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文化的传承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书法教学指导探求

2017-12-14葛艳青

江苏教育 2017年77期
关键词:笔画书写汉字

朱 俊 葛艳青

为了文化的传承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书法教学指导探求

朱 俊1葛艳青2

汉字的“躯壳化”让汉字的文化意蕴被弱化直至消失,书法传承出现了文化“曲结”,在现代与传统的夹缝中从文化高位上“跌落”。文化视野下的书法教学实现从文字意蕴向文化视角的延伸,从书写技能向文化素养的拓展,担负着从吸纳文化向传播文化提升的任务。

文化视野;书法教学

汉字是传承文化的命脉,书法是心灵的艺术,是汉字书写者的“心电图”,是中华民族审美思维“根”的凝聚。

一、书写能力:不能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渐行渐淡

汉字,只是被“嫁接”的符号,它的文化意蕴和生命意义由于不被认知和理解而被大大削弱,致使有情有义、有形有体的汉字仅仅沦落为“躯壳化”的符号。这对文化的传承、国家的发展将是致命的打击。汉字书写被淡化,导致了汉字被淡忘。难道汉字书写真的会成为一种历史,在社会的发展中会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难道汉字书写真的会成为一种记忆,在电脑的便捷前显得一无是处?鼠标和笔杆,一个带有工业特征的快捷效率,一个带有感情色彩的优雅恬静,怎能取代?没有了书写时的遣词造句、推敲琢磨和逻辑推理,于是,养成了思维的惰性。没有“妙笔”焉能“生花”?书法教学传承着一份民族精神,寄托着一种文化传承,铭刻着一份文化记忆,渗透着一股文化力量。如果把时代前进过程中淡化书法的现象称为文化的“曲结”,那么,她曾经陷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夹缝中;如果书法教学从文化高位的跌落过程开始加剧……那么,汉字的文化意蕴将被弱化直至消失。

二、书法教学:文化视野下的精神传承

郭沫若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一席话道明了书法的实用价值。针对中小学普遍不够重视书法教育的状况,教育部的一位负责人曾经坦言:“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备熟练的书写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无论是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核心素养考虑,写好汉字都大有裨益。

小学生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至少应该把字写得端端正正,绝不能把“书法”这门课完全荒废。小学阶段是一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对汉语文化情感的培养还是书法技能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再内化于心这样一个反复“锤炼”的过程。

(一)从文字意蕴向文化视角延伸

1.趣——兴趣的激发与引导,在汉字文化的讲解中,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神奇和有趣。

(1)讲述汉字的故事

汉字从诞生至今,她形体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充满了神奇,但长期以来,我们都进行着机械的汉字教学,对汉字中“字”的知识没有过多加以解释,使得充满生命活力的汉字变成一个个呆板的符号。瑞典的林西莉女士在从事汉字教学的近40年里发现,对汉字的结构及早期的形式讲授得愈多,学生越容易理解、记忆和写好这些汉字。在从事书法教学时,笔者也发现当我神采飞扬地讲述一些字的来龙去脉时,学生的反映和平时完全不一样,他们的眼睛充满一种“攫取”的光,对汉字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

在教学书写“人”字时,笔者讲述了“人”字的由来及由“人”变化而形成的一些字:古代的“人”字,像侧面站立的人形,身体略躬,手臂微垂。不管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称人。凡偏旁为人的字,都与人体或人的行为有关。

而一个人走在前,一个人走在后,这两个人前后相随,就形成了“从”字。

“北”古时像两个人相背而立,北的本义是“背”,北用于表示北方以后,又加“月”(肉)旁形成了“背”字。

“比”像两个人一前一后紧挨在一起,比的本义是靠近、连接。唐代王勃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有“比”,它的意思是天下的知心朋友,虽远在天边,却好像紧挨在一起的好邻居。

如此的汉字教学、书法教学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喜爱祖国文化的窗户。

(2)讲解字体的演变

中国汉字从她诞生至今在朝着简化与实用的方向发展,无论是结绳记事还是刻符绘意,抑或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到楷书的发展变化都记载着历史,在教学“马”字书写时,笔者为学生讲述“马”的字体演变史及其特征,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书写积极性,将“马”写得有模有样。

