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017-03-24陈英
陈英
摘 要:近些年来,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高中地理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对地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在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关键性阶段,所以必须贯彻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精神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地理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探究;能力;有限学习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地理教学模式,通过组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地理实验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探究本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前按照课标进行备课,在课堂上按照目录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模式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创设合理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有效理解
在高中阶段,由于有些地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具体的、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可观的、可触摸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地理学习的魅力,从而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理解。
例如,在讲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理解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造成的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特点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准备好投影仪、地球仪、手电筒和发光的太阳模型,在课堂上给学生现场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进行现场观察,并发现一些基本的运动规律。这种现场演示的教学模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继续给学生讲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晨昏线的判断方法,一些地方时的计算方式,四季的划分方式以及划分依据”等,学生就会很轻松地理解课本知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具体教学情境的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了有效学习。
二、引进“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翻转课堂”作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的单调“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
例如,在讲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总体分布概况和基本特点,理解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从而树立节约用水的重要意识,尊重自然规律,促进人类和谐发展。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列出一系列的问题,即“世界上降水量和径流量最多的是哪个洲?最少的是哪个洲?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是什么样的?水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重大影响?”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寻找合适的答案,并与同伴进行讨论。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思考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即“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状况是什么?为了节约用水,我国现在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呢?”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体的分析,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有效理解。
三、引进“微课”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录制一个几分钟的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介绍,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从而促进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城市的形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去理解分析城市里各个功能区的形成特点以及区位特征,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通过动态图画的形式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即“城市的地域形态特点和分布结构,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区的作用,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重要联系”等,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宏观的印象,便于后面的学习。之后教师结合视频给学生讲述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种“微课”教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高中地理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地理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地理教学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田军,赵振斌.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