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丰公司与战时重庆猪鬃业
2017-03-24刘丹
刘 丹
(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重庆 400715)
·历史文化·
宝丰公司与战时重庆猪鬃业
刘 丹
(西南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重庆 400715)
宝丰公司是抗战时期成立的一家专营猪鬃加工的企业。全面抗战爆发后,猪鬃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康心如基于多种考虑,于1940年5月成立了宝丰公司。宝丰公司采用股份制的经营方式;形成了完整的组织机构,颁布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建立了面向西南的猪鬃收购网络,加强了猪鬃管理;通过向银行贷款拓宽了资金的渠道。宝丰公司的成立推动了战时猪鬃加工的转变,促进了重庆猪鬃业的兴盛,为换取抗战物资作出了贡献。
康心如; 宝丰公司; 猪鬃加工; 猪鬃业
全面抗战爆发后,猪鬃的贸易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前,英国和日本洋行控制猪鬃出口贸易,从小贩到洋行的转手买卖要经过多个中间环节。在战时统制经济背景下,国民政府在猪鬃业实行统制贸易政策,对收购—加工—贸易的每个环节都严加控制。猪鬃商人必须将加工的猪鬃交售给贸易委员会下属的富华贸易公司(后为复兴公司)才能出口。这种变化对四川猪鬃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猪鬃加工企业相继成立。长期以来,学界较多关注整个近代四川猪鬃业的开发和经营,对抗战时期猪鬃业情况关注不够。既有的相关研究多是关于贸易委员会及其下属公司,较少涉及战时专营加工的猪鬃企业。鉴于此,本文研究战时成立的重要猪鬃加工企业——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入探讨其成立情况、组织机构及管理等问题,期望能丰富战时企业史研究的内容,并深化战时重庆猪鬃业对抗战发挥积极作用的认识。
一、 宝丰公司的筹备成立与组织机构
当国家财力不支、亟需外汇之时,许多企业家四处投机,进行一般的商业经营活动。但美丰银行总经理康心如卓有远见,从抗战大局出发,看到了猪鬃“外足以满足易货偿债之效用,内足以协助抗战建国之进行”[1]的巨大作用。他希望成立猪鬃加工企业,在重庆集中大规模加工,通过招纳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改进生产技术,增加出口物资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将重庆猪鬃推销至欧美,增加政府外汇。于是,康心如决定投资创办“宝丰公司”。
当然,投资猪鬃业、创立宝丰公司也是美丰银行出于开拓业务的考虑。康心如曾留学日本,对日本垄断集团的经营方式比较了解:其特点为大企业主要依赖银行贷款进行融资,“主银行”为本集团企业提供巨额资金,对于企业拥有资金保障机能和支持机能[2]。美丰银行正好可以成为集团的“主银行”为集团提供融资。康心如一心向往通过垄断集团发展实业,并认为这是民族复兴的希望。他说:“我自从掌握了美丰银行的实权后,立即效仿日本三菱、三井的资本主义生产经营方式,四处大量投资,凡是安全而又有利可图者,无不参加股本。”[3]抗战初期,由于美丰银行金融业务严重萎缩,存放款业务范围越来越小,银行不得不改变经营业务,将资金大量投资实业。美丰银行先后投资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事业,到抗战时期,经营的企业已达90多家,形成“美丰银行”资本集团[4]。美丰银行投资实业,一则开拓业务,弥补在金融领域的损失;二则资金保值,在实业中入股即持有外汇,既可以保值,又可以分得红利。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猪鬃的国际市场价格飞涨,利润丰厚。猪鬃本身在工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战时则成为重要的军用物资。1939年,美国政府把猪鬃定为A类战略物资,并向国民政府提出将中国重庆猪鬃全部运美,以解决军工急需[5]。