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情感表达在表现主义绘画中的重要性

2017-03-24贾小琳

求知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蒙克表现主义形象思维

贾小琳

表现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期在北欧国家绘画领域中极为流行的艺术形式,表现主义绘画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自我感受。艺术家反对机械地模仿客观现实,主张表现“精神的美”和“传达内在的信息”,强调艺术语言的表现力和形式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情感的表达极为看重。

1.不同心境的不同情感表达

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们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经常将狂野的色彩、奔放的笔触、夸张的形体服务于自己最强烈的情感表达。我们在欣赏一幅表現主义作品时,也总是首先感动于画面的色彩感染力和情绪延伸力。我们在观画时的这种感受是和作者在面对事物时一同产生的,所以我们才可以在第一时间感受到作者在作画初期那种对事物强烈的情感。比如蒙克在不同时期所作的作品《呐喊》和《仲夏夜之梦》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情感表达方法。《呐喊》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由蒙克创作的作品,画面表现的是一个形似少年的人物张着口双手捂着耳朵从桥上疾驰而来,远景是海湾和落日景象。红色贯穿整个画面,感到整个世界都被血液浸染,深蓝色的海面旋转着与桥面相连接。画家用了变形夸张的形体与强烈的色彩来表现作者自己真实的内心情感,与观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蒙克的另一幅作品《仲夏夜之梦》则有很大的区别。《仲夏夜之梦》的画面以蓝色为主,平静得让人神往,画面中间站立着一位金色头发的白衣少女背对观画者,面对湖面,不知在想些什么,什么样的神情,什么样的容貌,给我们以无限的遐想。通过分析蒙克不同时期的两幅作品,我们能够看到情感和心境不同时在画面表现上的差距之大,绘画在于表达画家的内心感受。

2.情感对画面结构的影响

情感的流动融入在创作的每一个环节,对事物强烈的第一情感左右我们在色彩基调和形象构成上的选择。在表现主义绘画作品中,情感的因素体现在每一个阶段,使画面结构富于动感。表现主义大师席勒的作品,主要以线条为主,躁动不安的线条使画面极具表现力。席勒的作品在色彩上也有非常大的尝试,在画面结构上不拘一格,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脱离了传统绘画的条条框框,以自我意识和情感表达为主,真实再现了画家的丰富情感世界。世界上任何东西,它们的形象和色彩都可以影响我们的感情。抽象的色调能带来具体的感受,而我们却很难将面对事物时产生的强烈情感通过对色调和画面结构的成功把握而将它们搬上画面,这也是笔者在创作中一直想着重解决的问题。

3.情感对色彩基调的影响

所有事物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色彩,在不同的环境下都可以赋予事物以不同的色彩。这里的环境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归根结底是指创作者想要表达出的情感环境、感情基调。表现主义绘画的风格是从后印象主义发展演变而来,是对印象主义忠实地描绘现实的叛逆。这里要引入一个名词“形象思维”。何谓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在艺术领域也称作艺术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大量的表象进行高度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典型形象的过程。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借助形象来反映生活,运用典型化和想象的方法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则是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作者在油画创作时宣泄情感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色彩选择和搭配就可以直接达到宣泄感情的作用。而好的绘画作品,其色调的选择一定是受到强烈的情感驱动的,整个画面无论从整体还是细节上都旨在宣泄作者的情感。这里所强调的就是情感因素在整个绘画作品中色彩基调的确定及色彩氛围的渲染。

4.总结

油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用不同的方式和技巧来表现艺术形象,创造不同的艺术式样,但是都由内心强烈的情感所支配着。表现主义绘画和德国自古以来形成的绘画特点有密切的内在联系,它重个性,重感情色彩,重主观表现,在形式上追求强烈的对比、扭曲和变化的美。

参考文献:

[1]欧阳英,潘耀昌.外国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2]李延洲.试论油画表现性语言的感染力[J].美术研究,1992(2): 18-20.

猜你喜欢

蒙克表现主义形象思维
树林里那看不见的稻田
“生盐长醋”树与“神秘化糖”果
小学数学形象思维的培养分析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名画《呐喊》中的人原来不是在呐喊
高中数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Zhejiang Publishes Chinese Edition of Edvard Munch: Complete Paintings
浅析表现主义舞台的特点
浅析德国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试析希区柯克与表现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