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资源建设要素研究

2017-03-24常敬李威

求知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教育资源资源

常敬+李威

一、引言

为了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许多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大规模建设和推广、应用基于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实践模式。2001年4月,美国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通常简称MIT)向《纽约时报》宣布一个让世界震惊的计划: 要向全世界免费发布自己的课程资源,供全世界的人免费学习,这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件项目(Open Courseware,简称OCW)。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开放教育资源项目纷纷涌现,如赖斯大学(Rice University)的Connexions项目、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的Open Learn项目(开放学习项目)、我国的精品课程项目等,由此,一场世界性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诞生了。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以知识公益和开放共享为理念,致力通过互联网向全球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十多年来,开放教育资源运动蓬勃发展,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如开放的课程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许多建成的资源被闲置,共享和应用的力度小;有的项目在运行过程中,课程没有持续更新;有的项目因为缺乏资金的支持而不得不中断。如何解决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了解哪些因素制约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发展,这已成为开放教育资源领域研究的前沿问题。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要素梳理

2008年,李斌和李绯在《信息环境下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和影响因素研究》中,介绍了教育资源协作共享模式的几个案例,并探讨了其影响教育资源开放协作共享的因素:没有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封闭办学传统和教师的不愿共享,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对教师的服务支持不够,质量保障体系的缺乏,无法保证知识产权,缺乏长久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保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俞建华和林作青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模式初探》中提出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层次建设模式,即分为“四个层次”“一个环境”和“一个标准”,分别为文字教材层、素材层、CAI课件层、网络课程层、教学资源环境和教学资源建設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体系结构,强调了教学资源的开发主体、开发内容,运用层次模式时要明确建设资源的组织机构和建设流程。

2010年,曹霞在《关于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中,介绍了精品课程的现状,分析了影响精品课程建设的因素有网络技术、建设的资源、管理制度,并提出了促进精品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以课程网络平台建设为基础,加强推广和应用,为课程网络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以内容建设为核心,注重教学的交互性,为课程网络资源可持续发展构筑活力;以机制创新建设为动力,为课程网络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文中提出的机制创新指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的创新。

2008年,张会杰等研究了精品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如精品课程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技术平台+内容”的开放模式制约了课程内容的深度开发;课程是为应付评审而匆忙开发,师生评价不高;课程资源站点众多且分散,使用不便。另外,精品课程评审条件限制多,课程的持续建设与应用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督和健全完善的评价体系。

2010年,刘晓琳对加州大学Scholars Box项目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其功能和平台搭建的构架,并对其平台的使用情况作了调查研究。最后从开放的理念、开放资源的来源和技术标准方面就我国高校建设如何开放教育资源提出了相关建议。

2009年,黄立宏对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三种共建共享模式,并就如何加大精品课程共建共享力度提出了几点思考:规范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标准,建立有效的精品课程监控及互动机制;处理好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关系;强化精品意识,丰富优质资源等。

2009年,刘川川调查了国家精品课程的运行情况和资源的更新情况,对出现的问题,从人、技术、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就如何改进精品课程网站提出相关建议:加强人员配备;保证技术支持;规范管理机制,以促进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除以上文献外,笔者还研究了大量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文献,从中发现,研究者们通常会从人(资源提供者、管理者)、技术平台、课程内容、监督和管理、知识产权、评审和评价机制、激励机制以及相关的政策支持这几个方面去分析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问题。

相关技术实现是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进行的,笔者在此再加上资源的建设发布流程,作为资源的建设过程。

知识产权、评审和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都为开放教育资源的成功运行提供了保障,可以把它们归入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保障体系里面。政策支持包括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支持、资金的支持。

三、开放教育资源的要素分析

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要素可以归纳为建设主体、建设过程、建设的成果,即课程资源、开放教育资源的保障体系,如下图所示。下面对这些要素及要素功能进行分析。

资源的建设主体是资源建设的源头,是建设开放教育资源的保证。资源建设者包括资源的提供者和资源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具体来说,包括课程专家、教务处人员、教育技术人员(相关技术人员)、教师。课程专家是指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专家,由相关的学科专家构成,由他们提供课程资源相关的设计等理论指导,并不定期地对课程资源的运行和更新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以保证资源的高质量和正常运行。教务处人员主要是协调学校各个部门的力量,为教师顺利建设开放课程资源提供服务。教育技术人员主要为开放课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教师在建设课程时遇到的技术难题。教师是开放课程资源的主要建设者和课程内容的提供者,他们也是课程质量的保证者。这就需要他们提供完整的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及时更新资源内容,及时解答学习者的提问,从而保证课程内容的时效性和高质量。这些建设主体中的人员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资源建设过程部分包括资源的发布流程和建设中的技术实现问题。规划合理的发布流程可以使开放教育资源建设顺畅高效进行。而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所使用的技术可以保证开放教育资源成功制作并发布到网络,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共享资源成果。

例如,为课程网站提供统一的开发平台,方便网站的维护;采用DIV+CSS课程网站开发,使用规范的代码编写,可以使得课程网站的打开速度变快;标准化视频、音频的格式,方便课程资源的共享和重复使用。

课程资源是建设的成果展示,是学习者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的重要载体,学习者正是通过这些资源来进行有效学习的。开发课程中的资源不仅包括显性的电子教案、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录像、网上习题、网络链接等,还包括隐性资源,如学生基于网络协同学习的经验和教师或教学团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等。开放教育资源要实现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具备时效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因此,要及时更新课程资源,保證课程资源的时效性;同时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及时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以更好地推进课程建设。

资源的保障体系包括资源的评价、资金的来源、对教师的激励措施与知识产权的政策。开放教育资源中的资金是项目得以实施和顺利运行的保证,对教师的激励措施使得教师们积极地参与到开放教育资源项目中来,保证项目的更新和发展。知识产权规定了资源的归属和使用者使用的规则,保证了开放教育资源的合理传播。资源的评价使开放教育资源不断地改进服务,保证质量,保证开放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这个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各个要素的功能,理清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这些要素的关系,可为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提高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 斌,李 绯.信息环境下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和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8): 54-58.

[2]俞建华,林作青.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模式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11-12.

[3]曹 霞.关于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0(7):48-50.

[4]张会杰,龙世立,王仁卿.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08(11):59-62.

[5] 刘晓琳.加州大学Scholars Box项目对我国高校开放教育资源建设的启示[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0(6):238-242.

[6]黄立宏.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研究及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58-60.

[7]刘川川.国家精品课程网站运行和资源更新保障机制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61-63.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教育资源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高等职业教育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