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与开拓并举的“艺术研磨”
——当代中小学书法课堂的理想追求

2017-03-23

江苏教育 2017年77期
关键词:运笔笔画书写

蔡 艳

传承与开拓并举的“艺术研磨”
——当代中小学书法课堂的理想追求

蔡 艳

书法,诠释了渗透在基因和血液之中的中国人的生命美学,凝聚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书法课堂有着其特有的形态和价值追求,以“艺术研磨”的形式根植于本源规律,融汇于文化体系,链接于未来视野。

艺术研磨;本源规律;文化体系,未来视野

书法文化内涵无限深远,诠释了渗透在基因和血液之中的中国生命美学,凝聚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书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被纳入国家课程计划,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要落实这些宏大的命题,我们必须把视角落在最普遍最基础的教学单位——书法课堂,在这个最常见也最重要的地方,来一场“艺术的研磨”。

研磨,是一种细致的工艺,在这里如唐代贾岛《送僧归天台》诗中“妙宇研磨讲,应齐智者踪”做“研究琢磨”讲。书法这一特有的艺术形式,意味着书法课堂有着它独有的艺术价值和形态构造,需要每一个教育者深入扎实的研究琢磨。

一、理想书法课堂——根植于本源规律的深度研磨

首先,遵循书法的本源和规律。关于书法,红学大师周汝昌给出了一个质朴的解释:书法就是中国毛笔写汉字的艺术。这个解释直白地告诉我们,书法的核心是汉字。因为有了这样的核心,书法不是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多样流动的自由美,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有个性,并不做机械地重复和僵硬的规范。围绕汉字来讲书法,让书法有了灵魂,用书法书写汉字,让汉字有了生命。其次,书法是由毛笔书写的线条和点画构成的艺术作品。柔软又有弹性的毛笔在书写的过程中,运用藏锋、露锋、逆锋、中锋、转锋、回锋、提、按、顿、驻、挫、转等不同的处理技巧,表现不同形态的笔画。它的弹性与使用者的力度融合决定了书写的样态。清代康有为曾说:“书法之妙,全在运笔。”遵循书法的特点,从楷书的基本笔画入手,初步掌握起笔、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再有计划地分析结构布局,如上密下疏、左收右放。在实践中引领学生发现总结结构的规律,如多点的变化、多横的长短、多竖分主次、多撇不同向;同中求变、向而不犯、密而不挤、背而不离、穿插互访、收缩避让、斜正相依等。在过程中渗透文化,小学低中年级可以结合经典碑帖,汉字演变历史故事,书法家的故事;到了高年级和中学阶段,可以引导结合其他学科,追寻书法的变迁,探究汉字文化,有计划地观摩欣赏经典碑帖和书家名作,从技法到艺术,从实用到审美,融会贯通,逐步提高。

其次,遵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学习规律。《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书法教学容量适当,难易适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书法课堂就是在实践和探索中找到书法文化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生熟悉喜爱的形式去设计教学,整合资源,让博大精深的书法文化真正在中小学书法课堂落地。教学的内容,从基本的笔画到简单的字再到结构复杂的字。练习的程序从学会观察比较、学会读帖,到描红、仿影、临帖、独立书写,再到注重章法品式、学会赏析评点,循序渐进,不随意跳跃。笔者所在学校经过实践,探索出:结合已有生活、融合音形字义、读帖临帖对照、关键笔画定位、注重章法品式的6步书法教学模式,探究书法课堂教学的教学效能。

第三,遵循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书法课是一门课程而不是一项特长。首先是面对全体学生,完成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这包括字写得好的学生,也包括写好字有困难的学生和不怎么努力练字的学生。书法课堂不随意提升书法教学的要求,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分层的达成最基本的要求。课堂上要充分保障强化技能“练习”的时间。其次,硬笔与毛笔兼修,实用与审美相辅。注重搭建舞台,拓展空间,体现书法的使用价值,激发广大学生对书法的喜爱。

二、理想书法课堂——融汇于文化体系的时代交响

仅局限于普通课堂的教学,远不能应对书法这一特有的艺术形式。《纲要》也明确指出:重视课内外结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书法、用书法,积极开展书法教育实践活动。

