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生态激活

2017-03-24

江苏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区域生态

袁 冲

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生态激活

袁 冲

县区范围内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群体都是有着自己的个性,专业发展上有一个最适合的位置。区域教研管理者就要找准教师的生态位,营造个性生态特质,通过创设骨干引领平台,突破校际壁垒,共建区域学校体育共荣圈,来激活区域整体的体育教师生态,从而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区域;体育教师;生态激活

学校体育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它作为离“学生体质健康”最近的课程,理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如果只依赖政府给政策、给经费,是无法使区域学校体育工作得到根本发展的;如果只依靠几个学校点缀式呈现而缺少协同跟进,是无法使区域学校体育得到均衡发展的;如果只注重物的堆积而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法使区域学校体育得到持续发展的。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关系着学校体育事业的未来发展。而如何去激活区域(这里指县或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现有生态,提升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摆在我们区域教育行政及教研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找准教师的生态位,充分释放教师潜能

何谓“生态位”?群落内部的每一种生物都处在一个对它来说最适合的位置上,这个位置称为生态位。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区域内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体育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各有各的生态位,每一位体育教师的生态位都有其一定的优势,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质健康、校园足球等的生长点已然呈辐射状发散,等待着大家去各显神通、脱颖而出。对管理者来说,首先就是要帮助体育教师发现这种优势,找准生态位,以便他们及早更好地认识自我,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

1.日常观察。

可以对区域内的体育教师进行一次信息大调研,充分了解他们的运动专业、特长、兴趣、职称、裁判等级等个人信息。同时,在学科教学、教研竞赛,特别是区域举办的大型体育活动中,管理者可以多留意一下教师的言行举止,观察他们在日常做事过程中表现出的方式方法、行为习惯。

2.自然交流。

管理者要抓住每一次与体育教师接触的机会,进行自然的交流。大家可以天南海北地聊,教育内外、家庭生活、个人喜好等等,无所不谈,管理者从交流中参透教师的思想水平、个人兴趣、价值取向等,以此来挖掘教师在区域体育教育及学校教育生活中能有效发挥的有利契合点。

3.针对性考察。

我们可以把某件事情当作一个项目,从组织实施、与他人的沟通协调、偶发事件的处理等一系列事务,有针对性地安排某个受考察的体育教师实施操作,从实践中观察出这位教师的真才实学和能力担当,具体适合于哪类实际问题的解决。

4.侧面了解。

教育无小事,但我们不可能事无巨细地都亲自去面对。同时,一个人难免会存在思维定式和主观臆断,不利于准确地评价教师。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从侧面采集多方信息,可以弥补不足,尽显客观公正。而这就需要区域、学校给教师足够的时空多行动、多交流。

二、强化价值引领,营造个性生态特质

1.尊重学生生命特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

我们应树立这样的教育思想:体育教育,不应是“竞技的教育”,而应是“人的教育”。面对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一个体育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充分尊重学生各具特色的发展需要和成长意志,在和学生互动交往的心灵碰撞中表现出自己的积极个性和教育的创造性,并以此激发学生的个性塑造,最后殊途同归,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教师要在学生的健康成长过程中确立起实现自身个性发展的适宜位置,然后制订出目标具体、思路清晰、切实可行的“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由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进化”为教师的主动发展、自我实现。

2.致力全面发展,创设和谐氛围。

正如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师资建设的目标也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师,以应对学校课程实施之便和学生个性发展之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的崇高使命就是设计和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以及“把发掘天赋才能跟全面发展挂起钩来”的见解对师资培养也是一个有益的参考。不管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培养创新人才,全面发展一定要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它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区域、学校的整体谋划中都要意识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对于区域、学校及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竭力丰厚执教底蕴,提升各自岗位技能,实现自身的优质、快速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学校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3.树立竞争意识,培养品牌观念。

学校工作虽说是“铁饭碗”,但校内的绩效考核、岗位设置,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已然在教师中间产生了竞争。管理学大师汤姆·彼得斯说过,“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当别人想到你的时候,某一方面的印象遮掩了所有的一切;或在实施某一方面工作时,首选对象就是你时,你已经树立了个人的品牌,拥有了竞争力。那我们体育教师的突破空间就更大了,在课堂、训练、裁判、教研的某一方面均可重点打造,也可是某一个具体运动项目的话语权。所以,万事通不如一样精,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信念: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对自己从事的学科教育全面了解,同时还应深入研究一到两个领域,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

三、创设骨干引领平台,增强区域整体活力

1.支教是一盏明灯。

受城乡二元结构影响,城区学校配备的体育教师在学历、参与培训、实践锻炼等方面整体要优于农村学校,因此,城区学校的骨干体育教师结对农村学校,定点帮扶,不失为一个均衡城乡体育教育的好办法。我们引导支教体育教师对自己、学校体育工作进行系统地思考和整理;在一次次的“恶补”中健全、完善对体育教育理念的深度剖析及对自己专业教学的进一步把握、提升。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支教生活找回艰苦奋斗的精神,明确支持农村体育教育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更让支教教师坚定干好本职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2.送教是一缕春风。

