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学术型教师”辨析

2017-03-24

江苏教育 2017年46期
关键词:学术性普通高中学术

陈 平

普通高中“学术型教师”辨析

陈 平

普通高中提“学术型教师”给教师发展带来了挑战。很多国家就教师发展提出自己的发展目标。普通高中提“学术型教师”,需要作一个比较适切的概念定义。教学学术型教师,是普通高中教师一个可行的发展方向。

普通高中;教师发展;学术型教师;教学学术

就“学术型教师”话题的讨论还真不多,普通高中讲“学术型教师”的就更少。冠以“学术”二字确实让人肃然起敬,受到争议也就在所难免。本文就此话题做一些思考。

什么是“学术型教师”,学界还无明确的定义。讲到“学术”二字,就让人想到学术型研究生、大学学者等特定对象。

目前硕士学位就培养方向不同,分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两类。学术型硕士主要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侧重理论与研究。专业型硕士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侧重实践与应用。

“学术”二字放在基础教育语境中,让人想到另一个概念:“学术性高中”。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彭钢在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一文中谈到美国有“学术性高中”之说,学术性高中在课程上具有鲜明的学术性,“在所有层次和所有领域提供了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挑战那些正在突破常规课程束缚的天才学生”,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为一流大学培养学术性人才奠基”。

目前高中教育语境中提到“学术型教师”,基本还是在参照“学术型研究生”及“学术性高中”的概念。也正是因为如此,有关部门在考评教师时,往往把课题研究、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等作为衡量“学术型人才”或者“研究型人才”的标准,甚至作为职称晋升“一票否决”的指标。

在高中教育提出“学术型教师”的概念,无非是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欲给教师发展指明一个方向。

教师是一个职业,同时教师也是一个专业。把教师视为专业,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声望及地位。因为职业种类繁多,地位不一,有些职业专业性强,像医生、律师等,但也有些职业没有很强的专业性,培训几天,或者根本不需要培训就可以上岗。教师工作显然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且随着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家长、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教师的工作因此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及不确定性。摆在教师面前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越来越高深、越来越广博的问题,更在于要面对学生差异越来越分化、个性越来越鲜明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能否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能否走进学生内心,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些,极大地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及教师的专业修养。

教师工作作为一个专业,本身有一定的专业要求。成为“专业”必须要有几个要素:该专业有专门的体系化的理论;有一定的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获得的技术(技能);有自己的专业标准等。

为了教师更好地发展,人们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好教师”“优秀教师”“名师”,或者“专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等。这些,在要求上应该同“学术型教师”相似。

大多数国家都会给教师提出一些发展的目标。1987年美国成立了全美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提出了“卓越教师”的概念与标准。以后各届政府都十分重视教师发展,各高校也推出了自己的“卓越教师培训项目”。对于有突出成就的教师,美国政府设立了“国家年度教师”奖。此荣誉每年评选一次,从美国最有声望的公立中小学教师中产生,得到此荣誉的教师将在白宫接受总统的颁奖。

2013年,加拿大开始推行“卓越教师计划”,以实现“优质教学”。“卓越教师”有四个标准:热衷于教学与学习;博学睿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激励精神,参与性强;关心学生,沟通能力强。

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教师发展,对教师发展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布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纲要》定位的教师发展的目标,就是成为“高素质专业化”的“好的教师”。

就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纲要》提出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并且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纲要》提出的“成就教学名师”“学科领军人才”“造就一批教育家”,给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有关的政府文件中,尚未谈及“学术型教师”的问题,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学术型教师”可以包括在“教学名师”“学科领军人才”中,或同国外的“卓越教师”相当。

既然“学术”二字更多用在高等教育语境中,那么,使用在高中教育语境中是否可行?

其实,“学术型”(或者“学术性”)用在普通高中教学或者普通高中教师身上也是可以的,关键的问题在于概念的定义。十多年前,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一些学者及媒体号召教师不做“教书匠”,要做反思型教师;现在一些学者及媒体又发出要先做“教书匠”再做“教育家”的呼吁。其实,这样的争论并没有多少意义,因为没有人对“教书匠”下一个公认的定义,学者们在各谈各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学术”二字做这样的说明:“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型”就是“模型”或者“类型”。那么,“学术型教师”就可以解释为: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的教师。

普通高中教师是经过师范院校系统学习,并通过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理应是“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的教师。所以,教师是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及学术能力的。

当然,大学教学与高中教学,大学教师与高中教师有很大的不同。要是说“学术研究是大学的灵魂”,那么,教学就是高中的灵魂。“学术”用在高中教师身上,就是指掌握了高中教学所需要的专门的学科理论,并具有系统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我们可以称为“教学学术型教师”。

教学具有学术性,教学水平也是学术水平。美国前教育部长、卡内基基金会主席、著名教育家博耶,针对当时大学重科研、轻教学及大学学术功利化的倾向,对学术内涵提出了一个新的学术理念,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学学术”的观点,他认为学术水平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发现的学术水平、综合的学术水平、应用的学术水平、教学的学术水平。他认为:“学术意味着通过研究来发现新的知识,学术还意味着通过课程的发展建立学科间的联系来综合知识,还有一种应用知识的学术,即发现一定的方法把理论与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还有一种通过咨询或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博耶把后面的通过教学来传授知识的学术称为教学的学术。教学支撑着学术,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在博耶看来,“教学即学术”。

博耶认为:学术是一种群体性活动。在这样的群体中可以相互交流,人们在相互交流中迸发思维的火花,不能产生思想共鸣或者争论的学术是没有价值的。而日常的教学活动就是典型的带有学术性的群体活动,师生在这样的群体中不断交流,不断地探究,在知识的探究及思想的交流中,不断生成新的情景及新的学问。在如此复杂的情景中,教师要站稳讲台,必须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及持续学习的能力。美国教育学者李·舒尔曼认为:“教学既然是学术的一种,就要不仅将教学作为一种活动,而且要作为一个探索的过程,教学像其他形式的学术一样是一种成果,这种成果的显露须经过长时间的过程。”

把教学定位为学术,给教学以尊严,确认了教师的主体价值,也给教师发展指明了方向。鼓励教师潜心教学工作,并对教学进行研究,而不是超然于教学,进行所谓的纯学术研究。教学与学术、理论与实践不该是“两张皮”,而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教学即研究,教学工作就是一种学术研究的工作。

教学具有学术性,教学水平也是学术水平。这样,为在普通高中造就出“教学学术型教师”提供了可能。事实上,已有的教育家已经证明了这一可能。如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中国的李吉林,都是在基层学校成长起来的大教育家,都是典型的“教学学术型教师”。

[1]彭钢.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形成学校特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8(2).

[2]谢晓宇.加拿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目标与路径[J].全球教育展望,2016(10).

[3]欧内斯特·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石巧君.基于教学团队建设的大学教学学术型教师培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8).

G451

A

1005-6009(2017)46-0011-02

陈平,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105)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学术性普通高中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强化学术性和现实性并举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尝试、困境与思考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思辨性与学术性:史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
普通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管理与实施
河南普通高中今年停招择校生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