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观的社会评价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

2017-03-24李晶晶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用人单位

李晶晶

摘 要:在面对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生产行业萧条的现实下,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问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评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网络向社会征集了多份样本,通过客观的社会评价,揭示出毕业生需要具有的技能和素质,高职院校应围绕就业市场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关键词:用人单位 客观的社会评价 就业市场

关于教育质量的衡量,至今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标准。现阶段通常采用学校测评、学生自评、社会综合评价的方法来评价毕业生的质量。由于职业教育是为职业教育消费者提供服务的机构,所以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社会评价是对毕业生质量最有效、最直接的评价。通过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程度,不仅可以对职业教育的质量进行客观而有价值的评定,而且获得的外部信息可以用于分析学校办学特色和发现存在的问题。

然而,人们为了省事,往往以就业率作为社会评价的指标,并且作为首要位置出现在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中。不可否认,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需求明确表现在就业层面上,学生希望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得到工作和就业的资格。问题是就业率不能并不能真实、客观得反应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因此更不能单纯地以此来评价学校的教学质量。比如,某职高与广东某厂私下签订用工合同,毕业生毕业后可全部进厂工作,对外宣称100%就业率。但是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薪酬和福利没有保障,一段时间后,毕业生纷纷选择跳槽。此时的就业率就是一个空指标,没有任何意义。

襄阳技师学院扩充了社会评价的指标,将单一的就业率扩展成就业率、毕业生收入水平、劳动合同签订率等一系列指标,通过网络向社会征集了约1000份样本,样本涵盖了各行业、各阶层的受访者,以客观的数据作为社会评价,反馈并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一、新社会评价体系的构成

根据以上分析,将对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指标分为三大类,共十四项,每一项评价等级分为重要、一般、不重要三级,样本结果如表所示。

注:有效样本总数为1000人

二、对新评价体系调查结果的分析

本次调查对象样本量大,取有效样本1000份,样本对象年龄跨度大、职业分布广,且以企业单位在职人员为主,调查结果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1.从表1可以看出,社会对毕业生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就业单位的性质和规模以及企业对毕业生的再培训。诚然,毕业生的收入水平高低,可以直观得体现个人在社会上的起点高低,通过调查,就业单位的性质和规模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一大因素,国企和知名度高的企业受欢迎程度高于其他企业,稳定的工作环境是毕业生面临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而前几年的大学生创业热潮,似乎在逐渐消退,仅有一半不到的人认为重要。那是因为随着网络时代的崛起,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行业具有普遍的特点,就是高技术、高科技、规模化,传统的草根创业正在失去生命力。对于高职毕业生来说,相对于进一家企业工作锻炼实战技能,创业是一条投资回报率比较低的道路。

2.能力技术是条件,品德应该是基础。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养大学生,而事实上对该怎么培养大学生以有利于他们更好的就业缺乏了解。基本的专业知识只需要通过严格的课程教育便可获得,而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和老师付出更多的心思,以更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引导。

3.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能一成不变。企业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消费者,对高职院校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有着较多的期待。对校企共同建设、企业兼职老师有着较高的热情,一方面可以扩大企业自身的影响力,吸纳更多、更优秀的毕业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对在校学生进行预培训,给毕业生更多的准备时间,减少岗前培训的周期。同时,企业兼职老师可以为企业锻炼和选拔一批中、高端的人才,有利于企业往更高层次的发展。

结语

面对竞争激烈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拥有专业技能过硬的毕业生往往具有较强的优势,企业需要较强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人才。作为职业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应该多围绕就业市场的需求展开教育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徐秀英。高校毕业生社會评价反馈与教学适应机制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 吴哲敏。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模型,《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3] 杨兆辉。关于构建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体系的调研报告,《中国培训》。

[4] 李玉海,西方高校毕业生质量的社会化评价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5] 王娣。校企合作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广州化工》。

猜你喜欢

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期间,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待遇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1.举证责任倒置对劳动争议仲裁有什么意义?
劳动者承诺续签合同但不予签订怎么办
关于与特殊岗位劳动者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的责任分析
协议解除劳动合同能否享受失业保险金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能否以打架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这32种情形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