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2017-03-24陈桥平
陈桥平
摘 要:文言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多年探索,逐渐形成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将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总结为课前预习、范读引导、写作渗透、文言融合四步法,运用于文言文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一、文言文教学应重视课前预习
文言文的课前预习主要指字词预习,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既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理解字词句,疏通文义,并指导学生通过了解课后练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从课辅资料中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进而思考文章的内容思路,理清文章的内部结构层次。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山市》一文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边读边对生字词作记号,然后对照下文注释标注拼音和释义。扫清生字词障碍后,我再让学生划出文中的重难句式,然后启发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不通之处再对照注释,一步步疏通句意,直到翻译全文内容。以上是我课前对学生的预习指导,这种以点带面的做法可为后面的朗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文言文教学应注重范读引导
教师指导学生准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句并疏通文义后,可灵活自如地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范读、跟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等。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应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节奏分明、感情充沛,最好能脱离教材声情并茂地诵读,关键处还可配合具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动作和神态等。教师的范读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决定其能否跟随教师顺利进入文章的情境,脑中能否浮现文中的画面,想象是否合理充分等。教师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音符,能更好地创设情境,初步建立起学生对课文的感性认识,学生边倾听边联想,思想情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逐渐领会文章的内容。
在《山市》教学中,我抛开教材范读,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学生再通过跟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一步步练习,我指正点拨。绝大多数学生悟性高,不但读出了文中的神奇虚幻之味,而且能当堂背诵,文言语感大大增强。
三、文言文教学应渗透写作范式
教师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后,接着进入阅读环节。教师应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范式,即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文章的结构框架,理清其脉络层次,最后找出文中凝练优美的词句,并加以赏析品味,在阅读剖析中领悟写作的基本范式,从而达到阅读为写作服务的目的。
通过预习指导,学生从练习中已感知全文的中心内容,并且在反复诵读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审美熏陶。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顺利进入阅读剖析环节,即先让学生数出句子的总数,然后根据时间标志词找出山市变化过程的起止句,再从变化过程里划分出现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的起止句,并且分别找出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的词句,再重点分析高潮阶段,最后评价本文的语言特点。学生通过一步步的阅读剖析,在无形中领会了写作的基本要求:中心突出,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详略得当,语言凝练等。这种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范式的方法,能给学生以深刻启迪,学生掌握了有关写作的基本范式,经过严格训练,就能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四、文言文教学应追求“言”与“文”融合
把“言”和“文”融合起来是文言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其中文言语感是文言文中“言”的最高层面。许多经典优秀的文言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整体美感,在诵读中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感受文中之雅,而且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联想思维能力、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培养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追求文言知识和文化底蕴互相融合的最高境界,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能有效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的。
在《山市》一文的教学中,我首先立足于“言”进行教学,指导学生预习生字词,疏通句意,感知文意,并且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学生熟知课文后,我再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海市蜃楼图和山市蜃景图,让学生对神奇壮丽、变幻莫测的虚幻景象充满好奇和惊叹。待学生的思维状态渐入幻境后,我又引导学生赏析课文,启发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挖掘全文的美感,一些精当的点评纷纷出自学生之口:“全文美在严谨的构思,美在凝练的词语;全文美在奇特的想象,美在神奇的画面”等。同时,我还惊奇地发现,爱好绘画的学生能将文中的幻景描绘得形象逼真,爱好科学的学生能详细解释出山市幻景的形成及科学原理,可见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得到了培养。
我在实践中将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总结为课前预习、范读引导、写作渗透、文言融合四步法,运用于文言文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完成《山市》一文的教学后,我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日渐浓厚,学习方法也大有改进,不少学生有效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大有增强,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均有很大提高,阅读答题和写作分数也有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链.浅谈初中文言文教法[J].语文教学之友,2012(4).
[2]黃婷.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