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E-learning的“服装外贸”课程虚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17-03-23王竹君邢英梅徐珍珍袁惠芬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外贸纺织服装

王竹君,邢英梅,徐珍珍,袁惠芬

(安徽工程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基于E-learning的“服装外贸”课程虚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王竹君,邢英梅,徐珍珍,袁惠芬

(安徽工程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国,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纺织品外贸人才的职业素质、知识素质、沟通素质和管理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教学是培养合格纺织品服装外贸人才的重要手段.针对我校“服装外贸”课程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learning的“服装外贸”课程的实践教学改进方法.通过合理设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管理教学过程,增强互动,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改善.从学科竞赛的成绩和用人单位的反馈等方面综合来看,基于E-learning的“服装外贸”课程虚拟实践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带一路;E-learning;服装外贸;虚拟实践教学

2013年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外访问期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新时代发展的新战略,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我国是纺织服装第一出口国,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影响下,对外贸易市场发展规模日益庞大,外贸岗位持续增多,对服装外贸人才的素质,特别是实践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内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难以满足以贸易业务为方向,培养学科交叉、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化国际化纺织服装类国际贸易人才,也难以适应“一带一路”和国家走出去战略需要.基于此,对“服装外贸”课程旧有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创新研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必要.基于E-learning的“服装外贸”课程虚拟实践教学研究正是在此背景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1 “服装外贸”课程虚拟实践教学的意义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迅速发展,虚拟实践(Virtual Practice)已逐步应用于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研等领域,,发挥着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无法替代的作用.将虚拟实践引入“服装外贸”课程有利于解决高校、企业、学生三方面所面临的困境.

1.1 高校面临的困境

为解决当前纺织服装外贸人才存在的问题,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提出了利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等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突出应用特色,强化实践环节,将理论学习与技能提高相结合.为加强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性,缩短毕业生独立上岗时间,也有学校采用了顶岗实习环节.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实践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第一,合适的合作企业不易寻找.在顶岗实习中,有些纺织服装外贸业务内容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而顶岗实习的毕业生将来未必一定在该企业就业,容易因为泄密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故不少企业要么不愿提供顶岗实习的岗位,要么提供的岗位为外贸业务中非主要的业务,影响顶岗实习的实际效果.

第二,学生管理面临新的课题.学生在外实习期间,其合法权益的保障、安全问题等均是难题.

1.2 企业面临的困境

笔者曾经对一些纺织品服装外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过访谈.从中获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企业是非常希望毕业生能提前熟悉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和业务.但在现实中企业有很多顾虑,除了担心企业核心机密外泄之外,还有就是对顶岗实习生业务能力的犹豫.

南通曾经有一家专门从事外贸检验的公司,接收某兄弟院校的学生前去顶岗实习.该公司与外商签订的合同中规定漏检一个断针将至少赔偿10000美金,所以检验工作必须万无一失.该公司十分担心由于实习生工作经验不足造成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将实习生安排在一些如文印员等非关键业务岗位上,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1.3 学生面临的困境

大多数学生一方面愿意到企业进行实习,预先熟悉工作业务,另一方面,对工作困难等准备不足,造成心态失衡.此外,当前学生的维权意识很强,实习时担心自己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些顾虑都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困境,本文提出基于E-learning的“服装外贸”课程虚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 基于E-learning的“服装外贸”课程虚拟实践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E-learning是Electronic Learning的英文缩写,指通过互联网或其它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其主要具有以下几大特征:

2.1 有利于因才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随着无线互联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应用的普及,学生可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学习、实践的时间、空间的维度大大扩展.另外,教师可根据每个学生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与水平,实时调整实践任务的难度,最大限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2.2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E-learning的模式中,学生更容易根据共同的学习任务或目标形成学习小团队,分享各自的资源,交流学习心得,进行互助式、协作式的学习,既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增进协作能力的提高和团队精神的养成.

2.3 有利于提升学生知识获取和实践创新的能力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给纺织服装外贸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learning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传统获取知识的模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得到了充实,有益于其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为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通过软件模拟真实的企业实践环境,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亦能拉近校企之间的距离,为企业提供知识完善、实践突出、适应力强的专业人才.

2.4 有利于合理、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估学生的前期学习效果,为后续学习提供准确、可行的学习建议,是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然而,一些团队协作式的学习任务中,如何合理、准确评估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直是实践教学的难点之一.E-learning教学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在E-learning模式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可以通过学习时间、回答问题情况、参与讨论次数等指标进行量化,有利于教师针对性地评估学生,打造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通过E-learning模拟纺织服装企业“服装外贸”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新型的实践教学平台,足不出户,既可了解企业真实的服装外贸业务流程,熟悉相关业务操作方法和技巧,实现知识获取和技能养成的双丰收,还能为学校解决实习单位难觅、学生管理难等问题,也可以解除企业对商业机密外泄、学生工作能力等方面的顾虑.因此,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专业课程,在进行“服装外贸”实践教学时,采用基于E-learning的虚拟实践模式是非常可行的.

