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创新体系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17-03-24邱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2期
关键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邱娟

摘要 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是有益的,这也是高等院校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体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等院校肩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责任,提出以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创新创业组织管理体系、提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等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281-01

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之间为了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互相合作,并将创新作为变革和发展的关键动力的系统。在国家创新系统中,高校作为创新创业的核心机构,通过科技创新活动,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机构之一,并从经济社会的边缘走向经济社会的中心。创新创业培训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在培养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国家创新体系对大学生能力的要求

1.1 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创新见解,利用现有的条件,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特定目标改进或创造新的元素、产品、路径、方法、环境等事物,并能获得成效的行为。虽然大学生思维活跃,但是学生的知识面窄、看待问题比较片面,致使他们思考问题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性,缺乏新意和突破,缺少创新性思维方式。学生有创新灵感,但缺少必备的创新技能,具备创新的兴趣和热情,但毅力足。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怀疑意识、批判精神、发散思维等创新思路。

1.2 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创业者不满足于现状,并由此产生的最新的要求、意识和愿望,是创新和创业源动力。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不仅要求大学生有敢于开拓、勤于思考、勇于承担的精神,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以创业意识对待工作和要求自己,形成创业行为模式。

1.3 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一般表现为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创造能力与个人的心理品质、情感、意志特征等[1]密切相关,它包含精确的记忆力、创造性设想、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思维。大学生更善于运用侧向思维方法和求异性思维方法,更具有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预见性,应把主观意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更加目标明确地进行创新活动。

2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

2.1 创新实践活动不多,学生参与率不高

学校组织科技普及性学术活动较少,科技创新型社团数目也不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研究、参与申报学校科研立项项目、发表科技论文等的更少,学生对学术科技活动的参与率不高,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1]。

2.2 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缺少创新技能

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崇尚科学,对创新有追求,有想法,但是由于其对学校现有的条件不能有效利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大学生的知识面窄,对问题的认识缺乏全面性,对问题的处理缺乏新意和突破,加之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不足,导致看待问题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深层性的能力普遍缺乏。大学生创新的创新灵感是短暂的,由于缺乏创新技能和毅力,往往不能坚持创新[2-5]。

2.3 缺乏社会资源的支持,群众认可度低

政府和学校出台了一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大多数创业者对于优惠政策了解不多,有的政策优惠力度较小,大多为减少办事程序中的一些手续费、证件费,还有部分创业者因为复杂的手续和较高的政策门槛最终放弃优惠政策扶持。当前良好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形成,群众对创新能力的认可度还不够,整个社会缺少对创新失败的宽容精神[1]。社会鼓励大学生创业与大学生渴望创业成功之间,没有找到更加合理的契合点。

3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3.1 积极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存在的最大的难题即为资金的筹划,在现有的优惠扶持政策中,这个问题已经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目前,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过程中,主要难题是对于员工和市场的运行策略的管理,相对于经验丰富、实力雄厚的公司企业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高校应加大相应的扶持力度,以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3.2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意义,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开发。包括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意识、素质的理论性课程,和能够提高创业能力、熟练创业技能等的实践实训课程。财经类院校课程类型有创业通识类课程、创业专业类课程、创业实践类课程。具体如表1所示。

3.3 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管理体系

一是建立创业园区,积极开展校外创业培训,实现产学互动、孵化创业项目、转化科技成果、培育创新创业人才[6-9]。同时要积极推进大学生校外创业培训,大力推进实训、实践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各类创业大赛,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另外,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与能力,有效建立完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管理体系,高校要尽快转变观念,积极进行开拓性创业教育[1-4]。二是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导师队伍的建设,并加强培训,积极培养青年教师参与创新创业训练指导工作。将创新创业项目指导工作作为青年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选校级名师的重要条件之一[1]。學校要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训练评价考核体系和对师生的奖励政策,利用实验室开放、第二课堂等制度引导师生自觉、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来。

4 参考文献

[1] 李军,杜啸尘,刘远.地方财经类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8-10.

[2] 王海龙.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4.

[3] 林文伟.大学创业教育价值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 史慧.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5.

[5] 高策,毕婷婷.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J].东方文化周刊,2014(19):9.

[6] 李武林,王淮东.论国家创新体系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5(4):63-64.

[7] 韩仲志,赵丹,毕晓政,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多元化模式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2(2):143-144.

[8] 王竞芒.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市场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全文版),2016(6):203.

[9] 盛四辈,宋伟,翁磊.系统论视角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4):43-49.

猜你喜欢

高等院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