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2017-03-23张淑东

关键词:理念发展

孙 颖,张淑东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孙 颖,张淑东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的提出,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是解决社会发展实际问题的指导方略,是引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旗帜。其中,共享发展理念的正式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牢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从共享发展理念的四个维度,即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入手,阐释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能够加深对共享发展理念的理解,进一步明确共享发展理念提出的必要性。

共享发展;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根据国情、社情,创造性地将能够解决社会矛盾、提升广大人民获得感、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共享发展理念,放在具有战略意义的高度上提出,丰富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的内容,构成了五大发展理念的科学体系,对中国共产党发展理念进行了创新与完善。为了更好地理解共享发展理念,应用科学的理念指导社会实践,需要对其科学内涵进行深入解读。

共享发展是由共享和发展两个词语组成,其概念诠释可分别从共享、发展以及二者的内在关系来展开。共享是指社会中的个体都能受惠于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享有改革带来的红利,并在此过程中能够平等地拥有获得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共享突出强调人民的主体性,这里的人民泛指广大人民群众,尤其要让贫困地区的人民以及生活困难的群众在改革发展中获益;发展则特指社会发展,即构成社会的全部因素的前进、上升,一方面涉及个体的物质及精神的发展,另一方面囊括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社会整体一系列的发展。因此共享发展可以表述为注重共享的发展或以共享为特性的发展。共享与发展二者的关系可以简要表述为:后者是前者的经济前提和根基,前者则是后者的出发点以及最终目的。没有发展,共享就好似无源之水、无木之本,丢失了物质保障;如果没有共享,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分配将出现两极化,导致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产生动荡,最终发展也会因缺乏动力而停滞不前。共享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在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我们既要注重扩大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也要注重对发展成果公平合理地进行分配。本文将从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四个方面全面解读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一、全民共享: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权力相统一

《共产党宣言》中提到,无产阶级运动是要“消灭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使全体社会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无产阶级运动消灭阶级、消灭剥削,才能实现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发展成果。这里的人民是不分国籍、阶级、种族的。今天我们讲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将人民的主体地位与价值权力相统一来谈的,对共享发展的主体作出了科学的界定。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全民共享,首先回答了发展是“为谁发展”的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的概念有着不同的指向。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体,行使国家权力,是国家的主人。现阶段共享的主体泛指全体劳动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以及拥护爱国统一战线、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者,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其次,全民共享是承认差异的共享,不同于无差别平均主义。我国始终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促进社会主义的分配公平,同时在分配过程中兼顾全部社会成员的利益。因此共享是能够接受合理差异的共享,共享的程度是符合社会发展水平的。再次,我们的发展绝不是少数人的富有,是避免出现两极分化、收入差距过大的发展。共享发展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结果,共享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必经过程。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更强调经济上的物质财富,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要在经济得到较高程度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后者则注重在发展的过程中,人民可以多方位享有社会发展的全部成果,是在生产力欠发达的条件下也可以完成的。

总体看来,我国仍然是一个人口基数大、底子相对薄弱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有效需求缺乏活力,同时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富差距大,扶贫工作难度较大,人民大众的普遍素养、社会主义的和谐程度有待提高。面对国内发展遇到的挑战,为确保发展成果的全民共享,稳定经济发展态势,应当不断加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大幅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树立“中国智造”的国家品牌,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确立优势。人民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的源泉,创新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开端,凸显了我党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激发全民创新活力的决心。除此之外,应更加关注贫困地区的人民是否能够受惠于改革发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实现贫困县全体摘帽,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持仍需加大力度从根本上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在脱贫攻坚阶段,政府还应着力增加财政转移支付,鼓励提高贫困地区的自主发展、持续发展的水平,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少走弯路、增加收益,加快脱贫速度。

二、全面共享: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能孤立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二者不是互相分离、毫不相关的,而是相统一的。一方面,认识社会中的个体,人的全面发展以社会的发展为寄托和载体。不能离开了社会的全面发展,孤立地去谈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全面发展以寻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有机体的主要内容,如果人无法得到全面发展,社会也会失去全面的发展。

马斯洛将人的需求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是最低层次的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人们的需求不再满足于最低层次的生存需要,对共享的内容也不仅仅停留在单一的物质层面。全面共享要求在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下,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生活的舒适度,也就是说全面共享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人民生活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等。习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共享应融入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求在多个领域保障人民利益,实现人们的发展机会与权利的公平共享。

为确保全面共享的实现,我们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建设,保障共享的质量。经济发展是全面共享的基础和物质保障。在共享经济方面,要求我们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同时,还应注重初次分配与二次分配的公平性,尤其是二次分配在总分配中的合理占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实现全面脱离贫困。政治方面,全面共享倡导人人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和义务,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完善人民群众平等参与的机制,激发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让群众在社会参与中认识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政府需要进一步拓宽群众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渠道,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保障群众能够有效地表达自身观点,并能够获得及时的反馈。主动开展网络问政、电视问政等活动,让政务在阳光下运行,受群众监督。文化方面要实现文化资源共享,习总书记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也强调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只有文化繁荣了,我们才能进一步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中国缺乏有质量的文艺作品,要想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应下大力度增强人民对文学创作的激情,建设有影响力的文艺人才队伍,增加文化服务种类,积极正面引导群众对文艺内容的认知,促进精神文化领域的共享,向世界表达中国精神、中国的优秀文化。民生方面,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比如在医疗卫生方面,要建立覆盖更广的医疗卫生体系,让更多的人看得起病,增强医疗卫生的普惠性等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在以往的发展中,我们忽视了经济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关系,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显现,自十八大以来,中国从国家层面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布局建设中,强调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立足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得全体中国人民共享美好家园。

