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低年级儿童用钢笔写好汉字的试验报告

2017-12-14张红耘陈树民

江苏教育 2017年77期
关键词:钢笔铅笔书写

张红耘 李 晨 陈树民

指导低年级儿童用钢笔写好汉字的试验报告

张红耘1李 晨2陈树民3

长期以来,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一直都是使用铅笔,这已经成了一种传统的习惯。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使用铅笔与使用钢笔相比弊端很多,不仅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而且一种地影响视力和手指骨(主要是右手的食指)的正常发育。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进行指导低年级学生使用钢笔书写的试验。试验过程中注重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根据钢笔构造的特点(主要是笔尖),抓住几个主要问题,冲破“惯性思维”的“樊篱”,细致耐心地指导。试验结果证明:小学低年级学生用钢笔书写不仅可行,保健、环保,书写效果更好、效率更高,而且书包也更轻了。学生和家长都很满意。用钢笔书写为广大学生写好中国的汉字、学号母语带来福祉。

调查研究;问题导向;具体指导;有效;福祉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写好汉字是一个人基本文化素养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毫无疑问,要达到这一要求,跟书写的工具有直接的关系。有句古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是长期以来,在这一方面很少有人关注和深入研究过。我们研究这个问题,主要是基于看了下面一些媒体报道产生的联想——

《南京日报》2016年1月19日的报道:《黄惇:书法能力退化是对中国文化的毁损》。标题下,一段提要的文字:“……中小学轻汉语、重英语等现象,已经让现在的国人汉字书写能力严重退化,这是对中国文化的毁损,必须尽快扭转此现象。”

《金陵晚报》2015年10月10日报道:《南京学生写字越来越丑?练字要从娃娃抓起。》

《工人日报》2016年5月11日报道:《我省中小学生近七成戴眼镜》

《现代快报》2016年3月10日报道:《老教师托快报记者带话上两会:孩子们的视力,不能再这么降下去了!》

《文汇报》曾报道:《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瘦身”》“识字量从350个左右降低至296个”“写字量降低至118个”“只要在田字格里描写,无默写要求。”

《现代快报》2015年1月26日第一版报道:《想想你有多久没有用钢笔了》,标题下面有三行字的提要:“相比中性铅笔字,钢笔省钱环保还有范儿;省政协委员建议,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应带头使用钢笔,少用中性笔。”不仅如此,该报道还精心设计了两幅图,配上了相应的文字,具体计算了使用钢笔和中性笔的“经济账”和“环保账”。

“汉字书写能力退化”“学生写字越来与丑”“孩子们的视力不能再这么降下去了”,一学期“写字量降低至118个”……这都是当前语文教学中活生生的事实、现实。形成这些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我们的观察和研究,尤其是小学低年级,与学生写字的书写工具有直接关系。

《现代快报》很现实、很形象的报道,政协委员的倡议又一次打动了我们的心,决心进行一次学生使用钢笔书写的试验研究。以该校仙林湖校区一年级四班34名学生为对象。试验从一年级下学期,2016年4月2日开始,到2016年6月30日结束。两个多月的时间,为第一阶段。该班第一学期按照传统习惯,使用铅笔书写。第二学期又经历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四月份开始换用钢笔书写,到学期结束。这样学生和家长都有切身的体验,可以有一个比较,有利于科学地得出结论。为避免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我们事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论证。

一、试验过程

在试验过程中主要做了几方面的事:

(一)召开学生家长会,说明试验的目的,希望家长支持配合

家长会的内容主要说明孩子从小学会写好汉字对他们成长的意义,着重说明书写工具与孩子写好汉字的直接关系,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指导得法,书写工具合适,会促进孩子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指导不恰当,书写工具不合适,不仅徒然耗时、加重负担,而且会产生负能量。希望家长积极支持配合。最后申明:这是一项试验,如果家长认为不合适,您的孩子还可以继续使用铅笔书写。

(二)通过班会、早会时间,向学生具体说明试验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学生是试验的主体,要让他们懂得试验的目的、要求和具体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及时反映真实的情况,便于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试验开始,首先向他们介绍钢笔的构造特点和性能。教师以一支钢笔为“教具”,一边拆开,一边抛出问题,一边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例如:“钢笔有一顶漂亮的帽子,它是干什么的呢?”“怎么给它脱下,又怎么给它戴上帽子?”

例如:“钢笔的水从哪里来的呢?我们写的时候它为什么会自己流出水来呢?”

