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模因视角下旅游资源的国际传播
——以泸县龙文化为例

2017-03-23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泸县模因泸州

肖 莉, 匡 立

(西南医科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四川 泸州 646300)

文化模因视角下旅游资源的国际传播
——以泸县龙文化为例

肖 莉, 匡 立

(西南医科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四川 泸州 646300)

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国际传播主体将民俗文化国际传播强势模因与特色龙文化模因结合,在开发和传播中把文化模因复制作为手段,使龙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产品和品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吸引中外游客,提高泸县龙文化旅游乃至泸州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在传承龙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打造泸州旅游的品牌形象.

文化模因;泸县;龙文化旅游

引言

中国有着悠久的龙文化历史,龙文化资源深厚,具有极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被命名为龙文化之乡的四川省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泸县的龙文化包括以雨坛彩龙为首的龙舞,以国宝龙脑桥为代表的龙桥群和龙雕.当代著名学者专家代表有李龙(2000)[1]、张国洪(2001)[2]、罗哲文(2006)[3]、庞进(2007)[4]、温伟华(2008)[5]、赵川东(2010)[6]、萧易(2011)[7]、吉耀波(2013)[8]、李兴华(2015)[9]、刘亚男(2014)[10]、张郭男(2016)[11]等,他们主要研究龙文化的习俗、龙文化旅游等方面.几乎很少人用文化模因论对龙文化旅游资源国际传播进行研究.

1 文化模因

模因论是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被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是解释文化进化和传播规律的理论,模因是模因论的核心.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Richard Dawkins(1976)在著作《自私的基因》中第一次提出模因这一概念并给其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它是通过一个过程从一个头脑调入另外一个人的头脑.换言之,这个过程可称为模仿”[12].作为一种信息单位的模因,也是文化传播单位,通过模仿来得到复制和传播.模因是一种类似基因的现象,基因是依靠遗传而繁衍,而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任何一个现象或信息,只要能够被模仿,然后被复制就可以成为模因.文化模因论是指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单位,或者说是文化复制因子,表现形式多样化.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而被复制,都称为文化模因[12].模因的传播形式的表现形式种类繁多,比如乐曲、思想观念、时尚服饰、网络语言、信仰等,它们广泛传播开来就是各种各样的模因.有些模因在自我复制的竞争中获胜,具有长寿性、多产性和忠实性三个特点,那就成为了强势模因.强势模因是指那些经过反复推敲、逐步提炼后保留其精华的某个主意或概念,再进行高度简化,使得任何人都能够迅速而且毫不费力地明白它的意义[12].自从模因论被提出来后,各学科对其广泛关注,特别是心理学、哲学和认知科学等,专家和学者把模因论引入到这些领域进行交叉研究.而模因论在文化传播领域的作用更不可忽略,泸县的龙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大的开发价值.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国际传播,一定要好好利用强势模因.

2 龙文化国际传播的意义

千年泸县的龙文化包含的雨坛彩龙为首的龙舞,以国宝龙脑桥为代表的龙桥群和龙雕都是宝贵的历史财富.而泸县正依托泸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龙文化旅游业.泸县的龙桥文化生态园的石刻文化广场就依托龙脑桥旅游资源将泸县的龙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了,但是其国际知名度低.

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国际传播主体将泸县的民俗文化国际传播强势模因与泸县的特色龙文化模因相结合,依托泸州酒文化,实现二者的共赢,又能够顺应国际传播受众需求的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传播模式.作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泸州,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在国家和泸州地方政策的推动下,要有相应的理论策略引领建设川南旅游环线格局,让其有效促进泸州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文化模因论强化泸县文化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把它推向国际旅游市场,同时,进一步强化“中国酒城,醉美泸州”品牌形象.在这样的趋势下,泸县龙文化研究必然引起众多学者和专家的关注.

随着泸州机场的迁建,泸州的发展必将向北发展,为泸县文化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有利于推进泸县龙文化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根据泸县“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全域旅游,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不断提高创意水平,通过重点打造玉蟾山、龙脑桥、道林沟等景点,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4A级景区,有利于推动“千年泸县,宋韵龙城”文化旅游品牌做大做强做实,有利于文化旅游业成为未来支撑泸县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泸县龙文化研究必将引起众多学者和专家的更多关注.

