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做好语文测试中的阅读题

2017-03-24宋庆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语文阅读解决问题

摘 要:阅读理解能力是考察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关键,它不仅能考察学生的字词句等基本功,更能考查学生的思维、辨别和应变等综合实践能力。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语文教学在加强基本功教学的同时,更注重教学内容贴近社会实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关键词:语文阅读 材料分析 解决问题

语文考试中,不能很好地把握命题意图、答题思路不清、语言表达欠缺是学生答题中比较普遍而突出的问题。特别是现代文阅读题目中表现尤其突出,如何提高答题准确性和规范性?这里谈谈自己的想法。[1]

一、先看问题,再看课文

在作业或练习时可以让孩子们把短文读通,再讀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这里强调一点,一定要读懂短文,一般这类短文不长,几句话而已,读明白大概意思是不成问题的。然后要一题一题的读,一题一题的解。告诉他们大部分答案都藏在短文中,遇到难解答的问题回原文找找,看看那句话和这道题是相关的,反复多读几遍,看看这句话在写什么,那题目怎样答就会知道了。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有的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2]

指导孩子做阅读理解练习时,先不要让孩子大量书写出题目的答案,而是口头做,这样既快又能训练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还不会觉得厌烦。如果是作业或练习题中出现这类题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一定要练习写,因为往往他们说的好,写起来就“麻烦”了。粗心和漏题是解答阅读理解题目时经常犯的错误,因为阅读理解后面一般都有好几个题目排列在一起,这时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去“咬文嚼字”,仔细审清题后,应按照试题的顺序一一来做答,这样不会漏题,因此,拿到试卷可以按试题的前后顺序去做。但遇到难题一时答不出来,千万不要停止不前,耗费时间,可以打个记号,等到全部完成试题后再回过头来逐一解决。

二、解决理解题,分析课文

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最怕碰到回答问题和想像写话,例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几句话。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短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或自己应该怎样做,切忌偏离短文。在答题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语句通顺,尽量不要有错别字。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仔细地进行复查。对于自己写的答案也要心里默默指读一遍,以便发现错误的字和拼音,也可以发现哪里多,那里少等问题。

做阅读题的关键是先读懂阅读材料,再看要求回答的问题,结合问题再次阅读材料,理解内容后,可以在材料中用原句回答问题,也可以结合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性地回答问题。有些需要迁移、深化的问题,可以结合知识基础,利用好自己的特长,充分的回答问题。切记,回答问题语言尽量简练,一语道破的效果最好。

三、再读原文,把握意图

1.把握好出题人意图

作为考试,所选文章毕竟不是单纯让你来欣赏的,它是考查你运用知识的平台,它所承载的信息在于有明显的目的性。其实,在初读、再读的过程中,已经差不多猜测到了诸多待考查内容。根据平时做题的经验,在结合重点段落、句子和关键词,题眼已过多的暴露在你的面前。

2.准确把握阅卷人意图

语文阅读理解题涉及范围太广,其中少不了一些主观题,通常以笔答题的形式出现。平常情况下,阅卷人都喜欢采点给分,这一点非常重要。阅卷人面对那么多的试题待阅,再加上定时定量,心情一定比较压抑。并且阅卷时间大都为夏季,心浮气躁之情不可避免。这时,如果考生的字体工整,分条缕析,答题规范,精当而又不繁琐,不用说,阅卷人大都会打高分。就算有些稍有不如人意之处,也会得到手下留情的好处。相反,如果字迹模糊,条理不清,头绪烦乱,且没有关键词,答不到点子上去。对这样的试卷,阅卷人肯定会手下无情,其结果可想而知。[3]

3.把握好作者的创作意图

不论何种文体的文章,都有一定的创作意图,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必须弄清楚。这一点,如果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初读阶段就应该把握住了。然而,深层次的东西,还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方能够解决。作者创作,会有创作冲动,不论其灵感的东西也好,还是有目的的专著也好,总归要告诉别人一些信息。这信息要在文中体现出来,可以通过大篇幅的表述,或者在关键地方直接揭示。

四、注意问题

第一,就是要全面正确地理解题目,然后再按照题目的要求去解答。其实题目非常重要,它是直接给你答题指明方向的路标,因此分析好题目的指向,把握好题目的要求,答题时就会少走许多弯路,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与正确率。

第二,审题时一般可先浏览一下出了哪些问题,再反复读懂题干要求,并能够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出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和出题人考查的方向,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第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题干中的一些提示性词语,例如:“第四段”“本文开头”“本文结尾”等字眼,这些提示往往也就指明了答题的指向,抓住了这些,就能一下子切入答题内容,从而能有效地避免答题的盲目性。

俗话说:“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平时多读书,苦练硬功夫。读的文章不仅篇幅要多,还要求质量高。阅读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效果会相当不错。大凡文学上有所成就的人,莫不如此。要想培养良好的文学素养,要想练就一身好本领,要想学有所长,要想功成名就,平时就必须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月玲. 浅谈如何做好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J]. 教育创新学刊,2012,(10)

[2] 韩向东;张景业. 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2)

[3] 张佳佳.语文阅读策略教学对学生学习动机及阅读成绩的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宋庆丽(1977年09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贵州湄潭,文化程度:大学本科,现有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及语文阅读。

猜你喜欢

语文阅读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