3 基于E-learning的“服装外贸”课程虚拟实践教学设计

E-learning教学的特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营造逼真的学习情境,并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设计多种不同进程的学习任务供学生选择,再利用网络的便利性,以交互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辅导,促进学生将所接受的信息通过自身不断加工,变成自己的知识,最终转换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此特点,基于E-learning的“服装外贸”课程虚拟实践教学设计的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E-learning的“服装外贸”课程虚拟实践教学设计的流程图

3.1 教学目标的定位

“服装外贸”课程是我校纺织服装类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研究国际间服装商品交换具体运作过程的课程,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和实践性,涉及纺织、染整、服装、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运输、保险等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施行,我国纺织服装企业对外贸人才知识结构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近年来我校纺织服装类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特点,以及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我校“服装外贸”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以纺织服装外贸跟单岗位为切入点,为企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纺织服装专业知识、国际贸易知识和法律知识,良好外语沟通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适应力和应变能力突出的技能型纺织服装外贸人才.

3.2 教学内容的选择

紧密围绕我校“服装外贸”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依托“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服装外贸”课程虚拟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如图1所示,包括:前期跟单、样品跟单、原辅料跟单、生产跟单、包装跟单、运输跟单,基本囊括了纺织服装外贸跟单工作各大环节,如图2.

图2 “服装外贸”课程虚拟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

3.3 教学情境的设计

我校“服装外贸”课程在培养方案中是在第六学期开设.之所以将课程设置在这个学期,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纺织服装专业的基础,有利于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有不少用人企业通常在第七学期就会来学校招聘,提前通过有针对性的实践练习,能提高学生应聘的成功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因此,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利用最新的WEB技术模拟真实的外贸企业、生产企业、保险公司、货运代理、外经贸委等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场景,将学生设定为外贸公司的实习生,以游戏化的方式,引领学生完成各项难易程度不尽相同的任务,逐步由见习跟单员成长为合格的外贸跟单员.

3.4 教学过程的实施

借助“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的后台管理程序,实时了解每位学生的实习进程,通过“提问解答”功能,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还能根据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灵活控制任务的难易程度,满足每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

3.5 教学效果的评价

经过“模拟实习”,学生对纺织服装外贸跟单岗位的工作内容、知识构成、能力要求等方面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亦有所提高,而后,通过“模拟测试”环节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虚拟实践教学的效果.“模拟测试”环节分为两个部分:理论知识测试模块和实务能力测试模块.“理论知识测试模块”主要检验的是有关纺织服装外贸跟单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务能力测试模块”主要是通过引用企业实际的单证检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科竞赛、毕业生回访、企业调查等多途径评价教学效果,并将有关结果反馈回初始环节,修正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等,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4 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纺织服装外贸人才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名合格的纺织外贸人才,不仅应具备很强的业务能力,而且还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管理素质.因此,加强“服装外贸”课程的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我校“服装外贸”课程的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借助“外贸跟单模拟实习平台”进行基于E-learning的虚拟实践教学,紧密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管理教学过程.经过几年实践,所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中取得了一、二等奖多次,并多次获得观赛企业的预聘书,获得了优先录用的机会,深受用人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1〕吴华美.服装外贸跟单员岗位现状浅析[J].纺织教育,2016,179(2):54-55.

〔2〕李红霞,许兵,赖燕燕.全国大学生外贸(纺织)跟单大赛带给《纺织品贸易操作实务》课程改革的思考[J].山东纺织经济,2016,227(1):21,59-60.

〔3〕楼亚芳,韩纯宇.“服装外贸理单跟单”课程项目化教学的研究[J].纺织教育,2011,27(1):79-81.

〔4〕于春阳,楼亚芳.服装外贸跟单流程与现状及其人才要求的分析与探讨 [J].山东纺织经济,2009,153(5):41-44.

G642.4

A

1673-260X(2017)02-0185-03

2016-10-02

安徽工程大学校级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项目 (2014jyxm21、2015jyxm24);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zdjy087、2015zdjy092);安徽工程大学服装设计与工程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15sjjd012);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SK2016A0116);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AH201410363211、201510363192)

猜你喜欢

外贸纺织服装
澳洋纺织
让人心碎的服装
纺织届的“两优一先”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