所学校,其中17所是百年老校,还有若干新建学校以及扩并学校。这三类形态的学校是姑苏区所特有的,也是区域推进“苏式学校”建设的基础形态。在全部成为苏州市现代化学校后,这三类姑苏区特有形态的学校该如何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需要发展的路径和标杆的示范。学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教师如何加快职业成长,需要精神内核引领和科学教育思想体系的滋养。“叶圣陶先生是从苏州小学讲台走出去的伟大教育家,是中国现代教育文化领域的一代宗师,理应是苏州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导师和行为楷模。”缘自“苏派”研究的引领,承接“苏式”教育品牌的命题,深受叶圣陶思想的感召,源于姑苏区教育发展的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吴地风格特色的优质学校”成为姑苏教育的美好愿景与理想追寻。

二、核心概念阐释

(一)“叶圣陶教育思想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在20世纪我国社会变迁和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它具有普遍意义、当代价值和民族风格。叶圣陶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包括教育改革思想、以人为本思想、教为不教思想、养成习惯思想和创新教育思想等。”叶圣陶教育思想,不仅是苏州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叶圣陶教育思想直抵教育本质。继承和弘扬叶圣陶教育思想,是一种文化的继承,教育文化的继承。

(二)“姑苏表达”表达了对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理解、叶圣陶教育思想深刻含义和价值的阐释。实质上是姑苏教育文化的行动,是文化传承、文化理解、文化追求和文化愿景。

(三)“苏式学校”指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滋养,从姑苏教育内涵发展的价值追求出发,以姑苏区现有的 “百年老校”“新建学校”“扩并学校”三种类型的学校为基础形态,以“苏式校园”的营造、“苏式课堂”的创生、“苏式教师”的锻造、“苏式学子”的培育四个维度为表达方式,以符合姑苏文化内涵的“苏式学校”研究与实践为切入点,为学校自身特色实际定位,走适合各“苏式学校”自身规律的内涵发展之路。

(四)推进区域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对政策、制度、人事、财务、优质资源等的综合平衡和掌控,实现各种教育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分配。从学校发展、师生发展的角度,考量本区域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行动策略,整合各方面力量,基于学校的内驱动力,助力建设与涵育一批“优质学校”,以此作为标杆引领全区协同发展。

三、理解与表达

(一)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姑苏理解

“叶圣陶教育思想最主要最本质的特点,就是不追求教科书式的抽象、静态的理论体系构建,而是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植根中国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实践,与广大师生的教育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不断地提出、探索和回答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叶圣陶教育思想与苏州教育、与姑苏教育始终血脉相连、融为一体。对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系统梳理、全员学习、深入感悟、内化运用,姑苏教育人深刻地感悟到:叶圣陶教育思想是帮助我们认识、解决苏式学校建设中“传承与创新”“共同发展与特色发展”等诸多难点问题的宝库。以叶圣陶教育思想精髓有效指导“苏式学校”建设研究实践,姑苏区找准了契合点。

(二)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苏式学校”之姑苏表达

叶圣陶教育思想是“苏式学校”建设的精神内核,营造充满姑苏文化气息的“苏式校园”是打造“苏式学校”的必备条件,创生传承和发展地域文脉的“苏式课堂”是打造“苏式学校”的品牌基础,锻造具有吴地风格特色的“苏式教师”是打造“苏式学校”的关键举措,培育富有姑苏文化气质的“苏式学子”是打造“苏式学校”的根本目的。叶圣陶教育思想滋养下“苏式学校”建设“三经四纬”的姑苏个性化表达框架已初步形成,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完善。

1.“苏式校园”的姑苏表达。

走进姑苏区的任何一所学校,都会感受到富有生命活力的苏式文化,都能感觉到叶圣陶思想的现代脉动。苏州市山塘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是一所浸润在千年古街的“最具苏州味的小学校”。学校对陕西会馆遗址进行了保护性修缮,使传统文脉得以延续,“七里山塘”的文化气息在校园扑面而来,渗透到学生的校园生活中。苏州市金阊实验小学,作为一所异地重建的学校,新建校园时把“乐文化”进行移植与发展。“苦中作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的老“三乐”没有丢;“健康快乐、寓学于乐、乐此不疲”的新“三乐”又蓬勃再生。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新建学校。该校因地制宜,从沧浪“水”的特性中提炼学校的校训和“三风”,用水元素进行校园建设、校园文化建构……

