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知促行,践行渐知

2017-03-24杨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教学情境中职教育

摘 要: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导游语文》,是以导游所需言语技能为中心,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人才的课程。该课程的专业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但在面对中职学生而言,宽泛深远的文化知识和较强的听说能力,往往成了学生突破学习兴趣向更专业化提升的难点所在。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深感创新教学形式,营造新的教学情境不仅是教学所需,更是广大旅游专业学生之所需。

关键词:中职教育 旅游专业 导游语文 教学情境

一、中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从业前景可观

去年,中国旅游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和2016年发展预测》。蓝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而早在2011年,国内旅游人数就已超过26亿人次,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位。

显然,旅游业的高速发展给旅游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国内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都能拿到导游证,但因旅游法出台后,工资待遇不高,加上导游行业的艰辛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考导游证都是用来平日兼职带旅游团用的,真正日后从事导游工作的同学却历历可数。而就读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中职院校的学生,对导游行业的认可度及参与欲望,则相对大学生而言更为强烈。因此,从各全国中职院校蓬勃发展的良好景象来看,职校所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势必在旅游行业的从业人数比例中占据高位。

二、现今中职导游语文教学的潜在问题

总体而言,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是广博深远的,而且对导游员个体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要求又甚高,因此,中职《导游语文》的教学,应以突出培养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重点,合理兼顾导游资格证考试的相关要求。

1.配套教材及内容的针对性有待改进

首先,现中职院校导游语文教材的选定标准尚不明确,以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来作阐述。例如,某省旅游局编写的导游考试推荐教材《汉语言文学》与旅游教育出版社编写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这两本书内容的倾向性就各有不同[1]。前者倾向于中国文学史的的介绍,后者则倾向于导游辞的规范化及诗词赏析,单就初级上岗证而言,究竟哪部教材更适宜学生去深掘,这无疑给教师及学生出了难题。而《汉语言文学》这本书首版印刷是2012年5月,但在2016年就无法再订购,这也多少阻滞了部分中职院校对教材的选定工作。

其次,教材内容的差异性较大。细阅这两本书的内容,《汉语言文学》中的“中国文学史简述”上、下两章的知识,完全就是高校中文系学生所学文学历史知识的压缩版,这些内容没有与旅游景点或导游辞相关的知识要求产生必要的联系,且关于写作的章节也与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无异。而《汉语言文学知识》中“汉字形体演变”的知识与《导游知识专题》中的内容重复,语音方面的知识也与《普通语训练与测试》里的内容重复。

2.教学实效性没有在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

(1)导游语文教学目标的实质成效不显著

中职院校学生一般在校学习时间为三年。就年龄而言,基本上都是初中毕业生;就性格而言,学生的进行言语表达的能力和自信心都处在挖掘阶段;就学习而言,大多学生没有较强的学习自律性。因此,在三年有效的时间内,学生要从旅游知识方面的零基础,成长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导游工作者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而据观察,《导游语文》的教学仍然处在传统的灌输模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尚不足,实践解说机会明显欠缺,显然,这种博文强记的理想收效是很难在中职学生中得以展现的。

(2)《导游语文》的技能培养环节乏善可陈

一名优秀的导游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史地文化知识,还应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史地文化知识可以从理论知识中摄取,但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却一定需要相应的技能培训。而中职《导游语文》的教学空间往往仅局限于固定的教室,几乎没有课外的实践教学机会,甚至课堂内的教学也仅局限于书本以内知识的讲授,实践练习的教学环节则极易被压缩[2]。学生也常因考证时理论知识的至关重要性而忽视技能的培养。

三、《导游语文》的实践教学

1.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需为首任

一般情况下,《导游语文》的教学侧重点都会把学生文化知识的提高作为首要任务,认为只要有较好文化知识作基础就可以把学生个体的职业能力带动起来,从而顺利地走向职业岗位。但这样却忽视了从事导游工作者所需具备的职业操守与道德标准,所以,也才会让导游威逼游客买商品、默认游客在景区违反相应规定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导游工作是一项传播文化、促进友谊的服务性工作,一个优秀的导游工作者不仅应具备强的组织、协调、应变等独立工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应在道德修养上成为游客最为直接的示范者和引导者[3]。因此,在《导游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忽略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循循善诱,同时,也可借助教材中的文化知识,以面及里,让我国优良传统文化中精辟思想感染学生,让学生逐渐形成以德行天下的职业态度。

2.培养学生乐观且朝气的职业态度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要求方面有别于其它专业,即个性特征应积极主动。从事导游行业的职业人员本身也应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和组织能力,若遇人遇事不自信,有畏惧或隐避思想,则难胜任导游行业。而以往在《导游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单一的讲授或是有限的模拟实践练习,并不能让学生在情志与气质上发生明显的量变。因此,在實践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中加设一些拓展游戏,让学生能够全员参与,全员活跃,以此营造更好的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体验中锻炼胆量,收获喜悦与自信。同时,也让《导游语文》的教学不再让学生因觉枯燥而无兴趣。

任何学科都应结合时代变化及对象特点而有所应变,极力发挥自身最大的功效。随着中职教育的强势发展,《导游语文》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也需与整体教育骈进,让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在所属职业中散发恒久光热!

参考文献

[1]张丽君.论《导游语文》教材的改进[J].综合天地,2012,(4).

[2]喻 峰.从实用角度构建高职导游语文的教学体系[J].职教论坛,2010,(14).

[3]李少云.浅谈《导游业务》实践教学[J].中国集体经济,2010,(6x).

作者简介

杨明(1982—),男,湖南株洲人,学士学位,讲师,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公共课程系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教学情境中职教育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浅谈心理因素对旅游专业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高效教学探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