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2017-03-23王蕾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县域常态河南省

王蕾

(中原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新常态下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王蕾

(中原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单元,其发展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在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新常态背景下,县域经济必将面临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省,其县域经济的发展在适应新常态、推进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产业结构、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的投入与关注.

新常态;河南省;县域经济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速放缓是本阶段的显著特征之一:自2012年起,我国GDP增速连续4年低于8%,2015年该数值更是低至6.9%.这一特征在今后一定时间内将会持续,中国经济已经呈现出新常态,经济增速、经济结构、驱动要素等多方面必将发生更为巨大的变化.县域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面对发展速度与质量、结构转型与升级等方面将面临更大考验.

河南省2013年全年生产总值为32155.86亿元,比上年增长9%,2014年全年生产总值为34939.3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同比来看,河南的GDP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已表现出增速放缓的态势.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2013年全省县域经济生产总值为22431.08亿元,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为69.76%,2014年全省县域经济生产总值为24454.29,对全省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为69.99%,由此可见县域经济在河南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县域经济能否尽快适应新常态、保持稳步健康发展对河南省整体经济发展来讲意义重大.

1 新常态下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县域经济整体实力较弱

在2015年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选中,河南仅有新郑和巩义两个县级市上榜,且排名均在50名以后,这与拥有23个县(市)上榜的发达省份江苏相比差距巨大,与同为中部省份的湖南省相比也有一倍的差距.该榜单同时也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一些往年的上榜常客如新密、荥阳、永城等县市如今踪迹难觅,而这些县市的一个共同点都是以资源驱动发展模式为主,因此.在面临新常态的挑战与考验时,由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不到位、创新不足等原因而导致的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图1 2015年全国各省拥有百强县数量

1.2 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即使省内各县域之间相比,其差距也非常明显.中牟县2014年的全年生产总值为7262709万元,是排名倒数第一的卢氏县的736118万元的近10倍.省会郑州市所辖的6个县市的2014全年生产总值为36866675万元,是同样管辖6个县市的焦作市的2.57倍、平顶山市的3.14倍.导致这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除了产业结构、资源数量等方面的差异之外,区位、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也不容忽视.

图2 2014年河南省各地市县域经济总量

1.3 县域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河南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一直是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随着政府在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河南省在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偏低.

从全省的统计数据来看,各县域单位的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的贡献率普遍占有明显优势,这一现状说明了河南省县域经济转型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这也是河南省从落后农业大省向工业大省转变道路上的有力保障.但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在这些第二产业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资源驱动型产业仍然占有较大比重,这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的发展趋势有着较大的偏离,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

第三产业是河南省县域经济体系中相对较弱的一个环节,2014年,全省县域范围内,第三产业对全省县域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为31%,这一数据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同时这也成为了加快河南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一块短板.

1.4 环境保护问题严峻

在我国经济前三十年快速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生态环境的牺牲为代价的,在科学技术与公众意识都高度提升的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已经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环境保护问题一直是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已经成为了严重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瓶颈.生态环境对河南县域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外来投资创业者的热情,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后劲造成不利影响;2.县域经济内,以往那种粗放式的、不计资源代价的发展方式在倡导可持续化发展的新常态下几乎已无生存空间.因此,生态环境保护事关河南县域经济的造血与输血问题,是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

图3 2015年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1.5 县域城镇化建设相对落后

新常态下,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将会进一度加大.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将会有900万农村人口转化成市民,这一目标的确立对河南省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2016年12月发布的《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6)》数据显示,2015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6.85%,这与全国的56.1%的城镇化率相比还有明显差距,这种差距在县域层面上的体现更为巨大.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之间的沟通桥梁,县城及建制镇也是城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区域.长期以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周边的县域凭借其地缘优势,借助于城市的产业发展,尤其是城市房地产业的高速扩张发展,其城镇化建设步伐突飞猛进.相对于城市周边的城镇化建入,河南省在其他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发展方面的重视与投入严重不足,由此导致了这些区域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带动农村地区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 新常态下加快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2.1 借助“利好”政策,提升整体经济实力

2016年12月,河南省会城市郑州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这是继中原经济区战略、航空港区获批、米字高铁规划、自贸区获批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以后,河南省迎来的又一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的确立对整个河南省的发展来讲意义重大,但同时也对城市空间、城市人口、经济总量、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河南省将会以全省之力投入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中来.随着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规划的不断落实与推进,河南省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速度必将大幅提升,承载人口与产业转移重任的各县级区域也将受益于这一难得的发展契机,迎来新的经济腾飞.

2.2 统筹规划,平衡发展

长期以来,区位优势导致了在以往的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周边郊区及县域内,从交通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从资金扶持到各种政策倾斜,这些区域比其他区域都占有更多的有利条件,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与实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这也是形成目前河南省县域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后,缩小地区间经济水平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之一,这就需要从统筹的角度来对待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县域经济强县在前期充分享有了各项政策红利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自身相对稳定而有力的发展动力,因此,更多的政策扶持与帮助应当投入到县域经济相对较弱的区域.这里的扶持与帮助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对落后地区的“扶贫资金”的投入,而是更多的从产业引导、技术扶持、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斜,真正为落后县域经济体的发展装上助推器,最终实现各县域经济体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目标.

2.3 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

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而不应简单照搬成功个例.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经济增速明显下降且这一态势将长期延续,这种对经济发展规律更为客观的认知态度将会使得以往县域经济发展中求快、求大的“速成“发展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县域经济体在制定相关发展战略时也不必再过多纠结于“保速度”和“争排名”,而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深入分析自身发展条件、选择合适的带动产业上,这对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转型与优化来说意义重大.

2.4 标本兼顾,改善生态环境

环境污染是工业与现代化进程中不可规避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作为一个全球化的难题,生态环境保护不是通过特定某一区域的努力就可以得到全面解决的,但这并不表示环境问题的解决只能完全依靠更高层面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强制,而是要标本兼顾,从每一个基本面做起.

要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环保问题,一方面要有全局意识,对更高层面所制定的相关政策与措施做到真正遵循与落实,不能为了自身经济利益而以牺牲整体环境为代价;另一方面要主动以本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从源头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只有真正落实被动遵守执行的“标”和主动改进调整的“本”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生态环保问题.

2.5 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城镇化

城市周边县域的城镇化建设拥有许多先天优势,其发展空间与发展速度自然领先于其他区域,但新常态所倡导的缩小差距、共同富裕的目标同样适用于不同县域的城镇化建设方面,因此,发挥城市周边区域城镇化建设的带头与辐射作用,引领推动其他县域的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种以点带面的发展方式可以使得各种资源以一种更优的配置与输送模式到达各县域体,无论从空间成本还是时间成本上都比以往的分散发展建设更为高效适用.

〔1〕张玮,丁金宏.河南省县域经济实力与产业结构的空间关联性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0-85.

〔2〕方海东.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5(6):318-320.

〔3〕庞柏林,等.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1(1):64-66.

F127

A

1673-260X(2017)02-0089-03

2016-11-14

2016年度河南省政府招标决策课题“新常态下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16B315)

猜你喜欢

县域常态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