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中提升记叙文的写作思维
2017-03-24李小雅
李小雅
摘 要:尽管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把记叙文和议论文写作都作为训练重点,然而,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作文回归理性思维呼声四起,议论文“横行天下”,记叙文已然不受待见。事实上,记叙文写作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综合,它和议论文写作有共通点,即在写作中都要由事、物上升到理与情,或在一定的情理高度上关照事、物,只是表达方式上侧重不同。高中基础年段的记叙文写作应该继续得到重视。在高中生记叙文写作教学中,发现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想写、没内容写,写出来的文章选材一般、立意平庸,缺乏记叙文的写作思维。话题讨论式的作文课能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兴趣,提升记叙文写作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高中记叙文写作;话题讨论式作文课;记叙文写作思维品质
一、话题讨论式作文课案例
我曾经布置学生以“劳动”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收阅作文后发现,多数学生写的是在校园里大扫除或者做家务过程的艰辛及劳动后的快乐;少数学生会随意描写劳作场景,而后大呼劳动最光荣;能把眼光放到社会生活的学生也只能写环卫工人的敬业,表达对普通劳动者的敬意。诸如此类的写作内容,实在激不起阅读的者兴趣,更不用说引起共鸣了。课后和几个学生聊天,他们普遍反映劳动这事太平凡,没什么可写的。这显示出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局限在家庭与学校生活,并且对生活的感知与认知简单浅薄。
以上的教学案例启示着我:(1)记叙文写作指导中,与其给学生一个个题目,让学生去揣摩迎合命题的意思,应付式地写作,倒不如给他们一个个实实在在有意义的话题,让他们围绕着某种现象、某个话题展开针对性的讨论,讲讲故事,说说感悟,谈谈思考。在讨论中,启发学生观察生活、感知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获得打开写作思路的触点。(2)师生针对某个富于思考价值的话题充分讨论,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写作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助于他们走向生活,真实而细腻地感悟和思考生活现象中的情与理,逐渐摆脱无事可写、无情可抒、无理可说的写作状态。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再写一写或“改一改”,就能切实优化高中生的记叙文写作。(3)讨论式作文课重点在于讨论,把课堂时间尽情地放在“讨论”上,还学生应有的“话语权”,激发其写作兴趣,激活其写作思维。
二、话题讨论式作文课的几点思考
1.话题讨论式作文课的价值
话题讨论为学生营造了较为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由、平等的交流平台。
讨论话题时,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体验,就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讨论的过程是一个启发心智、点燃思想火花的过程。讨论过程能照见学生的思维过程:如学生观察生活的视野如何,能否捕捉细节,他们能否从生活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或者哲理,能否在人事物中感受到真善美、假恶丑,能否坦率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探讨、启发中能逐渐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独立的判断能力和较为深入的洞察力,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思维品质由此获得提升。这比起让学生花四五十分钟应付式地写一篇作文要来得有意义得多。
沈杰在《诊断式作文通》里说道:“如何选择及运用材料绝非纯粹的方法问题。所谓的闪光的材料,指的是材料中蕴含的有美好的积极意义的本质,然而这种本质只有思想上具有相应水平的人才能感受,而思想上尚不具备这种境界的人,就无所谓闪光不闪光了。”在话题讨论中,当学生的思想受到启发,情感受到触动,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笔下的生活素材就有了不同寻常的闪光点。
2.话题讨论式作文课应有“聚焦点”
讨论式的作文课是一种教学形式,它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必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它不同于生活中的随意闲聊,在整个讨论过程中不能信马由缰,要定点聚焦。
首先要精选话题。讨论的话题应基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话题学生有生活体验,就有话可说,能确保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同时它又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具有讨论的价值。如我曾经在课堂上讨论过的“劳动”“寻找”“台风来了”都是学生有话可说又有思考空间的话题。
其次要精心设计问题(或流程),引导学生围绕着学习目标讨论。如前文“劳动”话题讨论课上所设计的4个题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习从更广阔的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学习从生活现象中去感悟和思考情与理,由事及理及情构思作文。“台风来了”设计了3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生活中對比反差的现象,从对比反差中感悟与思考情与理。
3.话题讨论式作文课的几个原则
一是教师主导性原则。教师必须要调控讨论交流的过程,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要适当点拨,对于偏离学习目标的讨论要及时收回。教师在调控过程中应该关注的是:如何指导学生深入观察生活,坦率真诚又有深度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何引领学生举一反三,养成冷静观察、深入思考的习惯;如何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学生谈论自己的所思所想,提升他们的写作思维。
二是学生主体性原则。讨论课的主体是学生,讨论作文时只有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才能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提高他们讨论的积极性,形成争相讨论的场面。
三是尊重学生差异原则。学生的认识必然存在差异,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与见解,对学生的发言,既能不失时机地鼓励肯定,又能一一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参考文献:
[1]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 66.
[2]沈杰.诊断式作文通[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06: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