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乖五合”对书法学习的启示
2017-03-23陈天镜
陈天镜
“五乖五合”对书法学习的启示
陈天镜
近年来,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许多人重拾毛笔开始学习书法,藉以追求“放笔一戏空”的精神满足。然而,书法学习是有门槛的,它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与外部条件,绝非简单的信手涂鸦;在挥毫过程中,我们也常会遇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实际上,早在唐代初期,孙过庭《书谱》就已经提出,有五大方面正反十种条件会对书法家创作产生影响,这就是著名的“五乖五合”说。
所谓“五乖五合”,是指书写时的心境、书写目的、当时的气候、书写的工具材料、书写的兴致等五大方面的主客观条件,不利于书法创作即是“五乖”,有利于书法创作称为“五合”。把这个理论带入书法教学,也将有启于今人。
就拿“五合”来说,“神怡务闲,感惠徇知,时和气润,纸墨相发,偶然欲书”,此五者皆备,书法创作方可达到神情交融,笔调畅达的境界。然而,对于学书者而言,要时刻保持“五合”皆备几乎没有可能,事实上也没有这样的必要。例如,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不可能要求每次练字都是为了感恩或报答知己,也不可能都是怀着激情和冲动来练字,更不必强调只有在气温适宜、空气潮润的日子里才能练字。但若仔细体悟其所列举的这些条件,我们亦可以发现其中对我们书法学习的一些要求。
我们在学书过程中,最需要的便是时间的积累,于是乎“神怡务闲”就显得如此的重要。试想若背负着养家糊口的压力与急于求成的功利之心,怎能甘心于每日一笔一画的点滴前行呢?而若身居要职,又往往不免杂务缠身,可用于学书之时少之又少。而从古至今能拥有“神怡务闲”这般条件的,莫过于莘莘学子了。因而讲书法重视幼学也是十分有道理的。对于仍在求学的我们来说,则更应该珍惜现在这般相对“神怡务闲”的求学时光。
“时和气润”也很值得注意。尽管我们初学写字一般不会特别讲究天气,甚至会选择恶劣气候(例如酷暑或严寒)练字以磨砺自己的意志力和稳定性,但研究气候对写字的影响及日后的书法创作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气润”,直接关系到书写时所用墨汁的蒸发速度、纸面的燥润不同,对书写有非常明显的影响作用,不能不考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书法而言,纸笔墨便是我们的“器”。因而花精力去寻得合适的纸笔墨而使得“纸墨相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虽然古人曾云:“善书者不择笔纸”,但这句话的重点是突出“善书”而非“不择笔纸”。长久以来一些人对这句话的解读出现了偏差,认为练习书法时不需要讲究纸笔墨,这就本末倒置了。事实上,让一个书法初学者用纯羊毫的笔去练勾挑之类的笔画,显然是十分困难的。而不同的纸与不同的墨的结合效果也是千变万化的,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好好观察研究,也都是学习书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说前三者都可归于我们在学习书法过程中的外部条件,那么学书者内心所怀有的那些对于书法的热爱与激情则是书法学习的根源动力,这正如书法创作时“偶然欲书”一样,它并不是一个确切具体的条件,而更多是一种精神境界。对于一个刚开始临习碑帖的书法初学者来说,是不太可能会有类似“偶然欲书”的内在要求的。而只有在深入了解并能领略书法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之时,学书的内在动力才会与之俱来,并激励着学书者们不断前行。
当然,以上几点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五乖五合”对于书法学习的一些启示,而真正学书过程中无论是拜求名师还是观读名帖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书法学习之路道阻且长,需要我们在练习的同时不忘反思与体悟,同时也要多多从古人的书法论著里悉心学习、理解他们的经验总结。
江苏教育书法协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书法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