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在激活中放飞 智慧在碰撞中积淀

2017-03-24李明明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期
关键词:对话智慧情感

李明明

摘 要:新课程在呼唤开放、灵动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呼唤着充分发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追求学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课堂。一线语文教师应唤起学生沉睡的情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的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的智慧更灵动、更丰富。

关键词:情感;对话;生成;生活;智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以说,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了文章。没有了文章,就没有语文。它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思想是人类几千年智慧的结晶,人们在交流思想的过程中传递着智慧、碰撞着智慧。正因为语文这些独特的功能,新课程呼唤着充分发掘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感才能,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课堂。那么,如何创建这样的理想课堂呢?

一、创造情境,激发情感

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在情感的调动、意境的复现方面都难以调动学生入情入境,而电教媒体可使语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中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心醉其情。如教学《苏州园林》,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在《姑苏春》婉转、清扬的优美乐曲中,欣赏着苏州园林的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小桥游鱼、近景远景的风光。在朗读中,学生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人人引发“我要读”的强烈愿望,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瑰丽的画面,苏州园林以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愉悦自豪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时再用电教媒体对一些关键词语,优美语段进行闪烁、放大、旋转等技巧处理,让学生反复品读、深入揣摩,从而拥有了朗读的兴趣和激情。

二、以读为本,真切品情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行为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想读就读的氛围,找准可让学生读出自己感受的内容;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激活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经验,对文章产生多元的解读。

我在教学《月迹》这篇课文时,力图贯穿“以读为本,品写结合”的原则,在声情并茂的自由朗读中、在自我评价不断调整的朗读中,学生深入地了解月亮就是一个美好的目标,月迹就是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寻月的过程就是美的过程,从而感受作者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三、写作训练、真情制胜

触动我们的莫过于文章中感情的凝结之处,真情的流露之处。可在作文训练时,不少学生随意选取多则素材,浮光掠影,一笔带过。针对这一点,我在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特别注重“我手写我心”。语文课,我们既要浓浓的情,也要深深的思,我们既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也要重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情与智共同发展。因此,理想的语文教学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对话”走进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所讲的对话,要求参与对话的双方彼此走进对方的心灵世界,以情感拨动情感,以心灵碰撞心灵。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等多种策略,让学生真正参与平等对话,去彰显课堂的生机活力。

在教学《乡愁》时,我努力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力求超越文本,让学生通过阅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把作者的情感在阅读时传达出来,在此基础上,超越文本,组织和引导学生给诗配画,学生展示了海峡两岸的自然美,以此反衬诗人心中的凄美。还引导学生改写诗歌,并与原诗进行比较鉴赏,从而把握了诗歌的创作规律——诗歌以含蓄为美,所以诗歌常借助意象寄托情感。

2.让“生成”走進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凸显学生的主角地位。教师应始终将学生的发展放在他们能力提升的高层面。近年来,连云港教育局推行“六模块”教学,我注重从“读、查、思、注”四个角度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具体为:(1)“读”即读书,读注释,看看有哪些明显的知识点;(2)“查”即对不懂的或似懂非懂的东西质疑后查工具书、查网络、查实验结果;(3)“思”即思考分析与综合,对学习目标、课内作业以及拓展性提示等问题能否解决,能否明确完整地回答;(4)“注”即对教材、对资料、对获得的信息批注,可将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以作提示,加强聆听的焦点,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信心去做!在此基础上,学生在课堂上交流展示时,特别积极踊跃,教师适时给学生发表独特见解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产生自己的思想,这样各种独到的发现和见解便在课堂上显现出来。如“我认为范仲淹的境界比欧阳修高,因为欧阳修在文中多多少少都流露出寄情山水、排遣苦闷的情怀,而范仲淹完全抛开了个人的得失,以天下事为己任”。

虽然这些理解常常是表面的,带有个人的经验色彩和想象,但却闪耀着创造光芒和智慧火花。让课堂成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场所,从而打造彰显个性,喷薄智慧,活力四射的生机课堂、实效课堂。

3.让“生活”走进课堂。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他能感觉的语文的内涵也就越丰富。因此,作为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应该尝试让“生活”走进课堂。

我引导学生走进每一篇文章的作者生活的时代和他们的生平经历,去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从而理解作品的内涵。

我引导学生在网上交流,在网上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的技艺大为长进。

学生是教师心中永远的太阳,语文课堂追求的是学生生命的灵动、情感的放飞、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升华。通过努力尝试,打造理想课堂,让学生的情感更丰富、更高尚,让学生的智慧更灵动、更丰富。

猜你喜欢

对话智慧情感
情感
台上
有智慧的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