早期甲骨文

晚期甲骨文大篆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3)辨析词语的来历

在教学“东”字书写时,笔者还连带教学了“西”字,让这对反义词同时出现,更主要的是讲述“东西”的汉字故事。

“东”“西”原本是表示方向的,那我们在说上街“买东西”时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原来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古时候表示方向的“东西南北中”和五行“金木水火土”有相互对应的关系,人们拿着竹篮上街买物品,大家看,“金木水火土”哪些能放在竹篮里装着走回家而不会漏掉呢?聪明的学生立马反应过来,只有“金”和“木”能装在篮子里。那表示“金”和“木”的是哪两个方向呢?学生恍然大悟:是“东”和“西”,所以古时候去买物品时说成“买东西”,大家明白了吗?但表示方向的“东”和“西”与表示物品的“东西”的读音有点不一样哦,学生也试着读了出来,那我们现在就来写好“东西”,学生拿起了笔,在教师的指导下一笔一画地认真书写着。

故事用时不长,但是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创设书法的情境

儿童天生活泼好动,交感神经容易兴奋,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比较短,播放轻柔的音乐能有效地让他们安静下来,投入到书法当中。在书法教学时,教师可以播放《春江花月夜》《高山流水》等古典音乐,利用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悠扬的旋律中放松心态,调整呼吸节奏。静下心来写好每一个字,让汉字穿越千年历史与音乐对话,会古思今。

2.志——志趣的磨炼和砥砺,在个性品质的养成时,让学生体味书法的内涵与韵味。

(1)从学书法领悟做人道理

古人说“字如其人”,为何这样说?一个人的字就是一个人的脸面,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在纸上的流泻。无论你是学过书法还是没学过书法,无论你的字美观与否,它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同一个老师的学生,也不可能写出相同的字来,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东西。所以警察根据人的字创设了“笔迹学”,通过笔迹特征来抓捕和审查罪犯,因为每个人的字都能代表他的想法、性格、气质,这些都能从你写的一笔一画中反映出来。

和学生说完这段话,我们开展“认认真真写好方块字,老老实实做好中国人”活动,学生书法更认真了,练字的劲头更足了。也许,学生还不能发现书法这里面的深层学问,但这颗稚嫩的心已被打开……

(2)从书家的故事汲取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让学生产生趋同的心理,并且在日常表现出正同化的趋向,在思想、行为中规范自己,使自己越来越接近甚至超越榜样。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不能在很长时间内控制自己做一件事情,常常会分神或被外界的事物吸引。而练习书法又是需要不断重复相对比较枯燥的行为。因此,给学生讲书法家练习书法的故事,激发他们练字的信心和恒心,促使他们在心理上向这些书法家学习。例如,王羲之练字入木三分,王献之练字池水尽黑,张旭练字埋笔成塚,怀素以芭蕉练字成名,欧阳询观碑三日不回……这些书家的故事不仅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还激励学生写好字的强烈愿望。

(二)从书写技能向核心素养提升

1.导——习惯的训练与养成,在视觉观念的培养上,让学生寻找汉字的空间美学。

(1)书写双姿的引导

双姿即坐姿和拿笔的姿势。学生书写时,多是拿起笔来就写,不停地写,写完就结束。对学生的握笔姿势,教师要提醒学生多握少写,掌握姿势比蛮力书法更重要。学生握笔的姿势与他们的生理特点有很大关系,由于学生的手腕骨还没有同横膈膜结合起来,他们的手部关节的骨化过程还没有完成,手部的骨骼肌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在用笔的力度、控制上会出现和预想的笔画有偏差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做手指、手腕、手臂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活动指、腕、肘关节,锻炼与其相关的肌肉群的运动,使得学生手部的灵活性与控制能力能够进一步提升。

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双姿,可以利用“一尺、一寸、一拳”“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等简单的口诀进行正强化训练。习惯是长时间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所造成的动作和心理的趋向。教师要经常提醒和监督学生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在起步阶段要放慢步子,少写多查,自写自查,互写互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形成好的书法姿势。

