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错思措

2017-03-24章冬红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数学问题矫正解题

章冬红

[摘 要]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解题时或多或少会出现错误。教师应认真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从学生的“错”中寻找切入点,给出相应的纠错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关键词]数学问题;解题;顺错思措;矫正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90-01

受到思维与经验的限制,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仅能跟着教师的脚步,若短时期内无法真正或彻底消化和理解某一知识,学生则会在解答问题时出现错误。在新的教学形势下,教师应认真并正确对待学生的“错”,善于从“错”中寻找切入点,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知识框架,纠正解题中出現的错误,使学生养成正确、科学的解题习惯。

一、学以致用,建构新的知识结构

学生在遇到新鲜事物时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常常在客观事物中有自己的认识与看法。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求知与学习的特征,从学生的“错”中寻找有效的切入点,整合知识后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以致用,不断建构新的知识框架。

如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时,对于“长8cm、宽2cm的长方形与边长为4cm正方形,谁的面积大”的判断中,学生由于对公式理解不透彻,往往认为长方形的面积更大。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应在课堂讲解中重点突出长方形面积与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具体图形进行有效讲解。

二、以错为点,发散思维自主修正

通过不断模仿与学习他人的做法,学生能逐步形成个人主观化的思维模式,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尝试接触新知识,而学生的“错误”也是其自身对数学知识的主观认知。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并反思,找到错误产生的原因,并加以修正。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首先了解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最初认识,然后引用具体图形进行讲解。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如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问题中未能说出正确的计算方法;在已有长方形面积知识的影响下,学生认为通过拉动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得到“邻边相乘”的面积计算公式。此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入直观的平行四边形框架进行现场演示:拉动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将其与同底同高的长方形进行比较。学生会知道之前的想法是错的。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使用相应的图形进行比对,提出“底×高”的思路让学生亲自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能够从不同角度对图形面积的计算进行深入研究。

三、反思归纳,找出错误出现的原因

不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与总结,导致错误屡屡出现,这是大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也是困扰教师的难题。因此,教师应强化学生对错误的认识,积极主动找出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进行纠正。

学生常常在解三角形图形分类的题时出现错误。如在“大于90°则为钝角”这一判断题中,因为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及其特征并未能真正理解,导致解题出错。因此,教师在讲解中要适当引用直观图形与道具进行讲解,强调“钝角”的特征:除了要大于90°外,还应满足小于180°这一条件。教师还可将题目延伸为判断“小于180°则为钝角”是否正确,让学生自主思考后做出判断,并说出理由。

四、分析比较,透过错误掌握方法

分析比较主要是指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后比较,找出异同点,如此学生可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新知。教师可就具体的知识点让学生找出相应的规律,提升学生辨识与记忆知识间关联,以及透过现象掌握知识的内在本质的能力。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师应关注到该计算定律中涉及加法与乘法两种不同运算,明确在教学中导入“加法”与“乘法”间的关联,让学生回顾两种运算的相关内容。学生在初学时能通过机械化模仿,短时间内记忆相关解题模式,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容易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混淆,在解题中出现错误。因而,教师可在讲解时引入“120×(5×7)”与“120×(5+7)”两道习题让学生明确两种乘法定律的运算与使用时的注意事项。通过分析比较,可提升学生整理与完善知识结构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学生的错例实际上是教学的一大有力资源,教师应合理地将这一资源运用到教学中,以“错”为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积极构建与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责编 韦 迪)

猜你喜欢

数学问题矫正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问题式教学:我的一方“实验田”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学问题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解题勿忘我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