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乐在其中

2017-03-24陆筱菲

好家长·幼教新天地 2016年3期
关键词:情感共鸣学习兴趣

陆筱菲

摘要:音乐教育对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心灵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多听、多讲、多动,通过他们的听觉及身体的动作来感受音乐,从而把他们带进优美的快乐音乐境界中。

关键词:情感共鸣 学习兴趣 音乐情趣

三岁了,孩子们迈着稚嫩的脚步走进幼儿园的大门,他们将在这里度过自己一生中最美好、最纯洁的时光。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对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的心灵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在快乐的气氛中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1.教师“放下身价”,以童心唤童趣

幼儿园的孩子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对那些抽象、呆板的讲述很难产生兴趣,教师应该“童化”自己,拉近和幼儿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自然地就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喜欢与老师交流,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也由此缩短了。同时,幼儿会把对老师的这种感情迁移到这位老师的活动中,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2.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

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教师往往自己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这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和孩子一起共同收集喜欢的音乐,从孩子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发现近期孩子们对《喜羊羊》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片头曲更是人人会唱。于是由喜羊羊生成的一系列活动便自然产生,教师不再是设计者和指导者,而是观察者和支持者,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创设音乐环境,提高幼儿快乐学习的兴趣

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师要根据音乐所特有的娱乐性特点,设计活动引导教学情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以“乐”作为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得愉快,学得轻松。除了集体活动之外,还可以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通过游戏、劳动、散步等途径,多渠道、多形式积极主动地开展音乐活动,让幼儿在不知不觉、轻松愉快中感受音乐。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创设这个环境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具体情况,具有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的教材。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可以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歌曲《小熊过桥》,我就是在讲述这个故事的过程中将歌词演唱出来的,特别是讲到小熊胆子小,不敢过桥时,孩子都笑了,当听到小熊在听到妈妈的鼓励以后踏上小桥时,孩子们流露出的是和小熊一样的紧张和不安,最后小熊终于战胜了自己,独自一个人走过小桥时,孩子们不由对小熊竖起了大拇指。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

2.创设“音乐角”,感受音乐

音乐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得到发展的,我们要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早晨,当幼儿陆续来园时,教师可以在教室里播放轻松、悦耳的音乐,幼儿一入园就有一种好的心情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在早操、进餐、课间等活动时,教师都可以为幼儿配上合适的音乐,以丰富的生活内容,为幼儿提供多看、多听、多实践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音乐的美,并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3.借助律动,抒发幼儿的情感

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所以律动正好符合这一年龄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一方面通过拍手、拍腿、踏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是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例如:在教孩子感受力度时,可以先欣赏《摇篮曲》,让幼儿感受催眠曲的特点,并随着音乐做轻轻律动。再听《小海军》,请孩子们比较两首乐曲力度的不同,体验出《小海军》的铿锵有力,然后让幼儿随音乐做一些有力、节奏感强的动作,让幼儿在音乐中结合律动,体会出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因为律动不仅满足了孩子们好动的特性,而且帮助他们感受到乐曲不同的内在情绪,因此成为幼儿上好音乐课的重要手段之一。

4.拿起画笔,开发音乐的想象力

一边倾听美妙的旋律,一边动手画出音乐的形象,可以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的熏陶,例如在教唱歌曲《柳树姑娘》的最后,我让孩子们拿起画笔,边听边在纸上画了画柳树,顿时小花,小草,小溪,蓝天,白云,柳树全都映入眼帘,有的小朋友还画出了柳树姑娘们手拉手跳舞庆祝节日的景象。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运用画笔,大胆想象。

三、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幼儿的音乐情趣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幼儿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音乐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一般可以这样引导幼儿:

1.创设视听美的效果

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一定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有时还借助直观的视觉来辅助听觉感知,产生思维联想和想象,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2.情景表演的效果

由于幼儿模仿能力强,表演欲望佳,参与活动积极性高,因而让他们边欣赏音乐,边进行情景表演,如在欣赏歌舞《黑猫警长》时,黑猫警长是幼儿熟悉的一个形象,我一放音乐,幼儿就不由自主地动起来,可见这个歌舞已经引起幼儿的极大兴趣。而此时,我又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遵守纪律的教育。我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谁想来扮演黑猫警长,黑猫警长要非常守纪律,要聽指挥,只有这样才能指挥好它的部下白猫警长,整个活动中,不同的幼儿来扮演了黑猫警长,纪律也出奇得好。

总之,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给幼儿自主的空间,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老师要及时调整好教育观念,把握好教育方向,选择好教学方法,正确评价教学效果,不时进行教学反思,革新观念,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学到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等,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猜你喜欢

情感共鸣学习兴趣
情理和谐 成长相伴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初中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