此举刺激了猪鬃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上涨,战前重庆27号配箱在纽约市场价平均每磅1美元左右,1937—1939年期间,每磅涨1.5美元,1940年超过2美元,1942年涨至2.5美元,1942年3月高达5.5美元[6]271。为了方便对外销物资的经营和管理,1940年财政部在贸易委员会下设富华贸易公司、复兴商业公司、中国茶叶公司,三大公司分别经营猪鬃、生丝、兽皮、羊毛、桐油、茶叶等土特产的收购,储运和出口业务[7]。富华贸易公司和复兴商业公司负责猪鬃出口,统制全国猪鬃,实行签约销售。1940年,古耕虞的四川畜产公司率先与富华贸易公司签约,进入国家的统制经济体制。恰逢1940年猪鬃产量少,因备战需求量特别大,猪鬃价格暴涨。1940年四川畜产公司利润可观。就市场而言,随着战事发展,其他三个重要猪鬃市场——上海、武汉、汉口相继沦陷,重庆成为全国惟一的猪鬃的重要市场。日本全面侵华后,西南地区山货出口深受影响,日商洋行相继撤离重庆,英、德各个外商银行相继撤离或停业[8]。这为新的猪鬃企业的兴起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1940年5月,康心如和康心远携衷玉麟、刘航琛、周见三等银行家响应政府“银行资金投资实业,增加货物供应”的号召,决定成立以加工经营猪鬃为主及其他外销物资的公司。公司名为“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重庆市森林路七号。公司宗旨一是发展实业、增加生产,二是增加外汇、协助抗战。众发起人推选康心如先生为董事长,康心远先生任总经理[9]1。宝丰公司在四川省绵阳、富顺、万州、合川、宜宾等地收购原料,还在滇、黔、陕、豫、湘、鄂等省设立办事处30余处收购生猪鬃,运往重庆集中于南岸龙门洗制。洗制工厂设于江北水土沱,分为水梳、楼工、整理、色装四大部门,工人最多时将近千人[9]2。宝丰公司成立后,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具体如下。
第一,采用股份制。民国时期,大量民营企业都把股份制作为管理企业的首选。在《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章程》中确定宝丰公司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公司总资本额定为10万元,分为1万股,每股100元,一次收足,公司最初发起人各占一定股数[10]4。宝丰公司与民国时期众多民营企业一样,并未完全照搬西方的股份制。股东作为公司的出资者在履行了对公司的出资义务后,其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彻底分离,但宝丰公司采用董事会、监事会等形式,取得公司的经营管理权。根据《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第四章第十八至第二十条规定:董事会是由股东会中有30股以上之股东选任,共7人;监察人3人,由股东会持有10股以上之股东选任;董事任期3年,监察人任期1年,但得连选连任;董事会设董事长1人,由董事互选,开会时董事长为主席[10]8。通过对股数的限制,所持股数多者有机会选为董事或监察人。这样,权力集中于持有股票多的投资人手中。康心如既是宝丰公司的创始人,也是最大控股者,对公司经营管理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二,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宝丰公司日常事务由董事会聘任总经理1人,聘协理1人,如事务繁忙时,协理可聘2人。董事会所聘任的总经理、经理对董事会负责。公司股东、董事和总经理中,权力核心在董事会。董事会平时可决策公司各项事宜,到了每营业年度要造具营业报告书、资产负债表、财产目录、损益计算书、公积金及股息红利分配的决议,交监察人查核提出股东会请求承认[10]9。总经理以下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总公司设有总务处,负责日常事务的处理,相当于办公室的职能;设会计处,负责公司营业额、职工薪金等数据的处理;设莊务处,负责各个莊的业务情况和管理事宜;设出纳股,负责公司往来款项、公司各项支出以及职工薪津的发放;设厂务组,负责4个洗制工厂和仓库的管理;设运输股,负责猪鬃原料的运输事宜;设文书股,负责公司公文的收发。其中,厂务股和莊务股是总公司中最核心的两个部门。厂务股下管理着宝丰公司最重要的加工工厂,包括土沱厂、洗制厂、楼工厂、整理工厂、色装厂;莊务股则负责收购原料的莊或者比莊更大一些的区域。