(2)字形结构的观察

当前的书法教学忽视最多的就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汉字结构的象形特点和她的表意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字的最显著的特点。汉字的构造带来了一个个具体而又丰富的审美空间。庞德《论中国书面文字》认为:每个中国人在纸上写的字实质上都是组合的图画。如“东”字,意味着太阳在树丛中悄悄地升起,这就是汉字构架间蕴含的不同意象和汉字视觉效应的独特魅力,汉字的空间性使之具备了一种价值、一种目的、一种艺术生命。

观察笔画的造型美。“点点如桃,撇撇如刀,横如策马用缰,顿如高峰坠石,撇如竹篾掠发,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一波三折,斜钩如百钧弩发……”这些精辟的概括,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基本笔画的理解,在教师的示范书写和讲解中还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观察字形的空间美。在“人、大、天、册、策”等字中引导学生观察字的对称造型,由此想象人的造型、建筑造型、器物造型,学生会更深地明白汉字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字在人类进化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在“三、川、美、丰”等字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笔画的平行美。在“日、富、图、间、里”等字中引导学生观察笔画之间空间分布的匀称美,分朱布白的空间美。在“汗(三点水的流动美)、仄(厂字的包容美)、北(相背)、母(稳定)”等字中观察汉字的势态美。当然,每一个汉字都不是孤立的一种美,她具有美的多样性,从观察字的间架结构开始就是让学生对汉字字形的类绘画性的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2.练——技能的训练与强化,在点画结构的推敲下,让学生抒写汉字的生命灵性。

(1)教师范写:放样子

古代书法教学讲究家学渊源、师门传承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一个笔画静止地停留在纸上,你不一定能发现她的美,当你看到别人拿笔书写的过程时,才会发现书法那一份独特的韵味。书写中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是瞬间完成的,却赋予她空间美和时间美的生命张力。书法是“无声的乐,无动的舞,无言的诗,无色的画,是书写者的‘心电图’”。教师对汉字的范写是学生写好字必不可少的因素,只有当教师给学生示范整个书写过程以后,学生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笔画的来龙去脉,知道怎样才能表现较为美观的笔画,在勤加练习过后定能写出美的字来。学生的模仿能力会让教师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2)学生临写:得技法

学生临写的作用有:首先,加深了学生对字形的记忆。研究表明,一个新的汉字至少要在脑中或眼前出现多次,才有可能记住它。那书法在一笔一画中更能加深对汉字的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般人大脑中贮存的信息有85%左右来自视觉,而只有10%左右来自听觉。因此,同为形式媒介,视觉艺术的容量更容易储存在脑中;其次,书法还是一项技能,它不仅考验着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还是学生对所学书法能力的一种客观的表达与再现,是把字写正确、美观的最重要的训练形式。

空间观念重在形成。在学生初学临写阶段可以利用字格强化学生对空间的体认,准确把握字的笔画长短和间架结构。在实际的教学中,田字格、米字格、回宫格、九宫格都可以,个人以为,字格无高低优劣之分,它们只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书法的一种媒介。才开始教学书法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范字在字格中的位置,它的大小、长短、曲直等都需要慢慢地去临摹、修正,待到熟练以后,可以由精细的字格向简单字格(口字格)过渡,让学生凭自己对汉字间架的观察和理解来书写,更进一步就是丢掉字格,在横线格上书写,到最后可以不借助任何线在一张大白纸上能写得横竖成行、美观耐看,此时学生的空间观念应该是很强的,可谓“纸上无格,心中有格”。

重点笔画强化指导。在教学中面对学生写不好的一些难写的笔画,要多写、多练、多示范、多讲解。如“浮鹅钩”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难写的笔画,转折处要写得自然圆转,横钩部位要写得长而有力,如浮在水上的大白鹅。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带领学生找准起、行、收笔的关键点,然后再将其带入具体的字中进行范写指导。其实,学生在很多时候,不是不想把字写好,而是不知道如何写才能把字写好看,怎样的字才是好看的字。教师此时在关键部位的点拨和指导无疑于醍醐灌顶,给学生豁然开朗的感觉。