例如:“看看笔尖,它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怎样使用它,保护它,不让它受伤?”

学生七嘴八舌,兴趣盎然,从而掌握了钢笔结构、制造的特点。因为了解了这些特点而懂得使用的方法,并能说出让教师意想不到的发现。

(三)抓住主要问题,具体有效地耐心指导

我们具体分析铅笔改用钢笔书写,问题并不复杂,也不是太难掌握。首先,铅笔、钢笔都是硬笔,书写时学生的坐姿、习惯、要求完全是一样的。第二,握笔的方法,基本上也是相同的。第三,特别是书写的具体内容,字体的笔画、间架结构也是相同的。

不同的只是因为铅笔、钢笔制造的特点而产生的,铅笔是石墨烧制的,很是坚硬;钢笔的笔头是金属薄片制成,富有弹性,这也正是钢笔的优势所在。根据两者不同的特点,在指导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住了三个问题:

1.轻松自然握笔,改变握笔太紧、下笔太重的毛病。

我们分析,因为铅笔笔芯是石墨烧制,非常坚硬。要靠笔头与纸面的摩擦,方能在纸面上写出笔画,所以学生书写一定要使劲才行。因为学生年龄小,手指、手腕发育都很稚嫩,控制能力差,这样日复一日,小手越抓越紧,手指的位置越抓越低,劲越使越大,头也不自觉地越来越低,严重地影响视力,食指关节也受到伤害。这是铅笔书写给学生造成伤害和不便的核心之源。因为从幼儿园开始如此握笔,加上入小学又未及时矫正,这个问题很严重。仔细观察学生书写的实情:学生并不是在写字,而是在咬紧牙使劲地刻字。结果刻出来的字很死板,作业本纸面被刻下深深的痕迹,手摸上去好像是盲文一样,有时作业纸还会被划破。更惨的是因为学生的手指骨骼发育不成熟,伤害严重的,食指甚至会失去功能。

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我们除了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进行研究。还专门到儿童医院向骨科专家请教,找到了根本的原因:学生年龄小,长时间的过度用力造成是手指反曲(向外侧弯曲),使得手指上的“指深屈肌”一直处于拉长状态,弹性形变丢失,在放松状态下收缩力减小,以至于失去了控制手指弯曲的能力,进而失去了控制力。

为了矫正这种毛病,教师采用了多种办法,及时地提醒,还让他们做一种放松手指、手腕的操,有时手把手地教,坚持不懈,情况有所改变。

2.灵活运笔,改变抓笔太死的毛病。

我们分析:从具体书写技能的角度看,铅笔与钢笔书写最大的不同是:如前所说,铅笔的笔芯是石墨烧制的铅条,坚硬,靠使劲与纸面摩擦而写出笔迹;而钢笔的笔头是金属制成的薄片,笔尖由细细的两小瓣合成,它的特点是很有弹性,手指稍稍下按就能自然张开,再轻轻一松手,立即自动复原。只要掌握了这一特点,就能轻松写出笔锋。这是钢笔与铅笔的根本不同之处。两者比较:前者要使劲地摩擦走动;后者只要轻轻地滑动,这就要求灵活一点,不能死板地刻画。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特点和技能,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了解钢笔尖的特点:课堂上教师手里拿着钢笔的笔尖,放在自己大拇指的指甲上(这样观察更清楚),做着按、提的动作,走到每个学生的座位,让他们观察按、提的变化。学生一看,感到很好奇,而后再让他们用自己的钢笔尝试、体验。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示范书写,让学生逐渐地学会了灵活地运用技巧,从而使写出来的字开始“活”起来了。

3.保护学生积极性,改进书写作业的评价方式。

“钢笔书写不能擦,不适合低年级儿童。”在大量的调查中,教师、家长普遍持这样的看法。铅笔问世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的唯一好处就是“能够擦”。人们用它,多少年来已经成了一种传统的习惯。后来,人类又发明了钢笔,这是一大进步。为什么这项成果不能为广大的儿童分享呢?就是因为,它与铅笔相比不能擦。难道这个传统的习惯就不能冲破吗?我们也一直为这个问题而倍感纠结。为此还特地请教过南京市书法家、特级教师齐昆老师。他认为:“不能擦,是好事。”我们经过分析研究,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不能擦并不是坏事,这个问题具体的分析如下:

首先,学生书写过程中产生“想擦”念头并不坏,学生是在写好之后再观察,发现写错了或者写得不理想时,才产生了擦的念头,这是好事,应该肯定、表扬。问题是教师的评价方式要改变。我们教育学生:首先动笔之前要仔细观察字形,看清之后再下笔。写好之后再看一看,如发现写得不对,或者写得不够好,这时不要用橡皮擦,而是在原字上做个记号(打个“X”),在后面重写一个。这样教师在批改时不但不批评,而是在学生重写的字下打一个“☆”,有时还在全班点名表扬。

这个“政策”一施行,很管用。解决了多少年来认为钢笔书写不能擦的一大障碍,收到了积极的成效。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有时候要想办成一件事,必须冲破惯性思维的樊篱。

(四)举行了一次“亲子互动”书写活动

在一段时间的尝试之后,教师发现学生的发展情况很不平衡,这并不奇怪。为了收到实效,我们举行了一次“和爸爸妈妈一起写钢笔字”的活动。全班学生分成两批,时间在放学之后,现场让孩子书写,家长一旁观察,教师分别到每个学生的座位上,一对一地“诊断”。做得好的孩子充分肯定,做不到位的给予示范、矫正。事后家长普遍反映这次活动收获很大,不仅孩子写字更认真自觉,家长自己也学到了很多如何写字的知识。

(五)学期结束后,全班举行了一次钢笔书写比赛

二、试验报告

为了全面、具体、真实地了解试验的情况,我们按照预定计划进行了一次调查。事前拟定了一份具体的调查提纲,以问卷的形式请家长们如实填写。全班34人,有效答卷34份。现按提纲顺序,分别统计、归纳如下:(内容标题尽量引述家长的原话)

(一)总的评价

1.“根据观察比较,您觉得孩子书写作业用钢笔好,还是用铅笔好?”

全班34人,全部认同孩子使用钢笔书写。

2.请让孩子说一说:用铅笔和钢笔写作业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请帮孩子记下他们的原话)

(二)关于用铅笔书写问卷调查

1.“根据您的观察比较,孩子用铅笔书写有哪些好处?”

(1)“写错了容易擦”“方便修改”“不用修正贴”:24人。

(2)价格低:2人。

(3)“书写规范”:8人。

2.“根据您的观察,孩子用铅笔书写有哪些弊端或不方便?”

全班34人,该项1人未填,总计提出了97项弊端或不便。下面略做统计、分析。

(1)“不卫生”:19人。

目前关于“三新”经济统计方面,由于起步较晚,相应的制度体系尚不健全,人员配置不足,对“三新”经济行业了解不深入,经费支持不够,组织力量相对薄弱,在统计规范、指标、标准、流程和方法等制度建设方面缺乏统一完善的规定,从而影响开展规范化程度。在统计调查方面,调查技术相对滞后,调查成本较高,调查方法创新性不足,造成增加了很多基层压力,调查对象配合程度不够,对“三新”统计内容缺乏深入了解,部门之间配合衔接度不够,从而增加了重复统计负担,加大了统计核算难度。

家长具体表述:“刨下的粉末弄脏书本”“反复擦”“垃圾、灰尘多。”“橡皮擦下的粉末细菌多。”

(2)“不安全”“刨笔刀危险大”:6 人。

家长表述:“铅笔含铅。”“铅超标。”“铅对身体有影响。”“有时使用刀削有一定危险。”

(3)铅笔容易断,刚写一会儿就要削:23人。

家长的具体表述:“铅笔容易断,经常要削。”“削笔麻烦。”“削笔需要时间。”

为了防止笔断,不得不准备几支铅笔。据不完全统计:全班每个孩子每天上学准备3~4支铅笔的有22人。5~6支铅笔的8人。个别还有准备2支的,10支的。

用铅笔都要削。有的家长表述:“孩子用刀削铅笔危险,每次都是家长帮忙。”

据不完全统计:全班孩子在家里做作业时,自己削铅笔的有24人,家长代劳的10人。孩子每次削铅笔花费的时间,最高的要花5分钟、10分钟。家长代劳的,有的几十秒,多则一两分钟。

据27人统计,全班每个学生上学期共用去27支铅笔。(说明:一年级上学期一开学几周学汉语拼音,相对来说书写机会少。有媒体报道,一学期正常情况要用40支铅笔)

因为一不小心铅笔会断,写出来的字也会粗细不一。要由粗变细,所以书写过程中要不断地换铅笔。习惯不好的孩子,丢失了刨笔刀、小刀,还会用铅笔头在地上不停地摩擦来使笔芯变细。