就学校个体而言,姑苏校园文化是百花齐放;而就核心指向而言,姑苏校园文化都不约而同沐浴着叶圣陶思想的滋养,都朝向姑苏文脉的源头,都散发着苏式文化的芬芳,体现叶圣陶“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教育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

2.“苏式课堂”的姑苏表达。

(1)基本定位:遵循规律与富有个性

“苏式课堂”姓“苏”,师生的教学活动又都是在苏州、在姑苏这一特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那么课堂教学特色就必然应既符合地域的文化特征,散发本土文化的气息,又具有教师的个性风格化的课堂教学特色。而这一切都是以遵循客观的教育教学规律为前提的。

(2)诠释内涵:课改视角与特色风格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苏式课堂教学”必须以课程改革的思想去认识其应承载的内涵和承担的任务。简言之,就是“三种角度、三个本位”:从教学论的角度看,要体现“学生本位”;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要体现“能力本位”;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要体现“过程本位”。

目前尚不能为“苏式课堂”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也无法轻而易举给予一种精准的描述。然而,姑苏区在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教学实践中萌生和提炼了“苏式课堂”的内涵关键词:邃密、易简、“共生”。邃密以丰实累积,易简以注重感悟,“共生”以催生智慧。“苏式课堂”根植于悠久的姑苏历史文化,着眼于学生个体的生命成长,以“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等叶圣陶教育本质为指引,致力于课程改革的研究、课堂教学风格的锻铸,营造一种“百花齐放”的“共生”,催促着五彩斑斓、生生不息的美好课堂生态。

(3)教育目标:基于“立德树人”

“苏式课堂”的目标基于“立德树人”。正如叶圣陶所说“知识学问无止境,品德修养无止境”“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苏式课堂”倡导姑苏教师们 “为人师表”,用自己的楷模行为去唤醒、熏陶学生。

(4)三种途径:挖掘、培育、践行

首先是追根溯源式的挖掘,挖掘姑苏教育文化的宝贵财富,挖掘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神实质和现代价值;第二是承前启后式的培育,弘扬符合现代姑苏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核心价值观;第三是目标愿景式的践行,“苏式课堂”在实践和行动之中前行。

在扎根课堂、切实探索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的方式和途径过程中,姑苏区各学校选择适合自身的视角开展深入研究。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重构“苏式课堂教学”的内在秩序,以课堂结构的变革为起点,关注学科间的通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改变以往窄而深的学科视角,追求宽而融的系统思维,以素养的发展为终极追求,居高临下进行教学结构与秩序的重建;苏州市彩香实验小学重在探求教师如何引领学生学会思考,在“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苏州市勤惜实验小学秉承“勤”“惜”的本义,挖掘和拓展并丰富其内涵与外延,让“勤”成为一种习惯,让“惜”成为一种态度,两者相辅相成,智慧融合,让“苏式”文化的形与神在课堂中被传承、体悟、发展。更有一些学校进而构建课内与课外、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开发和实施作为“苏式课堂”主张的校本课程。如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以追求“大成”为育人目标,以百年校训“德润文光”为核心理念,全面构建“苏式”校本课程体系,探索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之间的整合、融通、替代,多维制订目标,多类设置课程,多样实施策略,多层培育师资,多元民主评价,多种展示活动。推进“对话”课堂教学,以“素质”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话”为策略,以“能力”为核心,以“任务驱动”为途径,实现了“苏式”校本课程“价值思考—实践设计—智慧行动”的螺旋式发展。大儒中心小学的 《新论语》《昆缘》,平直实验小学的绢宫扇、虎头鞋,学士中心小学的“吴门艺韵”等校本特色课程的创生,打通了课堂教学、社团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和创新吴文化的主渠道,形成了“苏式课堂”特有的姑苏表达。

“苏式课堂”一直存在着,需要驻足、回望、梳理,从而凝练、反思和前行;“姑苏表达”也并非是概念化的生硬的词眼与段落,而是经验、智慧与行动的融聚。姑苏表达的“苏式课堂”,是属于姑苏教育人自己的句子。