三、共建共享:发展动力与发展目的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既要尊重客观规律的真理尺度,又要积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依照人类自身需要改造客观世界。共建共享是发展的主体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人民是发展的享有者,同时也是发展成果的创造者。也就是说,获得感与幸福感不单单来自于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成果的共同享有,还源于自身能够参与到改革发展中。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够切实感受当家做主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尊重。

共建与共享互为前提。共建要求全社会齐心协力将发展的“蛋糕”做大,是共享的内容,是集全体人民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共享是共建的动力和目标,对社会发展成果的共同享有,可以激发社会的创新动力。推动共建共享需要从个体和社会整体角度出发,构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就个体层面而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民群众具有推动力,是向前发展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密切联系群众,让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为了让全体人民受益于改革发展成果,需要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共建中国梦。还应从全局的高度建立制度保障共建共享的进行。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阶段,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出现了不平衡现象。随着高校毕业生逐渐进入劳动力市场,就业难的问题更加凸显,加之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技术水平不高,无法达到企事业单位用人标准,增加了就业的难度。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的进行,大量农村待业人口涌向城市谋求就业,也一定程度地造成了就业难的局面。包括我国的人才市场建设不成熟、劳动力自身认识不清晰等等问题都给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应积极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利用创业解决就业问题。比如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各类中小企业投资、融资机构等平台的成立,为创业团队提供便利条件、科学的指导。创业成功的案例逐渐增多,吸引了一批批的创业人群,新创建的企业解决了更多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形成了良性循环,让人民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获得成就感。社会层面上应加强五位一体总体建设,积极建设各项惠民生的基础工程,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建立健全法治体系,确保各项举措有法可依。在党的领导下,人民都能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之中。

四、渐进共享: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经由低级到高级、量变引发质变,最终获得螺旋式的上升。人类社会也是如此,我们的中国道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这一国情,我们走的是一条从低级到高级、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道路。中国的改革也经历了渐进式的过程。拿我们的经济形式变化来说,我们先后经历了计划经济、商品经济,再到现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再比如我们的共享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从毛泽东同志的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到邓小平同志诠释解放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本质,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胡锦涛同志的以人为本的共建共享思想,到今天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我们的发展思想是适应国家的现实国情变化的,不断地补齐社会发展中的短板,制定出能够指导行动的科学理念。这体现出我国的改革是不断创新和完善的、渐进式的过程。

同样,渐进共享说明共享的过程也是如此。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低等等问题仍然是我们发展中的阻碍,因此,我们的发展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做到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厚积薄发,而不能急于求成。同时,为了推动发展,还应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积极扶持贫困地区脱离贫困,加大财政转移支付,逐步缩短贫富差距。社会主义不是平均主义,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是先富带动后富的渐进富裕,是在坚持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下带动人民发家致富,是逐渐脱离贫困的过程。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大力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更多的人逐步感受到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当然,我们在“十三五”期间,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我们全面实现了义务教学,完善了医疗保障网、养老保险网,实现了经济稳步增长的目标。

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组成了共享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明了地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其中全民共享界定了共享发展的主体,是共享发展的最终目标;全面共享界定了共享发展的客体,是共享发展的主要内容;共建共享规定了共享发展的基本要求;渐进共享则指出了实现共享发展的主要路径。

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适应现阶段国情的现实需要,能够逐步解决贫困差距大的社会矛盾,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现实需要,同时也积极响应了中国人民想要共同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的诉求。新理念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增进了人民的政治认同,提升广大人民在社会发展中的获得感,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当然,理念的实施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应进一步加大共享发展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传统以及各类新兴媒体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为群众提供平等的发展权利与机会,建立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更多的人在共享发展中受益。同时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还具有世界意义。2017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引发了世界性的关注。“一带一路”建设正面反映出中国共享发展理念的国际意义。中国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我们要连同有关国家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共赢局面。在国家安全上,逐步形成共建共享的世界安全格局,坚决打击恐怖主义;在繁荣发展上,积极推动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使发展成果更好地造福世界、造福人民。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4.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

[4]唐秀华,王海飞.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共享发展”新理念研究述评[J].科学社会主义,2017(1):74.

[5]陈娟.论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2):35-37.

[6]张春龙.“共享”及其相关概念解析[J].学海,2010(6):42-46.

[7]苏流芳.共享发展的依据、内涵及实现路径[J].领导之友,2016(8):11-16.

[8]宫厚英.准确理解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J].理论学习,2016(5):12-16.

[9]赵满华.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实现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16(3):7-13.

[10]王庆五.共享发展[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11]马占魁,孙纯良.准确理解和把握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刻内涵[N].光明日报,2016-06-19.

D616

A

孙颖(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淑东(1965-),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理念发展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凸显理念,学也张扬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