二、宝丰公司的猪鬃加工经营管理
在猪鬃贸易统制政策下,宝丰公司作为民营企业选择与官办企业签约,服从于政府对特产行业的贸易统制政策。为了完成每次签约数额,猪鬃商在收购环节不得不囤积生鬃。收购环节极为重要,足够的资金也是完成收购的重要条件。在这两方面,较之战前贸易环节复杂、小本经营情况,宝丰公司的经营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对猪鬃的加工管理、建立和完善猪鬃收购网络、向银行贷款以解决资金问题是宝丰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三个重要方面,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对猪鬃加工环节的管理。鉴于传统的猪鬃加工行业百年来的陋习,宝丰公司彻底改变猪鬃的加工环节,将整个洗制工作分为四步,设置四厂各负责完成一步,即水洗、楼工、整理、色装四厂各负其责[11]3,对各个厂都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对洗制厂的管理办法有《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洗制厂办事细则》等,规定了工厂完成洗制工作时应及时将猪鬃的批次等信息记在洗制工作日志上[12],包装与搬运时要填写“生鬃洗制报表”,并附于木箱内,形成对猪鬃产品的标准化管理。对仓库管理的办法有《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仓库管理办法》《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仓库组织及管理细则》等。猪鬃具体保管应注意的事项非常多,包括卫生条件要求、包装要求、存放货规范、消防安全等,这些在管理办法中都有详细的规定。对整理工厂的管理办法有《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整理工厂办事细则》,其中对整理标准和存放细则有详细规定,从洗制猪鬃到装入仓库的过程都有一整套管理制度和标准。经过严格管理猪鬃的加工经营,猪鬃加工方式开始脱离了手工经济的窠臼,加工条件大大改善,生产日益规模化、标准化。科学的管理使得猪鬃质量大大提升,促进了战时重庆猪鬃业现代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建立和完善猪鬃收购网络。猪鬃业属于农副产品加工业,在战前传统的贸易方式中,猪鬃主要由各级商贩直接到养猪农民家里收购,通过中路和行栈等汇聚到重庆、南充等市场,经洗房加工为熟鬃后,由出口字号收购,再转运上海、汉口等地出口[13]。这样交易环节多,养猪农民与贩子的交易、贩子与洗房的交易、洗房与字号的交易使得猪鬃产品异地流动极其复杂。猪鬃原材料分散于广袤的中国农村,初级产品数量零星琐屑,因此猪鬃的交易需化零为整。而层层交易程序花费时间长,在市场需求量大时很难及时供应国际市场。因此,宝丰公司在广大西南地区设置莊,在重庆南岸设洗制厂、仓库,减少了传统猪鬃贸易中复杂的环节,构建起完整的收购网络。
收购网络的构建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宝丰公司建立初期,在西南地区猪鬃产地设置收购点——莊。1941年,宝丰公司在四川设置了9个莊,包括万县莊、成都莊、叙府莊、泸县莊、合川莊、绥定莊、毕节莊、叙永莊、遂宁莊,覆盖范围广[14]。各个莊在旺季将收购的生鬃运往重庆的洗制厂,统一加工。鉴于叙府和泸县1941年度之营业成绩均佳,1942年初决定加强叙府莊和泸县莊[15]3。1942年底,在原来四川9个莊的基础上新增奉节、秀山、常德、沅陵4个莊,结束了在泸县、叙永、成都、汉中四地的收购。如此,每个营业年度按业绩对各莊评估,决定下一年度外莊的增减设置,尽可能地把收购的范围辐射到产鬃多的地方,收购更多的生鬃。第二步是把收购点扩大到片区,形成收购网络。为了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宝丰公司扩大猪鬃收购区域,将收购网点从四川延伸到大后方各省。