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艺术的内涵
2017-03-24刘从蓉
刘从蓉
摄影以塑造被摄体可视的艺术形象而成为艺术门类之一的,属于造型艺术范畴。摄影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hoto”和“graphy”两个词的重新组合,意思是“用光描绘”。从这种意义上说,摄影是不同于绘画的一种借助于光线对客观对象进行描绘的视觉记录和表达方式。
1 摄影术的诞生
摄影术的诞生是以1839年8月19日達盖尔的银版法公布之日为标志,作为19世纪众多发明之一,像世界上的其他发明一样,也是前代技术知识和信息积累最终融合的产物,是人类共同探索、共同实践的结果。暗室成像、针孔成像,再结合感光材料的实验,人类一直在为能捕捉并留住稳定的影像而探索不止,经历无数人的不懈努力和积累,最终诞生了摄影术。谈到摄影诞生那些先驱的功绩,不能不谈到三位最重要的创始者。
尼埃普斯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摄者。从1793年,尼埃普斯就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保存的影像试验。1826年,尼埃普斯经过许多实验和改进,把沥青涂在一块铅锡合金板上,放在自制的相机中,从他房子的顶楼工作室里,把窗外的景物记录了下来,曝光时间约是8小时,成功的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用暗箱拍摄永久保存的照片。尼埃普斯称这种用日光将影像永久记录在金属板上的摄影方法叫做“日光蚀刻法”(heliography)。到1933年尼埃普斯去世之前,他的“照相机-感光材料-显影”摄影系统事实上已经完成了摄影术的发明,因为处世谨慎的尼埃普斯对于自己苦心研究的成果拒绝做公开而详尽的发表,因而未得到公认。
达盖尔是巴黎艺术家和风景画家,主要从事舞台美术,1829年结识了实际已经基本掌握摄影奥妙健康和经济原因正处于困境的尼埃普斯,开始合作研究摄影术。鉴于“日光刻蚀法”曝光时间过于漫长,影像模糊不清,达盖尔长期致力于更加快捷、更加精美、更加易于观看和保存的摄影方法的研究。尼埃普斯逝世,达盖尔便独自探索,终于在1837年创立了“达盖尔摄影法”亦称“银版摄影法”。
1837在世界摄影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照片《工作室一角》被认为是达盖尔首次定影成功的金属银干版照片,曝光时间缩短为30分钟,细节清晰,影调丰富。达盖尔摄影是直接正像,其影像品质极其优良,整个影像精微细腻,层次丰富充实,直到今日其成像影调、层次,悦目程度和经久不变特性仍是其他摄影方法难望其项背的。在国会议员阿拉戈的大力推存下,法国政府买下了达盖尔这一发明专利,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院和美术学会联合召开了特别会议,阿拉戈在会上对“达盖尔银版法”的操作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后来,人们便将这一天定为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
当法国政府把达盖尔的发明公开以后,很多自称为摄影发明家的人纷纷站出来,发表自己对摄影的独特发明与探索。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发明的“卡罗式摄影法”最具价值,对后世摄影影响最大的摄影方法。塔尔博特一直致力于用暗箱进行他自己的记录影像的试验,1834年他用写字纸蘸以氯化银,晾干后盖以花边或树叶,放在阳光中曝晒。结果像韦奇伍德的试验一样,未被物品遮盖的银盐都变为黑色。不过塔尔博特发现了两个重要的改进方法。一是将已曝光的氯化银纸浸在浓盐水中,可以防止影像的进一步黑化。二是虽然晒出的影像是负像,但他知道把这负像通过光线印在另一张感光纸上,可以表现出正确的影调来。1841年塔尔博特把改进后的方法申请专利,并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Calotype process)。
达盖尔创立的银版摄影法当之无愧地代表了摄影术的诞生,照片的质量也历经考验毫不逊色。塔尔博特的影像质量固然不能和银版法相比,但是可以用负像反复印制正像,为摄影中的负片工艺开创了起点,成为摄影发展的主流。
