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式英语“名词肿胀现象”透析

2017-03-24万成

卷宗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式英语

万成

摘 要:作为拥有着最多语言使用者的两大语言之一,汉语在英译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原有的语言习惯的影响,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中式英语。其中,“名词肿胀症”在这些制衡汉英翻译的因素中日益凸显。

关键词:名词肿胀;名词化;中式英语

随着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不断加深,语言问题成为了一大阻碍。国内部分英文杂志报刊等读物中出现许多晦涩难懂的词汇或句子,纠其原因,是因为作者习以为常地使用繁琐复杂的表达手法使其文章显得更加“客观”,具体表现为名词化[1]结构,这被琼·平卡姆称为“名词肿胀症”(Noun Plague)[2]。

近年来,一些知名学者开始越来越关注关于“名词化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基于前人所得出的结论,我们将寻找这种名词肿胀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对其解决方法进行粗略的研究。

1 名词肿胀症的含义

名词肿胀症指的是句子里名词过多,且要位都被抽象名词占尽[2]。简言之,名词肿胀症主要表现为名词化结构泛滥[3]。而名词化又被程柏泉定义为一种将动词转化为具有动作意义的名词,即动作名词。名词化结构以动作名词为中心,由前后带有若干功能词所组成[1],这也是名词肿胀所阐释的根本问题所在。英语向来力求用最简洁的文字传达信息,其根本目的是让读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完全理解文本。然而语言学习者为了使文章更加“客观、科学”,为了更有效地说服读者,便自然而然地使用起来各种概念性强的抽象名词,而这种习惯正在成为社会评判英语刊物的潜在标准之一。

2 名词肿脹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张传彪[4]认为,造成英文刊物中的“名词肿胀症”的重要原因是汉语的语言特点。事实上,汉语本身就有词义堆叠的特点,也就是说,很多词语中的单个字就可以解释整个词。汉语将类似意思的字组合起来成词,这也是汉语构词的一大特点。例如“朋友”一词,“朋”和“友”事实上又是表示相同意义,以英语的视角看来,却又是一种“名词瘟疫”了。汉语偏重语音韵的平仄搭配,虽然会出现意义上的“名词泛滥”,甚至于几个字组成的词其实只表达一个字的意思,但是这仍是汉字数千年沉淀的不可磨灭的特点。

Catford 说:“翻译对应物与相对应的源语词项的词类不同时,就出现了词类转译现象。”[5]汉语和英语本就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尽管翻译能使得两种语言尽可能的等意,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遇到词性不同的语言特征。在进行汉英转换时,我们难以避免地将汉语思维代入,习惯地将英语中能找到的意思与词性相近的单词和汉语原文一一对应,另外也颇为注意句子的辞藻,不会摆脱汉语的框架。上述的汉语思维却又是在掌握了英语语法格式地情况下进行发挥的。而名词可以说是汉语深度和意境的体现,不知不觉地就被语言学习者用在“死板固定”的英语语法结构中,这样就造就了既有英语之形,又有汉语之神,且趋于“名词泛滥”的中式英语。

Joan Pinkham女士曾在《中式英语之鉴》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Chinglish提到:

“Plain English is a language based on verbs.It is simple,concise,vigorous and above all,clear.Chinglish is a language based on nouns--vague,general,abstract nouns.It is complicated, long winded,ponderous,and obscure.”[2]

琼平卡姆女士在书中反复阐述滥用名词的危害,并且指出要适当地多用动词替换名词。汉语重意合,意思传达就是汉语的目的,因为往往看上去句式散乱,时态不清晰,表意不够明确,常常使用概念性的名称,让人摸不着头脑;而英语重形合,句式结构较为死板,语法规律性强,注重动词的曲折变化,对动词使用较多,这种差异也正是致使英语刊物单调、烦琐的根本原因所在。

3 翻译实践中的名词肿胀现象

在翻译实践中,不必要的名词(unnecessary nouns)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动词+名词,即单个实意动词与一个由动词派生而来的范畴类的名词相搭配,一般来说,该动词在搭配中动态性较弱,不足以支撑起谓语的动作,而名词又显得过于空泛。

例1:他们必须下决心对现存体制进行改革

译: They must make up their minds to implement the reform of the current system.

