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与美育

2017-03-24李明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高尚教者感情

李明艳

美育活动的整个过程,始终涌动着审美情感。这种情感超越了直接的实用功利,由审美对象的感性形式所激发。只要当受教者的情感被点燃起来,引起心灵的激动和震撼时,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美国作家斯陀夫人在南北战争前夕写出了《汤姆叔叔的小屋》一书,揭露了当时奴隶制度的罪恶,立即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一场情感“风暴”,起到了巨大的教育作用。它深深感动过海涅、狄更斯、托尔斯泰等著名作家。乔治·桑曾经说:“所有的人手里都要这本书,所有的报纸都在谈论这本书,人们贪婪地读者它,还有眼泪浸湿了它。”以至于林肯总统见到斯托夫人时,诙谐而又不无夸张地称赞她说:“原来你就是写了引起这场伟大战争的那本书的小妇人啊!”靠文学作品引起战争当然是不可能的,但美育依靠情感体验而发挥教育作用的特点,由此可见一斑。美的东西,易班都充满了感情,含有无尽的意味。京剧中的一些唱词,单就唱词本省来看,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但著名的演员把自己的感情灌注进去,那腔调,那韵味,立刻使你回肠荡气,你不能不感到美。因此,美是感情联系在一起的,美不美,就在于能不能调动人的感情。

我们见了美的东西,总是向往、迷恋、一往情深。情之所钟,于是,有执著,有最求,爱我们所爱,恨我们所恨,从而不怕牺牲,乐于奉献。革命烈士方志敏之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物质引诱下,不屈不挠,慷慨就义,就是因为他对祖国、对党和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充满了爱心。他把祖国看作亲爱的母亲,视她为“天姿玉质的美人”,他不能容忍敌人对她的欺凌和蹂躏。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激情,促使方志敏烈士坚定了革命的信念,不计个人利害,不畏死亡,为祖国、为革命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雷锋为人民做好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也是发自内心的情感,他以此为乐,以此为美,以此为荣。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美感帮助学生认识个人的道德尊严,净化自己的心灵,培养道德信念”。这些都说明,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为道德行为提供内在的情感动力。对于受教者来说,情感能强化其感知力使之趋向敏锐,催发其想象力使之更加活跃,增进其理解力使之愈益深刻。它使受教者加深对于形象地领会和判断,把握审美对象多重深蕴的内涵。

审美情感虽然由形象地感情形式激发而产生,但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容。这种理性内容和审美情感浑融一體,潜隐无迹,难以言传,又有着不可穷尽的无限韵味。受教者的每一次的情感体验,都不是思维的机械重复,而是心灵对于人生真谛的探秘和创造性发现。一首优美的歌曲可以使人百听不厌,并不断受到新的激励和启示;一处风景胜地可以在多次游历中仍然使人兴趣盎然;英雄人物的美好品格可以使数代人受到教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情感虽然不会给我们带来实际的物质利益,但它却点燃人的生命的火花,把人推向高尚的境界。

总之,审美教育是感情的教育,那就是说,它要通过对于美的热爱,来培养人的高尚的感情,使人不仅懂的美,喜爱美,而且感情灌注,为美而倾倒,为美而奋斗,为美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陶冶和锻炼人的感情,就在这个意义上,成了语文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高尚教者感情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感情强烈的叹号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
高尚的人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