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就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路径

2017-03-24盛云生

江苏教育 2017年46期
关键词:优秀教师教学研究学科

盛云生

成就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路径

盛云生

建立专业档案、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并付诸有效的专业行动,共同成就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梳理专业档案,对照发展目标,邀请同行诊断分析,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有利于教师更好更快发展。明确的目标任务能够使教师激发并保持专业成长的动力,避免职业倦怠。教师的专业成长还需要专业行动的跟进,包括丰厚理论积淀、磨炼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研能力、勤于专业表达。

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专业档案;目标;专业行动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基于对专业优势和短板的判断与确认,而教师的专业优势和短板与其专业发展的需求是密切相关的,也是因人而异的。因而,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首先本人要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学科教学、学科研究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自我剖析,其次要有学科骨干教师帮助辨别和诊断,最后要选择适切的专业发展路径,确定合理的专业发展目标。建立专业档案、明确专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并付诸有效的专业行动,共同成就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专业档案描绘成长轨迹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上坡路,一路发现、一路思考、一路收获、一路记录或许是优秀教师的共性特征。专业档案应该伴随教师的专业成长并不断地加以完善丰富。

专业档案的内容应该包括发展目标、专业讲座、公开教学、论文发表、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教学反思、学科荣誉等方面。同时,专业档案应该不断丰富和更新,日常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引发的思考需要及时记录和更新,讲座、公开教学、论文发表、学术交流等的相关文稿和证书也需要及时收集、整理和保存。

要充分发挥专业档案的评价激励功能。教师梳理专业档案,对照发展目标,邀请同行诊断分析,发现自身优势和不足,有利于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扬长补短,少走弯路,更好更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催生发展动力

教师的教学生涯通常会面临多轮次的循环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往往表现出内容和方法的重复性。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教师如果失去了目标追求,必然会早早形成职业倦怠;而教师如果有目标追求、任务驱动和研究意识,则会发现自己从事的是具有创造性的幸福劳动,从而持久地焕发和保持发展动力。

教师专业发展的远期目标可以是职业成就、职业荣誉的达成和获得,如“教育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国家级名师”等专业头衔和荣誉。教师专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则是一些具体任务的完成,诸如公开课的节数、讲座的次数、论文发表的篇数,还有研究课题的个数、教学成绩的位次、学生满意度、职称晋升等。

具体的目标达成和累积必定会使教师向远期目标迈进,鼓励并激励教师做好当下的工作是专业发展的起点,这需要教师具备以下三种意识:

一是补齐短板意识。将自己的专业成绩,与学科荣誉评审的条件、细则做比照,与身边的优秀教师比照,与自己的既定目标比照,明确并补齐自己的专业短板。

二是珍惜机会意识。专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往往留给有准备的教师。不轻易放弃和错过讲座、公开课、教学竞赛、各级各类的专业评比机会,努力完成教研员和学校布置的专业任务,应该是优秀教师必备的专业品质。

三是持之以恒意识。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专业发展过程中有成功,也会有暂时的失败和挫折,不沮丧、不放弃、不抱怨,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同样是优秀教师成长的必备品质。

三、专业行动成就卓越教师

我们常说成功的背后一定有感人的故事和充分的理由,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必定有专业行动的跟进,专业行动应包括丰厚理论积淀、磨炼课堂教学、提升教研能力、勤于专业表达。

1.丰厚理论积淀。

优秀教师具备的理论体系应该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丰厚的人文素养。理论积淀的主要渠道就是学习,让读书学习成为教师的优雅姿态,让读书学习成为教师生活的组成部分,这些理念应成为教师的共识和追求。

教师读学科专业书籍之外,还要读教育类书籍以提升理论水平,读古典类书籍以丰厚底蕴,读人文类书籍以陶冶情操,读杂志类书籍以增长见识。善用碎片时间看书,善于每天读一点,与书为友,桌上有书,床边有书,包中有书,应该是优秀教师的生活常态。

2.磨炼课堂教学能力。

优秀的课堂不是一蹴而就、随处可见的,需要专业的锻造。教师从走上讲台开始,必须具有“既然做教师,那就得上课,既然要上课,就要上好课”的基本认知。上好课不仅是教师的追求,也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精心备课。精彩的课堂教学背后一定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准备。教师查阅大量资料,收集可用资源,结合先进理念架构课堂的整体设计并细心雕琢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精心地准备,精妙地预设,这是精彩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提升的基础。

——经常开放自己的课堂。开放自己的课堂需要教师的勇气和担当。对教师而言,每一次接受公开教学,或许都是一次阵痛,但同时也是一次无可抵挡的成长。因为压力就是动力,准备就是提高,群言就是智慧。公开教学要善于借鉴、细心研究、追求创新,要有虚心的态度和接纳的胸怀,让学科同行去分析评判,指点迷津,剖析教学中的细微环节和关键之处,这样可以大大缩短教师成长的周期。

——勇于和名师同课异构。同课异构是教学实践研究的有效载体,常见于教学竞赛、教研活动之中。同课异构的精彩之处莫过于领略名师教学设计的新颖、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细节的处理。在同课异构中学习名师的经验,借鉴名师的智慧,发现诊断自身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行为,这也是磨炼教学能力的务实之举。

3.提升教研能力。

教学研究离不开学习、思考、实践、写作四个核心要素,带着思考的学习是深刻的,经历实践的学习是有效的,勤于写作的学习才可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思想。教学研究应该是将四个核心要素融于一体并不断深入的一个过程。

中小学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由微观到宏观,侧重于微观;由具体到抽象,偏重于具体;由实践到理论,着重于实践。应该倡导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与学科贴近、与教育教学实践贴近、与具体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方法贴近。

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应重在日常,树立问题即课题的理念。教学实践前的精心准备,教学实践中的意外生成,教学实践后的深刻反思常常有很多灵感闪现,及时捕捉、记录并加以研究,这应该成为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常态。

4.勤于专业表达。

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教育智慧和教育思想。智慧和思想起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认同于表达。

专业写作包括撰写读书随笔、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专业写作是最好的专业表达方式,是形成教学思想的最佳路径,是一趟深层的思考之旅,它可以帮助教师把专业观点表达得更科学、更严谨、更经得起推敲。教师只有拿起笔来,教学智慧才能慢慢形成,教育思想才会明朗。

在专业写作之外,讲座、公开课、教学交流、沙龙发言等都是教师专业表达的重要方式。毋庸置疑,在公开场合正确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树立形象、提升影响力。作为教师,以学问去赢得发言权是重要的一条通道。

G451

A

1005-6009(2017)46-0031-02

盛云生,南京市雨花台区教育局(南京,210012)副局长,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优秀教师教学研究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河北农业大学优秀教师
——张 焘
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
——记全国优秀教师朱阿娜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超学科”来啦
优秀教师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