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运会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效应与新常态发展模式研究

2017-03-24李佳崴蔡其帜

求知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体育赛事环境保护环境

李佳崴+蔡其帜

一、制约因素分析

1.规划建设与选址因素

体育场馆是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的地标性建筑,大型城市在体育赛事结束之后往往会将体育馆当作城市宣传的地标。体育场馆的规划建设与选址因素是市运会与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效应的制约因素之一,市运会前期的场馆规划建设与选址,需要全方位地考虑是否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重点要考虑土地的合理规划使用。新建的体育场馆是否会对土地造成污染,是否破坏生态环境,都是重点考虑的问题。

2.建材的使用及处理因素

目前,体育赛事场馆建筑材料是对人类伤害较大的辐射因素,这些材料的辐射来源是异常的放射性元素。装饰石材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花岗岩,另一种是大理石,这两种石材中都含有一定的放射性元素,而这些元素在衰变的过程中会产生放射性物质。人类长期吸入高浓度的含有放射性的空气,会对肺部造成辐射伤害,并引起多种疾病,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细胞病变,形成癌细胞,丧失生命。场馆中会配备洗浴等设施,这些设施当中也会含有放射性物质,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3.城市空气、水质、电磁、噪声污染等因素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造成的城市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其中因体育赛事而 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值得关注。表1为重庆五运会之前主要污染物年度均值变化。

通过表1可以发现,自2011年以来,重庆市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以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都有了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年稳步提升。2011~2013年期间,大部分污染物的浓度值基本相近。可见,新常态下,市运会举办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发展定位分析

表2中给出的是重庆五运会之后,各项政策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效果,对比五运会前夕,城市环境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仍与预期效果相差较远。分析以上数据可知,新常态下城市生态环境发展效应的市运会定位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体育比赛想要顺利举行,绿色的理念是不能缺少的。在这个理念中,整体性、公正性、公平性是最基本的原则,确保不同的参赛队伍能够得到平等对待。市运会不仅仅是一种体育比赛形式,还是一种文化力量,这是敦促全体人员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的机会,是提升自身的途径,更是养成文明行为的渠道。而“绿色”所代表的不仅仅是远离污染,更承载了希望、和平与进步的文化意义和协调、平衡与共生的社会意义,这是体育发展的主题之一。

2.提升人類的环保意识

面对不断恶化的环境,市运会在举办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寻找环境与体育发展的平衡点,加强环境保护,为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生态环境保护问题需要全员参与,为生态环境改进贡献力量。市运会举办人员对赛事期间的城市环境问题也要当成首要问题来解决,弘扬环保精神,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切实按照政府的指示进行,让环保成为市运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3.促进市运会举办城市的环境改善措施

市运会举办期间,举办城市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环境问题更是较以往有了很大改观,城市也变得越来越美观。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不仅让赛事顺利举行,还使举办市运会的城市环境得到极大改观,使城市朝着与大自然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

4.促进体育运动和市运会的可持续发展

体育赛事作为一项世人瞩目的体育活动,每一届举办时都是一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市运会在举办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也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对此,相关单位也制定了环境保护政策,对申办城市以及举办城市环境的各方面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以减少市运会举办期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三、发展模式研究

1.明确具体环保政策模式

纵观以往成功举办市运会的城市,其市民的城市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提高。为切实保护好主办城市的生态环境,今后的申办城市以及举办城市都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实施步骤,明确环境标准以及提出具体的环保政策,在新常态下改变城市生态环境问题。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而人类也开始反思赛事可能对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为了改变体育赛事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相关单位制定了极具约束力的环保政策, 严格按照环保标准举办市运会。

2.在市运会广泛、合理应用环保科技产品模式

眼前的投资与未来的收益是可以画等号的,因此,各个国家都在加大环保投资力度。政府部门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候,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体育赛事,各个国家在提高绿化覆盖面积、改善交通问题、减少环境污染现象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并将高科技产品融入其中,使建筑设计、材料处理等问题更符合环保要求。

3.全员参与模式

市运会举办期间,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体育参与意识,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与素质,还能够让人们在市运会举办期间严格按照环境制度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最终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语

市运会作为重要的大型体育赛事活动之一,其规模较大,活动密度也比较大,相应地,所消耗的资源也会更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会很大。如何有效促进市运会的可持续发展仍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任 海.奥林匹克运动与环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

[2]魏纯镭,王 美.后奥运效应——雅典奥运会带来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6(1).

猜你喜欢

体育赛事环境保护环境
基于新媒体环境的陕西体育赛事传播策略分析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成都市体育赛事旅游发展策略探究
环境清洁工
漫观环境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畅聊体育赛事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