1942年公司收购组织曾有9处,1943年先后增至27个外莊、3个代销处,遍及后方八省,深入战区[16]。针对某些地区收购量大的情况,1943年在莊的上级划分区设立成都区、合川区、万县区、宜宾区,每个区设办事处,每个办事处设一名总经理负责该地区的猪鬃收购[17]。第三步是增设洗制工厂。1942年在交通便利的鱼纲溪增设第三工厂[15]5。后来通过适时调整,洗制步骤分成不同的厂来完成,各厂负责一步,分工更加明确。后因战火紧逼重庆,运输不便,各地生鬃运往重庆再加工,成本费用过高。于是宝丰公司在重庆以外的地方设洗制厂,加工猪鬃,将熟鬃直接交给当地统制机关。此后,又在贵阳、昆明设猪鬃厂;1947年在万县、南充两地的分厂相继开工[18]。如此既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猪鬃的产量。
第三,向银行贷款,解决猪鬃加工的融资问题。猪鬃属于季节性土产,在农历三至七月是最易收购的时期。旺季时,猪鬃商要准备大量资金购买生鬃。这样生产成本可控制,签约产量能顺利完成,全年度营业结果可以保证。如果过了旺季,其产区市场货已经扫尾,既不能收购到足够的生鬃,价格又很高,将会影响整个业务进行[19]。而且猪鬃的收购、制造、色装加工过程繁多,最快也需要几个月,资金回流慢。所需资金巨额,猪鬃商们时常遇到周转困难[20]7。战前,四川猪鬃行业的经营者实力比较薄弱,较大的字号不过数万元的资本,而像堆栈、中路等的资本,少的不足千元,本身规模小、资金少,在资金周转时经常需要向钱庄借钱,以度过难关。然而,后方银行业区域分布不均衡,影响手工业的融资[21]。抗战时期,市场环境突变,许多资金不足的商号难以继续经营。猪鬃大王古耕虞曾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在恶劣的外部环境中生存下来,是由于自己的企业资本雄厚,能够在年初买下一年的原料,然后全年生产,拉低固定成本。”[22]
猪鬃生产加工过程中,资金问题是猪鬃行业能否顺利经营下去的根本。宝丰公司与美丰银行有着天然的联系,还与其他银行有合作,包括中国银行重庆分行、川康平民商业银行等。营运经费的筹集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以1942年为例,宝丰公司于6月与复兴公司订立合约,应交黑、白熟猪鬃共3 500余担,拟向银行贷款国币2 300万元[23]。1943年度,宝丰公司总共向复兴公司贷款2 050万元、中国银行贷款1 140余万元、美丰银行贷款1 200万元、其他银行贷款3 200万元,合计资金周转总额达8 000余万元[11]3,几乎每年均会向各银行借款用作周转资金。猪鬃是关乎国民政府财政的重要外销物资,宝丰公司常以此为由向银行借款,“敝公司系受政府统购统销法令订约售鬃与复兴商业公司以易货偿债,所需周转资金为国币八亿四千五百余万元”[20]5。偶尔逾期不还款,经过一番解释,美丰银行表示可以放宽还款期限。毕竟宝丰公司专营政府委办的特殊事业——猪鬃,猪鬃贸易能支持抗战,增进出口贸易,以“加强国力,响应政府号召”为由,借款还款均得到了各大银行的宽容对待。在周转资金时,与复兴商业公司签约也减轻了宝丰公司的资金压力。复兴商业公司为扶助鬃商,增加生产,减轻成本,经常会实行“押汇”,即贷款给宝丰公司,还款则以猪鬃成品抵押。复兴商业公司经过与中国银行重庆分行商洽,凡复兴商业公司向各鬃商订购猪鬃,除了由本公司按每公担贷款额3 000元外,其余应按照“押货法”规定,由本公司核准后改向中国银行重庆分行押借[24],从而很好地解决了猪鬃收购加工过程中资金周转的问题。
三、宝丰实业公司与重庆猪鬃业的发展
从宝丰公司的经营来看,与复兴公司签约期间,猪鬃收购价格照官价,价格时常低于市场价,利润不能跟自由贸易时相提并论。从1941—1945年抗战胜利,本公司成货品不下4万~5万磅,约值美元1 500余万元,历年售货之外汇尽量供政府作易货偿债及换取抗战物资,公司除此之外赚得的利润用以维持公司的开支和继续经营[9]3。虽然在战时统制经济背景下,宝丰公司的经营没有自由经济灵活和自主,经营管理方式却对整个重庆猪鬃业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宝丰公司的作用表现如下:
