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7-03-23刘光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期
关键词:核心学科技能

刘光艳

【摘要】世界范围内核心素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是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核心素养面向教育体系外的社会需求,是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变革,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重构促进核心素养的课程模式;积极变革学科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格物”中发展素养;努力改变关注碎片化知识和标准答案的现状,构建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课程变革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67-01

世界范围内核心素养研究的兴起和发展是与时代发展、社会变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核心素养面向教育体系外的社会需求,是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笔者试图在此文中对“什么是核心素养?”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这两个问题做一分析和阐述。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

最早提出核心素养这个概念的是上海PISSA活动的组织者——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简称OECD),OECD在1997年提出核心素养项目。他们认为,“素养不只是在学科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它是指在特定情境中,个体或者群体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的、社会的、认知的资源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比如说,有效交往的能力。我们的学生走出学校将来走向社会,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能够学会和别人有效沟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能力或素养,而这样一种能力或者素养需要在交往的情境下去理解。有效交往的情境、它所满足的功能往往是多情境、跨学科、跨领域的,它不是我们单纯理解的学科知识和技能问题,它是把知识和技能、认识事物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我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揉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综合的东西,我们把它称为“核心素养”。

笔者认为,核心素养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凝聚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它是以知识技能、思想方法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内的综合素养。

二、为什么要强调核心素养

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被称作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下,有人把我们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称作创新经济模式。在创新经济模式下,对人提出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要求,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教育模式都是通过课程指南或教学大纲来规定每个学科、每个学段、每个年级要教什么内容,然后用考试的方法来检验这些内容的学习效果。这种检验的本质是内容标准或成就标准,即以学生学业测试实际表现水平为基准的表现标准。

在80年代末期,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加速,很多发达国家发现,单纯靠“考”和“检验”这些规定内容的学习效果是有限的。基础教育毕业的学生,到了社会上无法适应工作要求,企业必须经过长期的再培训才能帮助他们进入职业场所,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率先提出,用学习结果来管理和监管教育系统,即根据英国近5年、10年社会发展的状况和对人才素养的需求提出对基础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出的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和品质这样一种东西来规范教育,这就是规范性标准。它是一个理想标准,是按照社会需要,按照未来社会技术发展状况来规定各个学段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这样一种思维就改变了整个基础教育管理的模式。

笔者认为,素养首要的问题是教育目标的问题。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状态或结果。我们国家过去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总体目标往往提的很高,但是一旦到了学科里面,我们的方向就发生了转变,就直奔学科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技能了。到了学段、学期、单元、课时目标,老师们研讨的都是这堂课有几个知识点?課堂教学如何围绕这些知识点创设任务和情境来进行训练、检验学习结果?这样的序列就存在一个断裂和严重脱节的问题。

今天我们强调核心素养,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希望把高大上的目标通过核心素养加以具体化,用这样一种东西来引导我们的课程、教学如何组织,评价如何开展。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素养”大体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跨领域素养,包括个人成长、高阶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三个方面。个人成长包括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要获得自我认识、自主调控、终身学习的素养。高阶认知是指一个人通过批判性思维、创造能力、学会学习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性发展则是指个体在社会化环境下,需要具备沟通与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社会参与能力以及在异质环境下的跨文化理解能力。另一类是具体领域的素养。学生进入学校,需要学习人类积累下来的各个学科所形成的对于世界、人生、自我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包括ICT素养、科学领域探究能力和数学学科建模能力等等。这两类素养都是需要通过后天习得的知识,而学校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所开设的各门学科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认识世界的深层方式。核心素养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在各个学科里所形成的学科与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能够运用结构化的学科与跨学科知识技能以及在学科与跨学科情境下所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整合形成的综合性品质。这就是新课改以来提出的三维目标的整合,是学科与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重构促进核心素养的课程模式

要超越内容取向的课程整合模式,以“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开发的主轴,实现同一学科不同内容、不同课型(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的重构和整合。探索不同范围和深度的学科课程整合实践。开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STEAM等课程整合案例,促进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形成整合、适应性解决问题的素养和品质。

(二)变革学科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格物”中发展素养

要超越课时主义和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探索情境化、探究式、深度学习的课堂形态,重视情境创设、知识整合、学生自主或合作建构知识的过程。积极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式、项目式单元教学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

(三)改变关注碎片化知识和标准答案的现状,构建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要改变过去关注碎片化知识和标准答案的现状,培养学生在学科和跨学科任务情境中提出和形成问题,发现、收集和利用信息,权衡不同方案,产生新想法或发现新途径来解决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收集不同场合、时间、形式多方面证据,采用多种信息收集方法,借助多重任务情境进行合理的考查。重视过程性评价,构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在过程中促进学生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

[3]顾明远.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原动力[J].人民教育,2015(13)

[4]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

[5]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

猜你喜欢

核心学科技能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拼技能,享丰收
“超学科”来啦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