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

2017-03-23李洁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

李洁

【摘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性等使其生存空间日益狭窄,更濒临消失的危险。随着非遗传承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在其中的作用越发明显。我校将川东竹琴作为地方非遗特色纳入了学校教育并成立课题小组共同研究它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非遗传承 川东竹琴 学校特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53-0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然在各方面的关注和行动下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地域性、民族性、传统性等使其生存空间日益狭窄,更濒临消失的危险。随着非遗传承工作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在其中的作用越发明显。川东竹琴,俗称“尺磅磅”,是巴蜀传统曲艺形式之一,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它在重庆万州一代流传甚广,可以说是我们万州的地方曲艺文化,更是被列为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校自2012年开始将川东竹琴作为特色项目纳入了学校教育并成立课题小组共同研究它的传承与创新。

一、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

在传承非遗精华的同时,要适当创新才能保持它的生命力。经过两年多的尝试,我们有了一些点滴做法。

1.传承方式的创新

(1)传统的川东竹琴以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的形式进行传承,传承方式单一,而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也是竹琴濒临失传的原因之一。我校打破传统的传承形式,以聘请竹琴传承人培训教师,再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传承方式彻底地改变了川东竹琴的传统传承形式,这样就拓宽了竹琴传承的范围。

(2)在全校普及学习竹琴的基础上,我们将竹琴传承转化为课堂教学并设计竹琴教学模式,更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扩宽了竹琴的传承方式又进行了竹琴的宣传。为保证传承质量更是成立了竹琴兴趣班,挑选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进行专业训练。

2.传承内容的创新

(1)为了保障竹琴课程的有效实施,我校特邀请传承人积极开发竹琴教学资源,编订了《竹琴生声》的校本教材。内容上严格遵守竹琴“一打二唱三讲”的特点,从竹琴的各种打法,到竹琴的唱腔如喜腔、怒腔、哀腔、乐腔、哭腔和竹琴的板式一字板、二流板、三板、赶板、数板、倒板、摇板、剁板、彩板,并选取了许多经典的传统曲目作为学习曲目。

(2)除了有传統竹琴的学习要求和曲目外内容上也将许多深受小学生喜爱的少儿歌曲如《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更是大胆地尝试将英文歌曲《ABC》改编为竹琴曲目.

3.表演形式上的创新

(1)传统的竹琴表演形式一般为坐唱。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演员的表演,削弱了艺术的感染力。我们不但将坐唱、站唱、走唱灵活地加入到竹琴表演中,更是大胆的将现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融于表演中。我校精心编排的“山花”就是这样一个集传统与创新为一身的节目,更是受到电视台的青睐,登上了中央少儿电视频道“大手牵小手”的活动舞台。

(2)传统竹琴表演是演员自打自唱,不用音乐伴奏。为了增加竹琴表演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克服单声部音乐的不足,我们尝试着将二胡、琵琶、古筝等融入竹琴的伴奏音乐,让人耳目一新。

(3)传统竹琴的唱词主要使用方言,是为了较好地贴近百姓生活。可在现代竹琴的推广已经不再局限于地方,方言的演唱无疑让听众觉得费力,不利于竹琴的宣传。我校尝试着将普通话和方言相结合,用普通话唱,用方言来讲力图用这种新的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川东竹琴、喜欢川东竹琴。

(4)传统的竹琴唱腔曲牌有九板十三腔,在演唱传统曲目时适用,要表现现代生活则不能拘泥于此,我们学习和借鉴其他曲艺的长处,努力丰富竹琴的表演形式。

二、在创新中的思考

1.在力争创新的路上要将川东竹琴作为地方曲艺的文化特点、民族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增强学生传承中华文明,传承地方艺术的民族自豪感与荣誉感,让他们能自动自觉地想要学竹琴,并想要学好竹琴。

2.扩大川东竹琴的辐射作用。川东竹琴在传承时应该将课堂内外相结合,校园内外相结合。不止局限于学校学生,更可以广泛推广到学生的家长,只要愿意学,有兴趣学都可以来学校学,学校组织的竹琴表演也可以有家长的参与,用这样的方式来推广竹琴,扩大竹琴的影响力。

3.继续研究川东竹琴的教学模式。川东竹琴的教学既要符合学校的教学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特点并且要结合竹琴自身的艺术特点,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眼前的教学模式,而要反复地进行探索研究。

总之,川东竹琴的传承与创新是一条艰苦而漫长的道路,我们也充满了疑惑,但我们在努力尝试。将非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可以说本身就是一种大胆的传承与创新,既丰富了学校的教育内容,也给传统文化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这必将是一项长期而巨大的工程。

参考文献:

[1]刘波.中国民间艺术大辞典[M].:农村读物出版社,1990.

[2]施荣良.万县地区文化艺术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3]柏世友,柳定祥.三峡文化大辞典[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
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思考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教育传承地方非遗服务水平调研报告
基于移动终端的互动媒体产品设计与制作
蔡氏泥塑,指尖上的艺术人生
浅谈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尕妹子回族剪纸生产性方式保护的具体实施与成果
基于非遗传承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产品艺术设计方向非遗技艺(大漆)文创产品工作室建设
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