首先,宝丰公司通过改变传统猪鬃收购环节,使猪鬃市场的流通更加顺畅。战前,猪鬃在收购过程中存在多重中介,层层盘剥,加重了成本,抑制了猪鬃产业的发展步伐。根据1940年调查,45县68个农村初级市场共有商贩2 802人,其中资金最多的达1万元,最少者仅20元,他们以最低的价格收购农民的生鬃,商贩仅以少许实物或货币从农民手中换取,最大的受益者乃是洋行和少数大买办[6]267。宝丰公司建立起覆盖西南片区猪鬃盛产地的收购网络,使得个体的猪鬃经营者丧失了生存空间,如在战时荣昌县,重庆畜产、崇德、宝丰等公司每年在各地收购猪鬃约200担。重庆的猪鬃公司在荣昌县收购期间,绝大部分零星收购猪鬃经营者成批售给各个公司[25]。猪鬃公司直接深入生鬃产地收购,减少了中间环节的交易,使得交易过程简单化;加强了猪鬃流通,对活跃农副产品交易、繁荣猪鬃市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其次,宝丰公司通过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改进生产技术,推动了重庆猪鬃业的发展。1941年7月,重庆银行董事长潘昌猷联合邓子文、卢澜康等银行家和古耕虞、周介眉等猪鬃行业人士,组织成立了经营猪鬃及牛羊皮的崇德股份有限公司。1943年6月,川盐银行董事长刘航琛携手康心远、李文卫等宝丰公司高管成立了和源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些猪鬃加工贸易公司模式跟宝丰公司如出一辙,几家公司同时相互竞争。康心如从公司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入手,对收购、加工到管理都进行了改进。宝丰公司借鉴国外的企业制度,先进的企业经营方式为公司的壮大提供了基础。宝丰公司是美丰银行的实业投资之一,凭借与美丰银行天然的联系,很好地解决了猪鬃加工的资金周转,拥有遍布西南的各个莊和位于重庆的四家洗制厂、仓库。科学的管理使得宝丰公司有序运营,经营时间从1940年持续到了1950年美丰银行撤资,后来经历了公私合营改造。宝丰公司作为战时兴起的猪鬃加工企业,能够跨越战时统制经济、战后自由贸易,又经历了公私合营,可以表明其管理之道在同行中的先进性。
最后,宝丰公司生产的猪鬃为战时对外贸易作出了重要贡献,有力地支持了全国抗战。二战期间,重庆作为中国抗战陪都,国民政府把盟军急需的战略物资——桐油、猪鬃运往国外。这既为我国抗战换回了宝贵的外汇,也保障了盟军的战时需要。以猪鬃为例,每年赚取外汇达1 000万美元,全面抗战期间赚取外汇近1亿美元,为中国换回了急需的战争物资,如医用药品、军火等物资[26]。抗战时期,宝丰公司猪鬃年产量是3 500~4 000公担,在后方四大猪鬃公司中仅次于四川畜产公司,产量占四大公司总产量15 000~20 000公担的四分之一多。宝丰公司与富华公司(1942年后为复兴公司)每年签订的供应猪鬃的合同为3 500公担,约占四大公司总量15 000公担的四分之一[27]。就宝丰公司交售的猪鬃数来看,从1940年5月到1945年12月20日止,宝丰公司与复兴商业公司签售熟鬃数量分别是:1940—1941年共签售3 900公担,1942年签售3 000公担,1943年签售3 300公担,1944年签售3 500公担,1945年签售3 550公担[28]。国难当头,政府财力不支、亟需外汇之时,外销物资之产制与改良,则尚鲜为人们所注意。鉴于外销物资外足以满足易货偿债之效用,内足以协助抗战建国之进行,宝丰公司对于贡献国家、支持抗战功不可没。
四、结语
宝丰公司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在战时外贸统制的经济环境下,经营着政府严格管制的重要外销物资。一方面,宝丰公司管理者对公司管理和经营倾注了大量心血,促进了猪鬃加工的近代化,推动了重庆猪鬃业走向兴盛;另一方面,与贸易委员会下属的复兴公司签约,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宝丰公司在猪鬃市场上的自由发挥,使其发展受制于官办企业和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然而,服从于为了“促进出口、换取外汇”而成立的国民政府贸易调整委员会的管理,也是民营企业家响应政府抗战号召,在民族大义面前义大于利的选择。
[1] 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1940[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宝丰公司档案,0363-0001-0017-0000-0032:1.