3.“苏式教师”的姑苏表达。

姑苏区将叶圣陶作为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导师和行为楷模,提出了“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的倡议。“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苏式教师的德品学养有哪些主要表征和具体呈现?学校如何引领教师“以教育成就自己”,用“教育为人生”的境界规划职业发展?这两个话题成了各校校长、教师关注的焦点,成了“姑苏区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苏式学校’建设”校长微论坛、“姑苏区苏式教师专业发展高级研修”项目、“姑苏区叶圣陶教育思想高级研修班”等平台深入研讨的热点。“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就应“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睿智’的老师”“做一个 ‘处处用心’的教师”“做一个‘从容、有容、精致’的教师”“做一个‘水一样’的教师”……这样的理解与追求在姑苏区广大教师中逐渐得到认同,成了大家的共识和努力目标。苏州市沧浪实验小学用“三个引导”涵养教师德品特质:引导教师精神自觉、引导教师认知自悟、引导教师思想自省。苏州市东大街小学以“萤火虫读书会”为抓手,努力营造“苏式教师”完整、优雅的幸福共同体……这样的特色管理经验在区域内不断得到推广。

叶圣陶认为,“教育事业原是教师做的,教师不能只等旁人来‘觉我’,要靠自己觉悟。‘自觉’和‘外铄’,在旁人看来似乎没有区别。在实际精神上却大异其趣……若是从自觉得来的,便灵心澈悟,即知即行。”正如教师们所感悟的那样: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富有现代属性,贴姑苏土壤、接教师地气,只要深入学习、深刻思想、深度探索,就会收获灵感、收获惊喜。凭借“苏式学校”为教师提供的成长沃土,涵育具有“经世致用、慎思笃行、悠远博雅”学养的“苏式教师”正成为姑苏教育人不懈的追求。

4.“苏式学子”的姑苏表达。

“苏式校园”“苏式课堂”“苏式教师”……教育的出发与归宿都只指向一处,那就是儿童——我们的学生。遵循叶圣陶“教育为人生”的教育思想,姑苏教育人自觉担负起解决教育教学现实难题、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和提高的重任,努力培育富有书香文化气质、智慧灵动的莘莘“苏式学子”。

叶圣陶提出“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的教育本质观,反映了学校教育的真谛,就是要着眼于学生的良好养成和终身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奠基。苏州市桃坞小学研制了木刻绘本“桃娃礼仪”课程,将好习惯分解为具体的行为要求。沧浪新城第三实验小学推出和使用 “四悦”体验卡,使学生评价多元、多样、个性,尊重差异,以生为本。苏州市新庄小学的长绳演绎该校学子“鱼贯而入,走路行进”的最美姿态。

“苏式味道”“吴地风华”也是姑苏学子特有的精神图腾。全区打造了一批有“苏味”、叫得响的民俗文化社团,如“桃坞木刻儿童工作室”“儒娃小昆班”“吴门少儿书画社”“民俗节庆传习社”“水乡娃民间工艺坊”等,成了“苏式学校”里素质教育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姑苏学子”在粉墙黛瓦下、在吴侬软语里,在包容开放中涵育素养、幸福成长。我们坚信:姑苏教育涵育的生命拥有独特的样貌与卓群的气质。

四、认识与愿景

叶圣陶教育思想是不会过时的,是恒久流传的,需要我们重新去揣摩 “发现”、真正理解。“叶圣陶无意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丰富、广阔和深刻的教育智慧,事实上支撑起了一座朴素严谨又不失恢宏气度的教育思想大厦。”叶老教育思想是一面引领姑苏教育改革的旗帜,以叶老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指导新时代背景下“苏式学校”的建设研究实践,给学校的校长、广大的教师,给姑苏教育人以无限思考的时空。我们所理解的“苏式学校”是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滋养,是具有吴地风格、“苏式味道”的学校,是姑苏的一个个特定的、有特色的、有个性的学校。

目前,苏州市入选全国首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城市的规划设计强调苏式元素、尊重古城肌理,说明国家对“苏州味道”的保护。姑苏区、保护区文化教育委员会的成立,必然将文化与教育紧紧裹挟,融融而生!叶圣陶教育思想是姑苏区“苏式学校”建设的指导思想,叶圣陶教育思想观照下的“苏式学校”建设路径必将更加清晰,叶圣陶教育思想滋养下的姑苏表达也将愈发嘹亮。

G527

B

1005-6009(2017)50-0067-04

1.惠兰,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苏州,215000),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2.郑凤仪,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苏州,215000),一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重点自筹课题“基于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区域打造‘苏式学校’的实践研究”(编号:B-b/2015/02/116)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苏式姑苏叶圣陶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苏式美酒——惠泉
打开一扇窗,读懂苏式生活
园林美——童眼里的苏式家具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姑苏好时光
姑苏城外寄乡愁
刍议苏式教育在体校英语课堂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