随着课改的推进与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送教要突破传统的“教”,拓展为一种培训和研修方式。于是,课堂观摩可扩充为课堂诊断,融入教学设计交流、教材教法探讨、教学反思、二次备课等内容。送教内容可从课堂走向大课间运作、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业余训练等现实情境,帮助应对亟待解决的真问题。譬如,当下热推的校园足球,许多学校就遭遇足球专业体育教师紧缺的窘境,适时的送教无疑是一缕春风拂面来,如何设计足球大课间、如何上好足球课、如何组织班级足球联赛等都将迎刃而解。

3.走教是一枚楔子。

进入新课改,特别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每周课时数增加以后,体育教师的缺编问题越来越困扰着部分学校的发展。走教正如一枚楔子,插在有限的体育师资与饥渴的学科教学之间,在多校共赢的同时丰富走教教师的阅历与经历,提升他们对课程计划实施的临场调控。而走教学校之间的差异正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来开发,既满足开足开齐的需要,又能促进走教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巧妙利用,不断提升学校体育的品质,优化体育教育的效果。

4.社会体育指导员是一种锤炼。

随着“健康第一”观念的增强,以及全面提高国民身体体质和健康水平的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大众对体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就成了公众开展健身生活的良师益友。而体育教师在空余时间走进社会,兼任社会体育指导员,在职业性质、技能、情感上都有着一般人所不具备的优势。体育教师可以在为大众服务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精益求精,一方面,不至于在被学校教育边缘化后“武功尽失”;另一方面,对成年人的体育指导积累的经验亦可为学校体育工作方式的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四、突破校际壁垒,共建区域学校体育共荣圈

1.组建中心教研组,构建区域体育教研网络。

建立区域各学段体育学科中心教研组,由区域内资深体育教师分别担任组长和组员,以此为辐射,建立区、片、校三级体育教研网络,定期或不定期地逐级开展教研活动,对大家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出现的困惑、争议进行理性的梳理,提出富有操作性的指导意向,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个性。同时,依托中心组,建立区域学校体育网站、微信公众平台、QQ群,共享相关信息和资源,吸引广大体育教师的高度关注,使之成为体育教师栖息梦想的精神家园。

2.以课题为依托,形成研究攻关共同体。

当下学校体育改革中有着一批前瞻性、创新性的课题,还有很多看似普遍存在却不知就里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究、突破,开创一片新天地。通过课题研究,可以将中小学体育教师联合为一个共同体,直接引导他们进入学校体育的 “心脏”,把体育教师带入到学校体育研究的轨道与高台,激发他们内心的激情与活力。

3.以打造具体项目为宗旨,建立特色发展联合体。

为带动广大体育教师积极投入到学校体育改革中去,带动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学校体育项目的发展,我们突破校际壁垒,建立了特色发展联合体。通过校际竞赛、特色展演等形式,用足以令人折服的动作技能和团队精神突显该特色项目在青少年学生中的独特魅力和综合教育功能,唤起联合体内对特色项目的激情与投入,吸引更多的师生理解并支持特色项目的当下与未来发展,推进区域学校体育向多元化、品牌化转变,促进学校“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落实和学生健康发展成果的形成。围绕特色项目,进行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建设,进行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课间开展、社团运作、课余训练、师资建设等小初、初高衔接探索实践,让不同学段的体育教师走进彼此的工作流程,换位思考,体验到有欠缺和应补充的地方,生发促进彼此工作的完满创想。在跨学段、跨学校的协同发展中,实现上下贯通、横向联通、资源融通,在战略发展上凝神聚力,补齐短板,加快特色项目的整体质量提高,使联合体特色呈现一片生机。

4.从关注、监督入手,建立区域学校体育的督学队伍。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要从运动参与入手,撇开技术等原因,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投入,也离不开自身的关注、监督。看似外围的打转,但对学校体育运行机制的熟悉、规范的把握,势必要我们全身心投入。区域内多年以来召开的运动会,固化了一定的裁判队伍,但在运动会后裁判职能也随之消失,造成很大的裁判资源闲置。因此可以将裁判职能从固定运动会拓展到平时各中小学的学校体育开展,突破传统监督模式,形成一个以裁判队伍为主体的督学队伍。对诸如学校体育经费的使用是否得当、体育教学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开展是否需要改善等情况开展监督。这不仅是对区域内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亦是对自己学科的尊重,对自己的负责!

仅仅让体育教师进行自我监督、相互监督,只是一种表面形式,关键是体育教师要深入进去,根据不同学校环境下体育工作面临的各具形态的状况,进行及时性和过程性的(自我)剖析,找出薄弱环节。譬如,每学期、每月、每周的大课间如何从“一成不变”走向“交替轮换”“百花齐放”等,积极寻找目标实现的途径与对策,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规范、强化、优化,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体育素养这一层面有一个强有力的保障。

G451

B

1005-6009(2017)34-0070-03

袁冲,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中学(江苏南通,226314)校长,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区域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分割区域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区域发展篇
生态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区域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