2 摄影艺术的普及与发展
世界上一切摄影作品,都是取景构图、变焦、对焦直至按下快门这一系列过程中完成的。人与相机的结合,诞生了摄影艺术活动。摄影在诞生之初,只是记录“描图镜箱”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精确复制客观对象、逼真再现客观对象的技术形式。因为摄影器材庞大而昂贵,而且技术十分繁杂,摄影活动所覆盖的面并不是很广,起初只是少数人才能创作的艺术。除了达盖尔、塔尔博特这些以摄影为职业的人潜心于技术改进外,与摄影接触最多的,只有欧洲的达官贵族们,在当时把一幅惟妙惟肖、制作精良、泛着金属光泽的个人肖像放到家里陈列起来,可以说是一件炫耀身份的方式。
十九世纪中后期,摄影术随着西方的坚船利炮一同进入中国,来自西方社会的人们惊诧于古老中国的民俗风情,拍摄了大量的社会写实照片。英国人约翰·汤姆森,带着笨重的摄影器材远渡重洋,足迹北至北京南至厦门西进四川,以一个西方人类学家的眼光深入观察了中国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开启了另一种视角下的中国影像。他拍摄的对象,有高官贵族,也有贫苦的老百姓,但是真正最先感受到摄影艺术魅力的中国人,应该还是紫禁城中满族贵族、王公大臣,因为这些照片中出现的小贩、灾民、孩童、耍猴者,多半无法见到照片中的自己。1890年,曾随父亲在法国学习摄影的满族人裕勋龄被招进宫中为慈禧拍照,作为慈禧的御用摄影师,他为慈禧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宫廷摄影师这一职业正式宣告诞生。
1888年美国伊斯曼针对大众消费研制出使用胶卷拍摄100张照片的柯达1号,提出了“你只需按一下快门,其余的我们来做”的著名口号。这款相机把拍摄照片的过程简化为三个步骤,即上快门、卷胶卷与按快门。当顾客购买相机并拍摄完毕后,就把胶卷连同相机一起交给柯达公司,由柯达公司负责冲印照片,这种冲印模式对摄影的普及起到很大影响,摄影艺术开始了迈向大众化的历程。20世纪以后各种易于携带和使用的小型相机陆续出现,感光材料日益进步,冲洗方法逐渐改进,摄影变得更加便捷。1940年后美国现代艺术馆开辟指定的场所展出摄影作品。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欧洲的博物馆、艺术中心和画廊频频举办各种展览,各种摄影大赛纷纷举行,从事摄影创作的人越来越多。
随着数字摄影时代的到来,不需要胶卷、无需冲印、即拍即看的数字摄影特征,使图像的剧增让任何人都无法漠视他的存在。数字摄影的发展,不仅极具地扩张了摄影艺术的主题,也使摄影艺术的内涵得到了扩大。
3 摄影艺术是重要的文化符号
摄影带给人类全新的视觉关照方式与视觉传达秩序,它打破并超过了人类的视觉极限,极大地拓宽了人眼所能达到的视觉范围。有了摄影这一全新的视觉手段,我们的“看”变得丰富精彩。摄影也是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符号,能够折射出艺术和社会变革的现代性和变化。
玛丽·沃纳·玛丽亚在她的《摄影与摄影批评家》中从艺术理论、社会改革和生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角度对摄影做出了独特的思考和论述。“摄影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发展成为社会变革的象征。摄影传说的影响力突出的表现了摄影作为一种观念对不同阶层和不同经历的人对文化变革产生焦虑的程度。” “摄影利用复印技术而广泛传播,在教育和提高大众品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摄影将高雅艺术作品普及,扩大了他们的影响,使它们的崇拜者数量剧增,又能为最低级学习艺术的学生提供灵感,摄影将艺术民主化。”“摄影是重要的社会和文化符号,它折射出艺术和社会变革诸领域中的现代性和变化”。
参考文献
[1]汤天明.摄影艺术概论. [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林路.摄影思想史. [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
[3]玛丽·沃纳·玛丽亚.郝红尉译.摄影与摄影批评家——1839至1900年间的文化[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