3 模因论下龙文化国际传播的方法原则

泸县龙文化的开发和传播中把文化模因复制作为手段,使龙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产品和品牌走向国际旅游市场、吸引中外游客,提高泸县龙文化旅游乃至泸州旅游的国际传的影响力,在传承龙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打造泸州旅游的品牌形象.

3.1 国际传播文化主题模因的恰当顺应—挖掘龙文化旅游资源传播受众的共同模因

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的国际传播应该有机结合国际受众共同青睐的主题模因:体现生命意义,提倡低碳生活、保护艺术文化、重视人文精神、倡议动物保护和挖掘生态文化等文化强势模因.在开发中对龙雕和龙桥进行合理的原样风貌保存,将龙文化的龙桥、龙雕和龙舞的原生态、完整性和原真性作为开发利用的重点,使其体现了传统龙文化和现代文化并重.因此,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的国际传播主体要引起国际受众关注和共鸣的文化模因,并顺应文化模因的传播规律,把泸县龙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和推广.具体的超作层面上可以选择如下传播方式.第一、通过强势文化模因,提高泸县龙文化中的的国际知名度.体现泸县龙文化中的生命意义、人文精神和生态文化等主题模因,特别是龙舞体现的低碳生活方式.第二、借助中国古桥建筑艺术的国际知名度,大力宣传泸县龙桥群艺术的独特之处,迎合国际受众保护艺术文化的主题模因.第三、泸县的龙文化中蕴含了神话文化和信仰文化,这方面在国际受众中也具有很大的知名度,恰当地顺应了国际受众的信仰方面的共同模因,引起受众的共鸣.

3.2 龙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方式模因的变异创新—创意国际受众所喜欢的旅游产品,打造具有龙文化价值的产品

泸县的龙文化在中国比较有名,但是世界的知名度还得进一步打造.所以在将其向全国和世界传播推广时,必须使其打造方式模因的变异创新.这样才能够创意出国际受众心理需要的泸县龙文化产品.具体地说就是让泸县龙文化中的以雨坛彩龙为代表的龙舞走向世界各国舞台,形成文化强势模因,然后根据各国的文化背景,把它大力向世界各国介绍和传播,形成独特的泸县龙文化产品.泸县县政府也应依据泸县中华龙文化节的旅游产品的特点,依托泸州酒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结合国际受众所认可和喜欢的传播方式,把龙文化的龙桥、龙雕和龙舞融于每年泸州举办的国际名酒节,运用文化强势模因,创意出泸县龙文化特有旅游产品和市场营销方式,吸引国际游客.这对于泸州的国际名酒节亦是共赢.此外,还要建立泸县龙文化研究会,广纳贤才,组建一个高效的泸县龙文化传播精英团队,整理和出版泸县龙文化的汉英方面的书籍.综合分析泸县龙文化产品的基础上,创新出能突出龙文化特点的变异创新,打造出国际知名度的龙文化产品,使其成为复制力超强,感染力超大,传播速度超快和持续时间超长的强势龙文化模因.

3.3 龙文化旅游资源媒介方式模因的传播策略—选择和应用内容匹配的媒介

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的国际传播要充分选择和利用不同文化体系的传播媒介的方式模因,实现传播媒介的多元化,既要有传统的媒介如报刊杂志、无线广播、电视电影等,又要有新兴的传播媒介如微信公众平台、动漫产业、数字网络和移动网络等.此外,泸县龙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泸州市、四川省乃至全国的各种各类国际会展、商展、国际文化旅游节等作为传播媒介平台传播泸县龙文化旅游.在各类传播媒介中,注意中英文语言并存,使更多国际友人成为泸县龙文化模因的新宿主,传播龙文化.

4 文化模因视角下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国际传播的技术路线

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的国际传播对完善泸县旅游业的结构调整和推进泸州旅游业国际化具有实际意义;对建设川南旅游环线格局的推进和四川国际旅游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有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收集的相关的龙文化的资料,对龙文化的国际传播提出了如下的技术路线,指导泸县龙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4.1 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国际传播的现实状况

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国际传播的硬环境是触目可见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坛彩龙”等——“八大国宝”,是全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中国龙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龙文化之乡”[13].除此之外,泸县还有被誉为“川南明珠”的玉蝉山和“川南第一湖”的玉龙湖[13].泸县也是川南的有名的鱼米之乡,还有延福寺、屈氏庄园、海潮湖等众多旅游资源.这些旅游景点让人流连忘返.但是,不管是龙脑桥还是龙舞,如果没有专业的导游讲解,旅游者是无法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旅游者只是形式上到此一游,文化的传播止于此.所以,泸县龙文化的旅游应该运用文化模因论,在现有的旅游路线的基础上,完善其食住行等方面的旅游服务,抓住泸州大势发展旅游的机遇,充分布局旅游战略,让旅游者成为泸县龙文化旅游的传播者,让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走出泸州,走出四川,走出国门,达到国际传播的目标.

