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典型错例分析及矫正方法分析

2017-03-23杨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杨艳

【摘要】本篇文章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典型错例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笔者的自身经验提出了相对应的矫正方法,其中包括数与代数、应用问题解决以及图形与几何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数学 典型错例 矫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3-0247-02

一、前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难以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育者所应当做的不仅仅是对学生所表现出来错误报以宽容的态度,同时还要结合其实际的学习状况与错误类型来展开深层次的分析,将错题转变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有效资源,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不断的提高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数与代数

1.错例

2.诊断

(1)运算习惯不正确。

从上文中的错误例题可知,学生本身缺少优秀的审题习惯,在拿到练习题以后,在没有仔细分析题目内容的情况下就盲目的着手运算,从而导致运算顺序出现错误。

(2)算式结构问题

在第一道错误例题中,学生被运算符号所春抵触的结构性信息所干扰,进而忘记了同级运算需要按照“从左到右以此计算”的法则,此种类型的习题要比脱式计算有着更高的错误率;在第二道错误例题中,学生认识到了运用乘法分配律来进行简化计算,

3.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运算习惯

在日后的混合运算教学课程中,教育者要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养成“一看,二慢,三通过”的良好运算习惯。其中,一看所指的即为看清楚题目的计算要求以及相关的数字与符号等;其次,二慢所指的即为不要盲目的下笔计算,需要进一步明确计算顺序,如果遇到不确定的地方要想清楚根据;最后,三通过所指的即为,在计算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草稿本,对于那些需要简算的地方应当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够去一味的“为了简算而简算”。

(2)促进算理建构

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因此教育者不能够为了“赶进度”而去进行教学,在正式开始授课之前应当多积累并渗透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多体验集中变式方法,在教学后期要促进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此外,当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延伸至小数和分数以后,教育者也要给学生以足够多的空间,有意识的引导他们采用多种方式来解答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崭新的感悟。

(3)加强题组辨析

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程度、性格特点来细心的设计题组练习内容,将各个类型的习题构成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在接触类似题目的过程中来理解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尽快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

三、应用问题解决

1.错例

在收获时节,果园的园主聘请了四位农民来摘桃子。计划中,四位农民每天工作8小时,共计摘桃子1600千克,实际中,四位农民前2小时摘桃子500千克,照此计算,一天可以摘多少千克桃子?

错例1:

1600÷8×(8-2)+1600

=200×6+1600

=1200+1600

=2800(千克)

答:一天可以摘2800千克桃子。

错例2:

500÷2×8

=250×8

=2000(千克)

答:一天可以摘2000千克桃子。

错例3:

500÷2-1600÷8

=250-200

=50(千克)

答:一天可以摘50千克桃子。

2.诊断

小学生对于表达归一问题的基本应用题都可以较好的解答,然而在遇到拓展类应用题时却会经常出错。上文提到的错例1是由于学生没有充分理解习题意思,只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简单的关联到一起;错例2与错例3是非常明显的答非所问,并没有按照题目所给出的要求来进行解答。

3.对策

为了避免在解答归一问题时出现错误,教育者首先需要完成的一项任务即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归一问题的最基础解法。以此题为例,我们可以现将每小时的实际摘桃数量计算出来,而后再求出8小时的实际摘桃数量,最后再将实际多摘的千克数量求出。按照这一解题思路,出现错误的机率会大幅减少。事实上,有关于归一问题的拓展习题有很多种解题方法,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来合理化的制定教学方法。

四、图形与几何

1.错例

将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切成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而后将切好的小正方体摆成一排,组成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0.1)米,体积是(10)立方分米。

2.诊断

(1)知识运用不够灵活

很多小学生在做单位换算类的习题时会不自主的进行直接填空,例如1米=()厘米或2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等等。对于不同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学习只停留在浅显的死记硬背阶段,经常会在做习题时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

(2)经验较少

由于学生对于此类习题的计算次数较少,因此无法直观的想象出将大正方体切成小正方体后,再将其摆成长方体的活动是一个怎样的状态。因此在进行独立换算时难以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3.对策

(1)进一步确定各单位之间的关联性

在学习认识体积单位的过程中,教育者要拿出一部分课堂时间来组织学生开展辨析活动,确保他们可以正确区别长度、面积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不同之处。在经过了多次的学习与交流活动以后,教育者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一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素材,通过直观展示的方式来让学生认清各单位之间的关联性。

(2)掌握换算方法

在针对诸如单位换算或填写单位名称的习题进行教授时,教育者需要帮助学生巩固基本单位的思考步骤,同時还要帮助学生合理的想象参照物,尽可能的简化题意,规范计算流程。

参考文献:

[1]田小勤.“除数时一位数笔算除法”的学习困难分析与教学策略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数学版),2014(1):104-105.

[2]沈莹.给规律性计算错误对症下药[J].小学数学参考(数学版),2014(11):57.

[3]付玲燕.由一错再错引发的理性思考[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15(10):257.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数学教学中的互动教学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优化例题呈现方式夯实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