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育的本真
2017-03-24张元贵
张元贵
坚守教育的本真
张元贵
教育本真;统筹规划;标准办学
适合的教育是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的教育,是教育的本真。发展“适合的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最终归属,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办更好的教育”的本质要求。
发展“适合的教育”应该至少包含四个要素:
一要以优良的办学条件作基础。党委政府要为各级各类学校提供能够满足教育教学活动要求,包括校舍、生均占地面积、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等基本办学条件。
二要以优质的师资队伍作支撑。着力优化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和校长队伍,党委政府要用政策吸引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不仅要保证教师的实际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实际收入,而且要承认教师在正常工作时间以外付出的艰辛劳动;在政治保障、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发放等方面激发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并通过教师资格登记等手段持续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要走校长职业化道路,着力建设优秀的校长队伍。
三要以规范的课程实施作保障。学校要秉持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价值观,开足开齐开好所有课程,培养学生全面扎实的基础素质,留给学生充分自主成长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发现、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特长;规范学科课时、教学进度、学生学业负担等各方面办学行为,深化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四要以科学的评价机制作引领。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要用多元的评价机制引导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改革高考、中考制度,引导家长、学生、学校和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引导学生和家长选择适合的教育。
近年来,淮安贯彻落实葛厅长在淮调研时的指示要求,围绕建设人人学有其所、人人学有所得、人人学遂其愿的学在淮安教育品牌目标,在发展“适合的教育”上进行了积极思考和探索尝试。具体来说,主要是努力做到了“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政策引领,加强统筹规划。发展“适合的教育”,离不开完善的顶层设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去年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6次视察教育,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先后9次听取教育专题汇报,研究教育改革事项,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教育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优质均衡发展、城区基础教育发展等系列重要文件,批准实施 《淮安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全市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政府召开全市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专题会议,对重点工作进行推进,形成了全市上下合力推动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此外,在评价机制改革创新上,淮安也进行了一些尝试。比如,为了鼓励家长和孩子选择在所属学区学校就读,坚持将优质普通高中70%以上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辖区内初中学校;为了推进体育和艺术教育,今年起将艺术教育纳入中考考核,占10分;体育中考今年开始实施全程电子化考试,明年起将试点体育课程过程性考核,对中学每个年级都进行电子化考核,作为初中生中考、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体育评价的依据。
二是突出公平普惠,推进优质均衡。适合的教育必然是公平的教育、优质均衡的教育。在优质资源建设上,我市持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所有学校内部装备达到省类标准,确保到2020年,省市级优质园比例达到90%以上,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定办学标准,所有高中学校达到省优质标准。在招生制度上,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学前教育逐步实现就近入园;普通高中招生全面取消择校生,将所有的招生行为纳入到按志愿择优录取的转道上。在校际均衡上,深化集团化办学,扶持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今年,淮安全市小学共成立55个教育集团,将全市263所小学和101个教学点全部纳入到55个教育集团进行管理,集团内学校实行“五统一”和捆绑考核。在教育帮扶上,完善教育帮扶体系,推进精准资助,关爱留守儿童、残障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市、县(区)财政对寄宿留守儿童给予每生每年500元成长补助,确保所有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此外,在丰富资源供给上,正在研制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对民办教育坚持规范与扶持并举,给群众提供多元化的教育选择。
三是突出标准办学,规范教育行为。发展“适合的教育”,必须以规范办学行为为前提,坚持资源建设与内涵发展并举,坚持回归教育本真,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办学。按此原则,近年来,我市在学校建设上,引导各校做到满足基本条件、不追求高大上,杜绝攀比;在标准化建设上,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按照省定标准办学,新建初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2轨,新建小学规模原则上不超过8轨,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严格控制起始年级班额,全市中小学今年从起始年级起基本消除56人以上的大班额,到2020年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班额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不超过50人;在课程开设上,督促各校开齐开足上好各类课程,要求学校各类课程的课时不能无限扩大或弱化,学科教学进度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上,鼓励学校举办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时间与空间。
四是突出人才强教,优化师资保障。发展“适合的教育”,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根本保障。在教师队伍补充上,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国家层面要出台更好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近年来,我市在教师招聘时,增加了中小学紧缺学科和幼儿园教师数量,但总体数量还显不足。在师资素质提升上,我市重视和加强师德师能建设,坚持加强教育引导和强化师风整治并举,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情怀。同时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建立了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五个层次的梯队培养机制,健全了市、县区、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推进了市教师发展学院和县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广泛开展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轮训。去年以来我市实施了中青年优秀校长(园长)培育工程,首批160名学员参与研修,取得了良好效果,近期我们正在启动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和第二期中青年校长(园长)培育工程。在教师激励机制上,要改进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完善教师工资常态增长机制,优化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成为受人尊敬、让人羡慕的职业,用机制激发教师扎根教育、奉献教育和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与积极性,在这方面,淮安正在积极探索,期待国家和省能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作者系江苏省淮安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淮安市教育局局长)
G521
B
1005-6009(2017)50-0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