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设计模型刍议

2017-03-24王晓阳

求知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浙江大学图书馆服务

王晓阳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共享、空间共享、创客空间等服务理念不断涌入图书馆。图书馆一直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所以在丰富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多元服务的同时,进行文化服务设计,充分解读师生读者的物质文化体验和精神文化体验,准确把握读者的心理需求,打造舒适的、人性化的文化育人服务环境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设计

1. 服务设计概念

服务设计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兴起,与工业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国际设计研究协会给出的服务设计概念为:服务设计是从客户的角度来设置服务,其目的是确保服务界面。服务设计从用户需求出发,运用设计学理论和方法,依托适宜的方式和方法实施服务,使服务变得高效且更具针对性,由此得到用户良好的服务满意度,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在学生读者为主要群体的大学校园,在读者驱动力逐渐提高的今天,高校图书馆针对师生读者的文化需求和体验,主动探寻搜集服务信息才能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文化的需求不尽相同,人性化的、分门别类的服务设计是必需的。服务设计强调在过程分析中提高用户的参与度,这可以更好地实践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理念。

2.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实践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不断加强图书馆的文化服务功能。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服务创新工作组于2010年12月举办了以“文化支撑服务”为主题的“第三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活动。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为关键字检索篇名,共检索论文149篇,研究较为集中在2011年以后。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从文化环境、阅读、交大文库介绍等方面建立文化设施模式;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与校内多部门的错层联合,打造了集“节庆”“海大人文讲坛”“海大人文展览”“海大人文书展”等为一体的文化超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提出了基于“互联网+阅读引导”的文化服务研究;浙江大学图书馆在文化建设方面采用了“听讲座、看展览、读者互动、主题阅读”的文化服务设计等。

二、浙江大学图书馆文化服务设计

总结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服务方面的实践案例,基于以人文为本的读者服务导向,结合浙江大学图书馆在近年来文化服务经验,本文提出高校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设计模型——“文化+”模型。“+”有三层含义:其一,文化服务活动形式多样性,如“文化展览+文化讲座+主题阅读”;其二,文化服务活动与新媒介的交叉融合,如自助阅读机,图书馆移动端等;其三,与校内学科的交叉融合。

例如,浙江大学图书馆与本校生命科学学院策划举办了“浙江大学植物标本展”。举办的缘由是当今社会和校园对自然教育的重视。图书馆主动嗅探到即时热点,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谋划文化活动,直击读者需求点。活动以蜡叶标本挂框、图文介绍展板,陈设活体植物剪枝展柜等形式向读者展出标本。展览同时邀请专家为师生带来植物主题讲座,图书馆方面制作了专家推荐书单和馆藏植物主题书单。立体的服务设计让师生读者从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全方位感受植物的文化气息,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和学习植物学科知识。浙江大学图书馆大力发展学科服务,努力挖掘院系信息资源,根据资源特点量体裁衣、精细打磨,在图书馆以文化陈展的形式来宣传学科,利用主题讲座深入学科研究,同时结合馆藏图书资源定制专题书单,这种创新的文化服务设计模型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实践,逐渐被认可。

三、探索与总结

综上所述,与公共图书馆不同,身处高校校园、以学生读者为主的高校图书馆,在文化服务设计上要注重多方面因素。

图书馆在文化服务设计时应加强与院系以及科研院所的联动,借助文化服务活动主动发掘隐藏在院系内的学术资源,在图书馆绽放、传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科熟识度,进而有效指导大类学生随后的主修专业确认。

服务设计过程中应增加读者互动的参与途径。例如策划一个有关地球科学系的矿物标本展文化活动,调动地球科学系的学科团队学生成员给予知识支持和智力支持,组织材料、撰写文案,文博系的学生主盯现场,设计展线、布展陈展,传媒学院的学生团队做好文化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图书馆作为统筹和胶合剂的角色,需要联络各方,做宏观上的把控,大胆把场地交给学生筹备和实践。相信源自学生角度的设计陈展思路将会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

文化服务设计的品牌化建立可以强化学生读者对活动的辨识度。校园内有纷繁多彩的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图书馆的文化活动品牌建立一方面能增强活动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能增加学生读者黏度。

图书馆是高校学生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学习基地之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内容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文化服务设计时应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发扬。

另外,参与文化服务设计馆员的自身文化素养水平也需要注意。在服务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图书馆的空间文化氛围营造,如充满学校文化气息的图书馆能给师生带来归属感。服务效果好坏需要严谨的服务设计评价机制来衡量,只有对服务反馈不断总结、改进,才能更好地为师生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李 冬,明新国,孔凡斌,等.服务设计研究初探[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8(6).

[2]B Mager,S Evenson.Art of Service:Drawing the Arts to Inform Service Design and Specification[A].Bill Hefley.Service Science,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C].America:Springer US,2008:75-76.

[3]张月群,俞海平,丁 青.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品牌建设策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4(19).

[4]陈幼华,陈 进,郝 雁.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活动實施模式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2).

[5]陈 灏,李晓赤,柳建华.“大学文化超市”:高校图书馆文化服务新模式——以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杂志,2013(12).

[6]康丽峰,祁 莉,韩 晶.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文化服务活动策划路径探究——一项基于“互联网+阅读引导”推广案例的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8).

[7]“丝绸之路”进浙大——走近敦煌系列活动侧记[EB/OL]. http://libweb.zju.edu.cn/libweb/redir.php?catalog_id=8580&object_id=182098.2014-03-19.

[8]浙江大学植物标本展启动仪式暨“植物分类与赏析”自然教育主题报告[EB/OL]. http://www.cls.zju.edu.cn/redir.php?catalog_id=116616&object_id=133456. 2016-12-24.

猜你喜欢

浙江大学图书馆服务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Perspective of Krashen’s Input Hypothesis
图书馆
An General Analysis on Thomas Hardy’s Pessimism in Wessex Novels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去图书馆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大学生陪玩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