同类笔画同中有异。每一个汉字都是由几个基本的笔画组成,写好基本笔画是基础,但汉字还注重笔画之间的组合美,在长短、曲直、正斜中尽显汉字的魅力。如教学“美”字,不仅要求学生观察到三个横画的平行,更要关注到三个横画的长短变化。教学“反”字时,让学生认识到三个“撇”之间的关系,理解平撇、竖撇、斜撇三种撇画构成,是写好这个汉字的保证。学生常常认为那就是撇,而缺乏了对不同撇的比较和运用。如此类推,可以让学生感觉到汉字就像人,长短、曲直、正斜不正像人有各种各样的姿态吗?又是一个“字如人”。

异字形近异中求同。书法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比较鉴别的能力,还要提高他们概括推理的能力。对于“辩、辨、辫、瓣”这一类的形近字,关键要指导好相同部位的写法,以此类推。对于“里、理、厘”“利、莉、梨、俐”这一类的字,要重点指导学生相同字作为偏旁,在不同字中作为构字部件如何变化以及为何这样变化的道理,为了整个字的美观而进行避让、挪位,这其实和我们要懂得谦让是一个道理。

字理归类举一反三。可以借助形声字的特点,对相同的偏旁部首进行专门训练,让学生体会该偏旁在同一个位置该如何写,在不同位置又该如何写。如耳朵旁,在左边时,居中间,竖为垂露;当它居右时,位置偏下,竖为悬针。对于相同结构的汉字,也要进行比较类推,如上下结构中就有上窄下宽的,有上下均分的,有上宽下窄的,当学生掌握了相同结构的字的比例关系后,也就能做到“下笔有由”,由此及彼,而非盲目了。

高频汉字重点突破。所谓高频汉字就是那些在平时工作、学习、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汉字。根据调查,有关部门根据汉字的使用频率将汉字分为100个常用高频汉字和200个常用高频汉字等。因为这些汉字出现的频率高,写好它就显得非常实在了。对于“的”等高频汉字,教师应该重点突破,强化指导,在写好它的基础上,进行同结构、同笔画汉字的类推。

(三)从吸纳文化向传播文化拓展

1.赏——审美的培养与锻炼,在品评赏析作品中,让学生欣赏汉字的生命体征。

书法属于造型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思维。

(1)学会欣赏:审美能力的培养

书法与其他视觉造型艺术一样,具有共同的美感因素——视觉张力。视觉张力一方面表现为审美主体(欣赏者)的直觉感受力,一方面表现为“张力样式”(写出的字)自身组织水平、表现意味,即“形”的表现力。对于书法而言,视觉张力的样式主要体现为“点”和“线”,欣赏书法也就从欣赏点线(字的基本笔画)开始进而上升到形式构成(字的结构造型)。为此,教师先指导学生整体把握作品的基调,是典雅还是庄重,是秀逸还是严谨?然后从欣赏点线的基本笔画是否自然、流畅、准确、到位到欣赏结构的合理、匀称、端庄,最后欣赏整体作品的和谐、自然、生动,完成从“整体—局部—整体”的欣赏审美过程。

(2)赏析作品:审美能力的提升

赏名人名作。古代和现代书家的名篇佳作无一不是其生命的结晶,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书法佳作,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书家名作,增进对祖国文化的了解;而且提高欣赏鉴别能力,受到美的熏陶,陶冶情操,提高审美境界。

书法的视觉张力与情感密切相关,正如垂线使人产生肃穆,水平线使人感觉宁静,曲线流动活跃一样,书法作品是书写者的生命在纸上的舞蹈。例如,欣赏王羲之的《兰亭序》让人感受到潇洒自如,一股君子之风扑面而来;审读颜真卿的《祭侄稿》让人感受到满纸悲愤之情从胸腔喷涌而出,而他的《颜勤礼碑》则使人感受到盛唐的庙堂气象,刚正博大;欣赏文徵明的小楷,让人感受到它的挺拔劲秀,可爱喜人;欣赏张旭的狂草可以感受到它的连绵起伏,一泻千里;《灵飞经》则又把人带入到一个宽博散淡的境界……至此,学生也感受到了汉字的美,不同字体、不同书家、不同作品的不一样的美,提高了对美的差异的认识,扩大了审美视界。