4.2 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国际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

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国际传播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不够,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品牌形象宣传不到位,战略目标阶段性残缺等.具体如下:(1)龙文化在重点个别打造的同时,应注重平衡发展:泸县拥有140余座龙桥,现只着重开发龙脑桥,忽略了其余龙桥的保护和开发.(2)龙文化的传承缺乏健全机制和人才培养体系:龙雕和龙舞这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欠缺年轻的、高文化、高素养的人才.继承人出现断层现象.(3)龙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应与当地的原始民风和民俗融合,而非都市化的开发.(4)建立龙文化研究院,强化学术研究与参与;确定相应学校为传承龙文化的主体;在不同的龙桥地段,建立城市学校在农村的社会实践基地.(5)龙文化的保护和开发主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相结合,注意时令性和季节性开发,加强农产品和电子商务结合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最终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6)龙文化的品牌形象宣传欠缺.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龙文化的旅游资源国际传播就充分运用好各种各样的媒介,使得龙文化的品牌宣传形成强势模因,入驻国内外旅游者心中.

4.3 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国际传播的模式构建及展望

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传播就意味着投入,单纯依靠政府各级部门的财力投入是有限的.要充分引用外资,泸县政府要改善和优化外商的投资环境,结合泸县龙文化旅游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引进和保护外资发展的法律法规,让外商明确关于龙文化旅游的投资导向,首先是保护龙文化的前提下的投资和发展.利用外资发展泸县龙文化的旅游产品,实现投资的多元化.同时,不管是外商投资还是泸县本土投资,都要注意泸县龙文化的绿色能源和低碳发展,实现泸县龙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共同发展,旅游休闲和娱乐齐头并进.推行一些大型的龙文化表演,把雨坛彩龙为代表的龙舞和精湛的龙雕搬上舞台,让其成为自身的传播媒介,打造出一台能够完美诠释泸县历史文明和龙文化自然美景的文艺演出,使其成为强势模因,吸引中外游客,形成一张泸县龙文化的旅游名片,又实现了龙文化的传承.

5 结束语

本文对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的国际传播的意义、方法原则和技术路线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挖掘出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国际传播的模式构建,着力构建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国际传播的战略布局,使其有利于提高泸州的旅游地位和人民群众就业致富,促进民生产业的和谐发展,凝聚发展软实力的文化产业,实现泸县龙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进一步强化“中国酒城、醉美泸州”的品牌形象.

〔1〕李龙.中国龙文化研究提纲[J].理论观察,2000(09).

〔2〕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际[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罗哲文.中国名桥[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4〕庞进.中国龙文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5〕温伟华.从“龙”的涵义发展看隐喻[J].安徽文学, 2008(1):145-146.

〔6〕赵川东.惊看群龙卧清波[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11-19.

〔7〕萧易.龙隐西南,泸县明清龙桥群[M].北京:中国国家地理,2011.

〔8〕吉耀波.龙、龙乡、龙都与龙文化产业[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9〕李兴华.舞龙运动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5(16).

〔10〕刘亚男.基于SWO分析的泸县龙文化旅游开发战略和对策研究[J].城市旅游规划,2014(20).

〔11〕张郭男.传统龙文化的当代境遇及返本开新[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

〔12〕Dawkins R.The selfish Gene.New York:OUP.1976.

〔13〕http://www.luxianlvyou.com/index.html.

F592.7

A

1673-260X(2017)02-0113-03

2016-11-15

西南医科大学学院青年基金课题:“文化模因视角下的泸县龙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4SK-027);四川省教育厅2016年科研项目:“文化模因视角下泸县龙文化旅游资源国际传播研究”的研究成果(16SB0120)

猜你喜欢

泸县模因泸州
泸州老窖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泸县农村信用联社:“互联网+”助力转型升级
泸县宋墓石刻中的多彩生活
泸州医学院 学报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
泸州顺庆起义是南昌起义的一次预演
北伐战争时期的泸州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