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开高考语文之门的“万能钥匙”
——“文本阅读”与“题干解读”

2017-03-24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万能钥匙题干答题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打开高考语文之门的“万能钥匙”
——“文本阅读”与“题干解读”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王惠兵

高考改革势在必行,尽管方案仍未公布,但趋势已很明显。如何变与怎样过渡、衔接甚至超越便是摆在当前一个迫切的问题。本文试图从高考语文核心——“文本阅读”入手,通过“题干解读”寻找应对之策。

高考语文 应对之策 文本阅读题干解读

近年高考语文试卷整体结构变化明显,试题更加关注考生语文功底和语文素养,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浸润与传承。一言以蔽之,语文更像语文了。但全国统一命题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如何猜想?如何教学与复习?我想,作为一线教师,无论是起始年级还是高三,我们不必慌乱。我们唯有把握语文的内核,落实新课标,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着力打造高效课堂,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在这过程中最具可操作性的非“文本阅读”与“题干解读”莫属。

1.“文本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无处不在

先不说古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加试部分的材料概括分析题这些直接或间接冠以阅读字眼的题型,就是诗歌鉴赏、断句、作文等题型也离不开阅读。诗歌读不懂,题目肯定无从下手,比如贺铸的《夜捣衣》,很多同学根本读不懂是闺怨诗,错误地将本来的女主人公看成作者自己,得分也就只能“惨不忍睹”,甚至一分不得;需要断句的文言语段读不懂,断句也只能乱划一通,后面依据文段的概括只能乱写一通;再说作文,如果不能仔细阅读材料,读懂材料,审题定会产生偏差,就算你文笔再好,思想再深刻也于事无补。既然“文本阅读”无处不在,那我们当然要注重文本阅读,力求将每个文本看懂再去看题目。平时一定要注重培养文本内容的概括与重要信息的勾画、标注的习惯,有时学生会发现,有些题目在“读”与“注”的过程中已经做好了,那时他们就会深切体会到静心阅读的好处。更何况,文本阅读可说是“做题之基”,文本读不懂就是懂再多的答题技巧也无济于事。因此,面对江苏高考语文卷,在“僵化的答题模式有所淡化”的命题原则下,我们应将教学的重心放在“文本阅读”上,指导并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2.“题干解读”是得分的关键

高考作为一种选拔考试,必然要有量化的评价标准,那就是分数。想要得分,光读懂文本是不够的,学生还必须读懂命题人依据文本结合考纲所出的题目。即便读懂文本,但答非所问、思路不清、随意摘抄、乱套术语也是拿不到分数的。因此,读懂题干便是得分的关键。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答题之前明确题干要求、辨明答题限制、理清答题思路,只有这样,作答才是有效的。比如材料概括分析题林语堂《中国书法》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在作者看来,中国书法可以给志在创新但迄今尚无所获的现代艺术家们以怎样的启示?为什么?(6分)”原文中有“中国书法探索了每一种可能出现的韵律和形式,这是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的结果,尤其是来自动植物”。很多学生在作答时直接写“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这是不能得分的。因为题干问的是给艺术家们怎样的启示,关键词是“启示”,也就是艺术家们应该怎样做,而“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的叙述角度是中国书法,再依据材料概括分析题照抄原文不得分的原则,答案应该是“回归自然,亲近自然。(2分)因为①中国书法正是从大自然中尤其是从动植物身上捕捉到了艺术的灵感(2分);②略(2分)”。从此答案可知,如果“启示”是“从大自然中捕捉艺术灵感”,那么原因的第一点学生肯定就答不到了。从此题可以看出,如果不读懂题干,不仅得不到正确答案,而且还有可能影响后面问题的作答。可见,读懂题干是多么重要!

3.作者写作思路+命题者命题思路=学生答题思路

为什么照抄原文不得分?为什么空说术语不得分?为什么要淡化答题技巧?那怎样才能明确答题思路?我想上面的公式可以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知道作者在写一篇文章时是有他的叙述角度和行文思路的,而命题者也有命题的思路,这两条思路是并行而非重合的。而学生要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两条思路理清然后确定自己的答题思路。比如上面那道题目,林语堂先生的叙述角度是中国书法,命题者的设问角度是现代艺术家们从中国书法中得到的启示,叙述角度不同,作答当然不可混淆两者。因此,只有我们厘清两条思路,辨明二者内在的连接点,我们才知道题目该怎样回答。这个公式同样可以解释语言转化的必要性。

4.“标注”是“文本阅读”与“题干解读”的关键

考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阅读与答题,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凡阅读必须要有“痕迹”。篇幅较短的必须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篇幅较长的首先要划分层次,甚至内容复杂的段落要首先进行段落内部层次的划分,标注出每个层次的意思。这种标注以勾画为主,概括为辅。不论问我们什么,先把文本读懂。阅读题干也是如此,题干的关键词、设问的点必须勾画,这样才能明确答题思路,然后与文本内容衔接作答。有时我们要舍得在指导阅读上花时间,哪怕一堂课就好好带着学生读文本、标重点。当学生在答题时尝到“标注”的甜头,做起题目来也不至于晕头转向、以偏概全、遗漏要点了。

综上所述,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完全不必眉毛胡子一把抓,患得患失。无论怎样改革,提供文本、设置问题的模式是不会改变的。既然如此,我们何不避重就轻,来个以不变应万变?仔细想来,曾经的语文教学不就是过于注重答题技巧而走向语文学习的死胡同了吗?曾经的高考试卷不就是过于按部就班、一成不变而将师生禁锢在模式化的教与学中了吗?作为教师,紧跟高考改革步伐,研究高考考向是有必要的,但就算你亦步亦趋、紧追不舍也“难以望其项背”,与其被一张试卷牵着鼻子走,不如“我行我素”。语文课耗时而又低效,忽视阅读,症结不也就在这里吗?

猜你喜欢

万能钥匙题干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数字算式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毫无推荐价值 WiFi万能钥匙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疯狂小偷自配20多把万能钥匙
《Wi-Fi万能钥匙》窃密疑云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