赏同学佳作。从身边同学的书法作品中挑选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赏析,能提高全体学生的书法兴趣,让他们感到书法并不是高不可攀,写好字并不难,榜样就在身边,缩小了与榜样的心理距离,让目标变得贴近现实。欣赏同学的书法作品和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要求不能一样,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哪怕一个小小笔画写好了也要进行表扬评鉴,再从结构、章法中,找出学生可圈可点之处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热情。当然,对于学生书法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客观、耐心地指出,并加以指导。

赏书法录像。电脑等电教媒体由于方便快捷效率高,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电教媒体的直观性演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结构,重点笔画的写法,书法的速度与节奏,书法的正确坐姿与握笔姿势……电教媒体的可重复性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方便。引导学生欣赏书法录像,可以放松书法时脑部和手部的紧张,缓解疲劳,提高书法效果。

2.评——价值的体现与提炼,在鉴赏与判别作品时,让学生明悟书法的成效与得失。

(1)评讲:明是非

评讲学生的书法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白哪儿写得好,为什么好,便于学生在以后书写时注意。评讲书法作品可以分为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形式。评的目的在于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自评可以反映出自己对于书法水平的认同和理解程度,帮助自我提高审美欣赏水平。互评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班级所处的书法水平,以及对鉴赏能力的一次真实考验,激励自己,取长补短。师评比较权威地解决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和困惑,为学生大面积提高书法水平提供了现实依据,让教师在教学时能够有的放矢,更加游刃有余。师评还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家长评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书法水平,以便更好地监督和提醒学生把字写好、写漂亮。

(2)评比:知得失

教师可以不定期地举行一些书法比赛,既调动学生的书写热情又检查了学生的书法水平。书法比赛可以分为指定具体内容和自主选择内容。指定具体内容学生可能会遇到没有写过的字,这是对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检验。自主选择内容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检验平常教师指导内容的练习效果,也是对学生信心的激发。一段时间过后,可以提高比赛难度,给定陌生的内容在限定的时间内(正常够写的时间)完成书法作品,这是对书法水平的严格而真实的考察,也是对书法教学成果的检验。

3.践——实践的检验与锤炼,在综合能力的展示下,让学生传播汉字的文化价值。

新课程标准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对于书法教学来说,也不例外。

(1)参观书法展览

带领学生参观各种书法展览,能够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激发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2)布置文化长廊

让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书法作品张贴在文化长廊中,既是对他们书法水平的一次检测,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展示锻炼自己的机会。

(3)编辑出版小报

编辑出版手抄报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展示,不仅有书写水平、排版能力的检测,还有对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检测,遣词造句能力的锤炼和写作水平的展示。

(4)创作书法作品

引导学生创作书法作品,是在写好常用字基础上对其进行作品意识的锻炼,可以让学生互换书法作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也可以让学生将书法作品以礼物的形式赠送给别人,激发自我的成功感。

(5)寻找生活资源

生活是活水源头,引导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寻找美。可以让学生注意匾额、题字、古迹等,去揣摩体会这些书法作品中的构成美与形式美。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魂魄,她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之中,滋养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书法不仅是在纸上写出正确美观的汉字,更是透过汉字看到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的复兴。在笔尖和纸张摩擦发出的“沙沙”声响中,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在传承和发展,在民族千年文化的梦想和呓语中,笔尖下必将汩汩流淌出新鲜的活力。

[1]朱建华.写字的感觉正被忘却[N].中国教育报,2008-02-23(004).

[2]王智杰.“躯壳化”正让汉字面临文化危机[N].中国教育报,2008-05-03(004).

[3]葛英会.文字的故事[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E].2012-05-17.

J292.1

B

1005-6009(2017)77-0055-06

1.朱俊,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新城校区(江苏淮安,223001)教师,一级教师,江苏省“教海探航”杰出水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淮安市语文学科带头人;2.葛艳青,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长征校区(江苏淮安,223001)教师,一级教师,江苏省“教海探航”杰出水手。

猜你喜欢

笔画书写汉字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找不同
一笔画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