例2:他们应该仔细检察一下设备。

译:They should conduct a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equipment.

第二类,介词+名词,即表状语的部分,此处名词多表领域,时间等范畴词,且该搭配修饰的成分从属于该类范畴词,但表意更加具体。

例3: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

译: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in the future will, to a large extent, depend on…

例4: 农业获得大丰收。

译: There have been good harvests in agriculture.

第三类,名词+介词+名词,即抽象名词+介词(多为of)+抽象名词。

例5:这座寺庙之所以能一直存在,是因为它的坚固构造。

译:The prolong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is temple is due to the solidity of its construction.

例6: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削减开支。

译: The key to the solution lies in the curtailment of expenditure.

4 避免名词肿胀症的方法

为了使它们在英汉互译时句中的功能对等,并且符合语言的地域性特征,我们要进行语言的动词化。

针对以上三类不必要的名词,我们将采取相似的方法解决---针对第一类和第三类而言,首先要去掉搭配中除中心名词(具有实际含义的名词)以外的成分,即动词、名词+介词、介词这三类,如果中心名词是由动态性较强的动词派生而来,我们可以使用该名词的动词形式,反之,如果中心名词是由动态性较弱的名词派生而来,那么我们则可以使用其他动态性强并具有相同含义的词来替换该名词。而第二类则属于多余成分,表意重复,直接删除即可。

例1

改: They must make up their minds to reform the current system.

例1中 “进行”实际上并没有给原文增加新的意思,它只是从属于“改革”,所以在翻译时,应直接省去,也并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例2

改:They should examine the equipment carefully.

例2 中“檢查”本就是一个独立的动词,对应到英语中,页应翻译为单个动词,而不是画蛇添足地加上“动词+名词”结构,直接去掉conduct,将examination动词化即可。

例3

改: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will, to a large extent, depend on…

例3原文中的“未来”是一种时态符号,在英语中可以用将来时替代,而“will”即可起到表达将来时的作用,不必再画蛇添足的加上“in the future”。

例4

改: There have been good harvests.

例4原文中“农业”是包括“丰收”的,当译为英语时,应改变汉语习惯,去掉这类重复的范畴词。

例5

改:This temple has endured because it was solidly built.

译句中名词过多,“prolongation,existence,solidity,construction”作为译句中的四个概念性名词完全是按照原文逐字逐句进行直译,基本替代了动词在原句中的意义,使得句子过于“臃肿”,含糊不清,原句中的一直反映在英语中就是一种时态特征,因此直接去掉“prolongation”,而“existence”可用延续性动词“endure”替代,“construction”过于抽象,改成“built”更为简洁。

例6

改: The solution is to curtail ( or. cut back on) expenditure.

译句是完全直译,将“key”这个意义空洞的词,放在句中来修饰“solution”,这样使得一个主语成分由两个抽象的名词共同组成,再加上“lie in”这样的意义不够明确的谓语会使句子充满了汉语的空泛概念性思维,去掉“key”这个模糊成分,将“curtailment”变成不定式,让句子更加地简洁并且符合英语语言习惯。

5 结语

就“名词肿胀症”来看,其反映的是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在保留汉语意义和英语语法体系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寻求两种语言的功能和意义对等,这样也有利于提高英语应用水平,推动国内外的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程柏泉.科技英语动词名词化探讨[J].贵州工学院学报,1992,21(3):15-21

[2] Joan Pinkham .The Translators Guide to English[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张丽萍,林肖玲,丁彦文等.我国科技期刊英文“名词综合征”的分析与对策[J]广东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年会,2014

[4] 张传彪.“名词肿胀症”与英语“名转动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7(6):36

[5] Catford J 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78-79

猜你喜欢

中式英语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高分教学攻略
汉译英中“Chinglish”面面观
高职高专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探讨
浅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模式及中式英语
论《中式英语》 对东方主义的解构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
大学生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