[2] 王文英.论日本财阀系企业集团的形成及其特征[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21-125.
[3] 徐朝鉴.抗战时期西南的金融[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41.
[4] 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第17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3:114.
[5] 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工商史料委员会.重庆工商史料:第四辑[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2:38.
[6] 游时敏.四川近代贸易史料[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
[7] 陈雷.经济与战争:抗日战争时期的统制经济[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322.
[8] 重庆市南岸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出处.南岸区文史资料选辑[G].1987:51.
[9] 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史1940[A].重庆市档案馆藏宝丰公司档案,0363-0001-0004-3000-0042.
[10] 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章程1940[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宝丰公司档案,0363-0001-0000-3000-0015.
[11] 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九四三年度营业报告书1943[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宝丰公司档案,0363-0001-0000-9000-0003.
[12] 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洗制厂办事细则1943[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宝丰公司档案,0363-0001-0000-4000-0006:8.
[13] 陈岗.民国时期四川猪鬃产业开发经营变迁述论:基于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农产品出口统购统销政策的视角[J].农业考古,2014(4):249-253.
[14] 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外莊工厂全体员工清册1941[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宝丰公司档案,0363-0001-0001-3000-0004:57.
[15] 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九四二年度营业计划书1942[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宝丰公司档案,0363-0001-0000-9000-0001.
[16] 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十一次董监联席会议记录1943[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宝丰公司档案,0363-0001-0000-5000-0007:3.
[17] 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分处工厂仓库外莊设立地点一览表1943[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宝丰公司档案,0363-0001-0000-4000-0006:87.
[18] 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第十八届董事会议议程1947[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宝丰公司档案,0363-0001-0000-5000-0020:4.
[19] 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一九四四年度营业计划书1944[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宝丰公司档案,0363-0001-0000-5000-0006:2.
[20] 关于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向美丰商业银行超额透支借款的函1944[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宝丰公司档案,0296-0013-0000-3000-0376-000.
[21] 赵国壮.抗战时期后方金融市场的隐忧及暗流:基于川省手工业融资活动的考察[J],近代史学刊,2015(2):123-143.
[22] 李福瑾.比较优势与近代四川猪鬃贸易产业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23] 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概况表1946[A].重庆档案馆馆藏宝丰公司档案,0363-0001-0015-4000-0009:32.
[24] 关于检送中国银行猪鬃押款办法致宝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函(附:办法)1943[A].重庆档案馆馆藏宝丰公司档案,0363-0001-0008-8000-0210:5.
[25] 重庆市荣昌县志编修委员会.荣昌县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67.
[26] 中共重庆市委统战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专辑[G].2005:382.
[27] 四川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4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32.
[28] 关于制定银行承做和源、崇德等公司猪鬃押汇的代电、决议、函1944[A].重庆市档案馆馆藏0285-0001-0029-9000-0012-9000:4.
BaofengCompanyandChongqingBristleIndustryDuringtheAnti-JapaneseWar
LIU Dan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Baofeng company was a joint-stock company established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it was a bristle processing company. Demand exceeded supply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as a result many bristle processing companies appeared in Chongqing. Considering a variety of reasons, KANG Xinru founded the Baofeng company in May 1940. Baofeng company issued a series of factory management systems, established a bristle acquisition network covering southwest China, tightened the bristle management, and had the capacity to apply for a bank loan. Baofeng company contribu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processing of bristles industry, the prosperity of bristle industry in Chongqing, and the return for strategic materials and supply in the Anti-Japanese War.
KANG Xinru; Baofeng company; bristle processing; bristle industry
2016-12-31;
2017-03-02
刘丹(1992—),女,四川巴中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代史。
K265
A
1674-0297(2017)05-0029-06
(责任编辑张 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