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见挥运开心智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实施背景下中小学书法临摹教学的思考

2017-03-23李文灵

江苏教育 2017年77期
关键词:形体美运笔笔法

李文灵

如见挥运开心智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实施背景下中小学书法临摹教学的思考

李文灵

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中小学书法教学要突出书写能力、审美情趣、文化自信、爱国情怀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临摹是书法教与学的基本方式,承载着养成课程核心能力的任务。中小学书法临摹教学应围绕提升学生观察、分析、体验以及对运笔动作的掌控能力之主旨展开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由形及理,明理而自运,突破现行教学中存在着的“描摹画形”现象而导致的学生临摹练习与日常书写脱节的瓶颈,方可开启学生心智,进而提升书写能力,深化对书法知识的理解,提高欣赏水平,落实《纲要》提出的核心素养。

临摹;观察习惯;笔法分析;创新课程

2013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时期,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提出了规划与实施要求,强调了中小学书法教学要突出书写能力的培养和书法赏析的引导,进而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临摹是书法教与学的基本方式和重要内容,承载着养成课程核心能力的任务,笔者因工作关系,平时有机会接触、调研部分中小学书法教学的实际状况,亦与任课教师有过交流、互动,感到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下,很多学校都按要求加强了硬件建设、开设了书法课程、组建了书法兴趣班,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却良莠不齐,难以尽如人意,其中的原因是多层面的,而对临摹教学要点把握的偏差与教学投入不足,诚然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养成《纲要》提出的核心素养的瓶颈所在。因此,围绕《纲要》提出的要求,加强教学研究工作,从书法艺术与书写技能训练的基本规律出发,结合学生不同年龄段心智的特征,思考临摹教学的要点,设计系统的教学方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观察习惯是基础,掌握观察方法是门径

《纲要》提出:小学低年级学生要“会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书写力求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正确的观察是进入书写训练和书法赏析的基础,必须在学生起步阶段加以正确引导,一是培养观察习惯,二是掌握观察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接触汉字,更多的是关注其书写的规范性,对汉字字形的观察往往止于基于规范性的对与错,而不去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更不去问怎么能产生“形体美”。因此,引导学生在关注规范书写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观察、感受字形的美感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这不仅仅是书法教师的事,根据《纲要》的精神,语文课教学时应有机地融入,其他各科教师也应有意识地适时加以引导。

观察习惯的养成、观察能力的提升,需要环境的熏陶,更需要方法的指导,这应作为临摹课程的基础和要点,临摹课程的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字“拆开来”看,比较笔画、部首之间的长短、曲直、聚散、奇正、体量、位置等细微关系,需要指出的,一是这样观察方法的训练对于低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结合学生不同年龄段心智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有效地加以鼓励与引导;其二,要认识到《纲要》中提及的“借助习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的局限,适时适度运用习字格。低年级学生书写训练中“习字格”的运用,犹如小孩蹒跚习步时的“学步车”,虽有一助之效,但过度依赖则对后续学习的深入产生障碍,运用“习字格”是将字的笔画与字格的辅助线加以比较,容易形成机械性的定位而不去深入感受笔画、部首之间的关系,也难以进一步体会字的形体美与笔画、部件组合关系的内理。

对汉字形体美的把握还有赖于分析、体验与观察的相辅相成。《纲要》提出书写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是对汉字形体美的把握,从感受形体美到认识其所以美的内理到举一反三地处置结体,需要有机融合对汉字形体美的分析、体验与观察,而不是一味地在观察基础上的机械的记忆,我们常看到有些学生临摹时字形像模像样,离开字帖则不知所措,或者对字帖原有的字能有记忆而不知变通运用,这是缺少分析与体验使然。例如,左右的揖让关系是我们把握汉字形体美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体验部件的重心偏移变化,明白就楷书而言,一个结构独立成字重心的稳定与作为部件存在时重心偏移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通过例字可分析、体验左右结构字中左边重心右移、右边结构重心左移的特点。再举例验证,我们会看到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是楷书结字的一个规律,进而引导学生以此规律来分析、体验常见偏旁部首的结字特点。如“木”,在左边则撇长捺短(反捺)重心右移,在右边则撇短捺长重心左移,独立成字则撇与捺要平衡;“纟”最后一挑是不能右边长出的,因为在左边的结构重心是要右移的;左边的“贝”撇可放开而右点一定是呈纵态向下不可右开,否则重心不偏右;右边的“欠”一定是撇收捺放重心左移的……如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分析、体验,对左右结构进行梳理,则可明白左右揖让关系的道理,对左右结构的结体规律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进而可以举一反三地处置。与此同理,我们还可以做上下承覆关系的专题分析、做量的变化与重心体势关系的比较,如此等等。