据不完全统计:每次作业,有的换1-2支铅笔;有的换3~5支铅笔,个别孩子还会换8次、“很多次”。还有时,“发现铅笔笔头太尖不好写,要先在本子上磨一下。”

(4)“下笔不慎反复擦”

家长的表述:“因为修改比较方便,缺少思考。”“经常擦,养成孩子依赖思想。”“依赖可以擦,认真考虑缺失。”“每次涂改降低作业书写效率。”“孩子多次擦,作业本被擦破。”“有时擦不干净被老师批评。”

据不完全统计,每次作业要擦3~5次的有7人;有的要擦10次以上。

(5)“浪费,容易丢笔头”:6人。

丢笔头的现象非常普遍。仔细观察统计一支铅笔实际的使用率:在削、刨过程中无谓的浪费,用到最后剩下的笔头甩掉,也很可观。一支铅笔的实际使用率并不高。

(6)“铅笔笔芯硬,手指用力比较大”:7人。

家长表述:“因为铅笔太硬,孩子书写必须很使劲,一使劲,笔芯就容易断。”“孩子手指骨骼发育还很嫩,用力抓,抓,抓,控制不住往下滑,严重影响视力。”

(7)“不能写出书法的笔画”:2人。

家长表述:“因为笔头硬,用力大,孩子书写时只能死死地刻。”

这两位家长提到一个本质的问题,从书法角度看,铅笔笔芯是石墨制成,很难写出笔锋。

(三)关于钢笔的书写问卷调查

1.“根据您的观察,孩子用钢笔书写有哪些益处?”

这一方面家长们的反映很多,内容很丰富。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1)有利于环境卫生。

(2)有利于节约资源。

(3)有利于节约时间。(提高课堂书写效率)

(4)有利于写好汉字。

(5)有利于保护手指骨骼。

(6)有利于提高自信心。

(7)有利于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8)有利于今后的学习。

(9)有利于减轻书写的负担。

下面我们摘引部分家长答卷的表述:

“钢笔书写,不可用橡皮反复擦,节省了很多的时间。”

“每天要准备好几支铅笔,太麻烦了,钢笔只要准备一支,省事多了。”

“一支钢笔体型小,携带也方便,孩子的书包也因此较轻了。”

“铅笔书写的时候手指要用很大力气,用钢笔写字不太费力气了。”

“钢笔书写促进孩子养成仔细观察、专注的好习惯。”

“书写过程中,不会担心笔会断铅,要削铅笔。”

“从小用钢笔书写,孩子有成就感。”

“知道不能擦,写字变得更慎重。”

“有助于提高注意力,书写正确率提高了。”

“相对于铅笔,钢笔书写可以保护孩子的手骨。”

“不像铅笔,钢笔可以循环使用。”

“钢笔吸一次水可以用很长时间,不像铅笔时不时担心要断要削,要换笔。”

“钢笔书写,渐渐地书写流畅,不像铅笔那样死刻。”

“钢笔写字比较有型,相对漂亮。”

“现在用钢笔书写,孩子提前适应钢笔书写,免得到了三年级又要折腾。”

“钢笔书写便捷。”

“只用一支钢笔,铅笔、橡皮、削笔刀也都不要了,这下子书包较轻了。”

2.“您的孩子在使用钢笔的过程中遇到哪些麻烦?怎么解决的?”

32位家长中有两位家长回答“基本没有”,3位家长未填,其余家长遇到的麻烦事,据统计,总共47件麻烦事,举例如下:

“开始握笔不习惯,写写后来习惯了。”

“不能修改,用修正贴。”该项有12位家长反映。

“弄得满手是墨水,用肥皂洗洗,慢慢地少了。”该项有4位家长反映。

“书写时,墨水浸到作业本反面,就换一种纸本。”该项有4位家长反映。

“开始使用钢笔,吸水不熟练,使用几次学会了。”

“有时会忘记吸水,就给他再配一支钢笔。”

“可以用可擦型的钢笔,书写时写错了可以随时擦。”

“有时钢笔不下水,就把钢笔拆下来清洗一下。”

三、试验结果

(一)学生用钢笔书写,优势显而易见

通过短短两个多月的试验,亲身感受,特别是反复看了家长关于调查的问卷,我们认为:只要教师指导得当,细心、耐心,学生使用钢笔的优势显而易见。这一方面,上文大量引用的家长答卷的“表述”就可以得到验证。“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概括地说,与铅笔书写相比,这种优势有三个方面:

1.保健、安全。

这里的“保健”特指两点,一是指保护视力。学生书写姿势与学生视力有直接的影响;二是指保护学生的手指骨。铅笔芯太硬,学生手指抓得太紧,造成对食指的伤害。我们曾经做过调查,个别学生食指拿东西、扣扣子因此失去功能,令人痛心!这里的“安全”特指:一是使用削笔工具的安全;二是家长提出的“铅笔笔芯”有毒的问题。

2.节约、环保。

这里的“节约”特指:一是节约时间,课堂上“反复擦”,书写过程中削铅笔浪费时间,这一点不可忽视。二是节约社会资源,铅笔的主要耗费原料之一是木材。全国小学生一年要耗费多少木材,这些木材需要砍掉多少树?

这里的“环保”指三个方面:一方面是环境卫生:削铅笔会产生垃圾,污染个人、家庭、班级的环境。二方面是指铅芯的原料,很难降解。三是扩大了说,少用木材,少砍树,也是环保。

3.便捷、有效。

这里的“便捷”有两个含义:“便”,以钢笔与铅笔相比,方便多了。每天书包里不需要装那么多支铅笔,还有相应的工具,如橡皮、铅笔刀等。家长也不必要为此烦心了。“捷”钢笔使用轻巧,书写快捷。

这里的“有效”特指书写的效果、效率。这方面前文不少次提到。这是一个必须关注的主要方面。

还有一点必须提及,一位家长提出:“现在使用钢笔,孩子提前适应钢笔书写,免得到了三年级再折腾。”这位家长有远见,据我们了解,到了三年级再换钢笔又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所以现在开始使用钢笔,这是它的“后效”。

(二)坚持“问题导向”,这是关键所在

在当前浮夸、浮躁,盲目“跟风”盛行的形势下,如何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态”环境,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专家同仁的关注。大家都知道,在当今社会,学生要认识汉字并不难,而要写好汉字相对来说并不容易。在这个问题面前,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知难而退。难写,就把写字量“降至118个”,而且只要求“在田字格中描摹,无默写要求”,不妨具体计算一下:一个学期一般90个学习日,平均每天只写1.3个汉字,而且只要求“在田字格里描摹,无默写要求”。在这样的要求指引下,学生能记住那些字,写好那些字吗?他们长大以后,怎么能不“提笔忘字”呢?如果这样下去,我们中华文明,汉字文化将走向何方?现在看来,政协委员提出“书写能力退化是对中国文化的毁损”,并非“杞人忧天”!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应该采取“问题导向”的策略。我们带着识字教学中的书写“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寻找、创造解决难题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如普遍反映“钢笔写字不能擦”就是一种惯性思维,我们冲破“樊篱”,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曾一度时期,“课堂观察”成了一种时尚,这里向教师提一个建议:当您走进课堂的时候(这里特指低年级),请您把目光聚焦适当“观察”一下学生的课堂书写:他们的坐姿怎样?全班有无戴眼镜的学生?他们的握笔方法如何?书写用的什么工具?书写过程中有无涂改、换铅笔、削铅笔的情况?再走近学生座位旁,俯下身子,看看书写的字迹、速度、效果如何?下课了,找几个学生问一问:每天的课堂上(包括数学等各门学科和专门安排的集体写字时间)一共约有多少时间要动笔书写作业?每天各门功课大约要用多少时间书写家庭作业?再翻翻他们的书包,看看里面都装了一些什么东西?铅笔盒是什么样的?里面都放了些什么?再拎一拎书包,看看沉不沉……通过这一“观察”,你的心情说不定也会沉重起来。儿童每天的学习生活中,与书写工具竟是这样的“息息相关”。平时我们口口声声地说“关心”“爱护”,怎么这些天天就在眼皮底下的事,却视而不见呢?!

出于疼爱之心,如此看来,书写工具的问题真的不容忽视!

J292.1

B

1005-6009(2017)77-0075-06

1.张红耘,南京市金陵小学(南京,210034)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2.李晨,南京市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南京,210000)教导主任,二级教师;3.陈树民,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京,210000)原校长,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长。

猜你喜欢

钢笔铅笔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用什么书写呢?
三支钢笔
飞扬的铅笔屑
三支铅笔
我的钢笔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小小铅笔,大有来头
老钢笔
书写春天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