以文化系统的理念,开发衔接课程、拓展课程、礼仪课程、活动课程等形成书法课程群,构建书法环境、书法评价等形成书法文化系统。将书法课堂融汇于文化体系之中并以文化的形态不断延展,深化,融合。如:基于书法习惯养成的书法童子功课程。通过儿童喜爱的游戏练眼功,提升观察能力;练手功,为未来的执笔、运笔做准备;练心功,学习静心凝神;练站功,为悬腕书写打下基础。书法用品整理课程。通过科学的步骤,结合有趣的童谣,让写字前各类工具的摆放,写字时的书写习惯,写字后文具的收放、作品的保护有序而高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整理能力。与学科融合开发的拓展课程。与体育融合的书法操课程。融运笔、行笔、磨墨等动作的书法操,将书法与体育相结合。与美术融合的水墨画课程,从低年级开始感悟毛笔弹性特点,熟悉水墨晕染特点,运用水墨书写童趣。与劳技融合的篆刻课程,学习篆刻的历史文化和基本技法,为完成完整的作品做准备。与历史融合的欣赏课程,学习裱画的历史,了解裱画的过程,加强对各种章法品式的体会,加强对作品的保护意识。基于传统书法文化的仪式课程。开笔礼:学校一年级新生入校均进行“朱砂启蒙,开笔启智”为题的开笔礼,孩子们身着汉服端正衣冠,击鼓明志,拜见孔子,点朱砂开天眼,一笔一画写下人生第一笔,带给孩子童年书法文化的印记,也增加了学童心中书法的神圣感。

让书法课堂融汇到有目标、有步骤、按序列、有评价的文化体系中,书法课堂如“接天莲叶无穷碧”充满了无限生命力。

三、理想书法课堂——链接于未来视野的智慧碰撞

时代在发展,没有创造性转化,传统就是传统,永远不会变成现实。书法也是如此,它是一种传统的文化,链接上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现代教育技术,将打开书法课堂的未来视野,书法课堂将“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揭开软笔书法“无痕”的运笔奥秘。精妙多变的运笔,是软笔书法“无痕”的艺术。学生接触软笔书法时也最难把握,班级授课也很难做到每个学生个别指导。在多媒体环境下运用动画演示运笔过程,直观而清晰;通过实物投影仪教师现场书写,边写边讲解,让学生真切感受运笔的提、顿、折,起笔,回锋,收笔的过程。

运用信息技术追踪书法“无形”的笔画变化。多媒体交互平台还有一个非常好的优势是及时对比,能让学生发现不同的运笔产生的不同笔画的变化,不同书家在书写时笔画的变化。如:同一个“点”,不同的书法家呈现不同的姿态,不同的部位亦有不同的写法。同一书法家在不同的阶段,笔画结字也有变化,如颜真卿在青年、中年、老年的作品有不同的韵味,即使是同一书法家同一阶段,不同的心境也有不同的作品。利用数字化平台,可以将不同书法家的笔画同时呈现,让学生直观比对,体会。学生习字后,同样通过实物投影对比自己的作品,直观地发现运笔方法带来了字的变化,字体气韵的通畅,进一步体会遁于无形的变化之妙。

运用多媒体平台,引导走进书法浩瀚“无垠”之域。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学习,自主探索,引导他们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书法知识,通过建立网站,校园bbs、知识竞赛,编辑趣味小报等方式交流和验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检索和整理能力,让每个孩子借助信息化技术走进书法浩瀚无垠之域。

运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达成书法文化的国际交流。古往今来,书法既是与自己相处的仪式,又是表达心声的优雅修行,书法文化更是一部多民族文化促进与交融的发展史。理想的书法课堂是学生们同伴分享,互相尊重的生命成长乐土,同时也是国际文化理解能力发展的广阔天地。互联网技术可在课堂中让学子们运用书法这一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形式,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同时汲取他国文化的精华再发展书法文化,使之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周汝昌.永字八法:书法艺术讲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4]宗白华.艺境·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J292.1

B

1005-6009(2017)77-0009-03

蔡艳,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江苏镇江,212003)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苏少版《书法练习与指导》编写组核心成员。

猜你喜欢

运笔笔画书写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Unwritten 尚未书写
写意青蛙
用什么书写呢?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字钉运笔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找不同
学习书法如何运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