对汉字形体美的感受和处置能力是书写技能的重要方面,是《纲要》提出的课程教学的核心素养,我们需要以能力提升为目标,从源头即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分析与体验的引导和训练,围绕这一主旨展开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设计,是提升临摹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二、对笔法的分析和运笔动作的掌控是由临摹走向“自运”的关键

《纲要》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比较熟练地掌握毛笔运笔方法,能体会提按、力度、节奏等变化。”以及后续初中阶段的“积极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在现实的教学中,离开字帖不会运笔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关注对运笔动作的理解与掌控,或以笔画形状与字帖的貌似为目标而形成“描摹”的书写状态,此舍本逐末的现象在实际临摹教学中不是个别案例。

自古以来,书家对笔法尤为重视,笔法是书写的“核心”已是共识,历代书论的论述给我们提供了多维的参考。清人徐谦在《笔法探微》“总论”中说:“盖笔法者,笔之运动法也,不动不足以言笔。”接着列举了笔法“七病”,其中即有“偃笔描画,以求形似”之“做字”一病,欲免此病,“必求笔之动法”,接着对笔之动法解析道:“及其动也,真力始生,真力既生,变化莫测,此最善言笔法也。又动者,有所动,有能动。不谙笔法,则不所动;笔不入纸,则不能动。笔之起止行程,此所动也;笔著一点,空际引伸,与外力搏,此能动也。明董其昌喻以‘撑急水滩船’,即能动之意。舟人以篙端点石齿,喻笔入纸:以篙末着肩际,喻执笔。如是撑船,风水相搏,而篙动喻笔之动,此善喻能动也。凡为书家,笔无不动者,惟动力有大小,而优劣判焉。此则天资所限,非关人力也。笔法示人以所动,而能动则存乎其人,惟学者深造而自得之,斯可尔。”从动作的角度论述笔法,实为解人之言,“如见挥运之时”,方可通古人之消息,一如王铎题米芾大字行书《吴江舟中诗》所言:米芾“深得兰亭法”与“不规规摹拟”之意。

《纲要》对中小学临摹书写教学的要求,虽没有徐谦所言之精微,然其理相通,无论硬笔还是毛笔的书写训练,教师应抓住运笔动作之关捩,引导学生以细微体察字帖为基础,分析笔之所动、体验笔之能动,力戒描摹画形的临摹,要鼓励学生在分析、理解笔法的基础上大胆挥运,一步步向字帖贴近,一旦能与字帖印合,则记住运笔的动作、力量等要素,这是临摹过程中要培养的重要书写能力,也是临摹走向“自运”的津梁。当然,这需要教师的耐心启发与引导,很多隐藏于笔画内部的运笔要素需要教师创新教学设计揭示给学生看,比如,凌空取势、笔入纸的方向、运笔过程中锋势与力量的转换、发力点的体验等等,这些要素是机械的描画难以企及的,这需要学生全身心地融入书写过程,由形及理,明理而自运,内心随着运笔的起伏而律动,一如姜夔所言“如见挥运之时”,如此心手相师,学生的心智自然也会得到启迪,其意义不止于书写训练之一隅。

三、做好教学研究、创新课程设计是要点亦是难点,任重而道远

上述有关临摹课程的两个要点和若干要素,是围绕能力提升的核心思考,诸多要素的落实,既要求教师有专业的知识与实践能力,更要求教师不忘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推进书法教育之初心,紧扣《纲要》所提出的核心素养,加强教学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智特征,梳理技法要点再加以分解,设计成若干体系清晰、循序渐进、目标明确的训练单元,使学生进行临摹训练时明晰每一个练习的目的、目标、重点和难点,知其所以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迈出每一步,进而积跬步以至千里,这是新时期中小学书法教育对我们从业者提出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从对岸走进书法,“如见挥运之时”般的体验笔画的律动和字形生成之美,进而有感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大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需要主管部门的推动,更需要教师们的奉献和智慧。

J292.1

A

1005-6009(2017)77-0019-03

李文灵,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江苏淮安,223001)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篆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书法协会常务理事,南京印社社员,淮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猜你喜欢

形体美运笔笔法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写意青蛙
字钉运笔
几多笔法写思情
笔法与临摹
俱天成,极奇妙!——闲聊画面石的独特笔法
学习书法如何运笔
利用字理图创设情境进行象形字教学的策略
公共教学中健美操课程与大学生形体美塑造的整合研究
小篆的特点和基本笔法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