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篇之中“三致志”
——《守望着的麦田》扣题升格示范

2017-03-23江苏省清河中学张玉海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5期
关键词:扣题窗子点题

江苏省清河中学 张玉海

一篇之中“三致志”
——《守望着的麦田》扣题升格示范

江苏省清河中学 张玉海

在应试作文中,决定得分的最大因素莫过于是否切合题意并紧扣中心。特别是在高考作文里,学生因扣题不紧造成的分数损失,远比语言表达或结构失误造成的损失惨重。因此,在写作中做到切合题意并突出中心是得分的关键,而要突出中心,主要在于点题扣题。

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 就是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以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太曲折,太含蓄,是高考作文的大忌。高考作文不能含蓄到让阅卷人不知所云的程度,应尽量显豁些,让阅卷人找到你的作文与题意的密切联系。

而点题能使高考作文显得醒目、明朗,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

不管何类作文题目,皆有一些关键词句。如果行文中没有让关键词句反复出现,而是出现别的话题词或者让关键词句偶尔出现,蜻蜓点水,都会导致文章偏题或离题。因此我们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就要养成适时扣题的习惯,在题目、篇首、篇中、篇末等处扣题点题,给人贴题之感,做到一路扣题一路歌。

扣题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驻足”关键词,同学们应仔细体会句子如何能够扣紧所论述的关键词句,突出想要表达的重点意思。然后能在关键词上多次“驻足”,让主题词或中心语多次出现。具体方法如主语强调法、倒装强调法、反问强调法、设问强调法、排比强调法、转折强调等。二是主旨个性化,文中的每个人物、每个事件对中心的表现都是不同的,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那样人物的叙写、事件的描述都会与主题关联不紧,不够深入。

如果作文的材料不能证明观点,那会极大地影响作文的得分。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文题,点明你的行文和命文的关系,引领阅卷教师随你的思维而行。

有时候一个关键词,一句关键性的话,就会救活一篇高考作文!可以说,扣题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是获取作文高分的妙招。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对“窗子”和“镜子”作过精彩的比喻:“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时,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病文升格:

守望着的麦田

我是一个乡下的孩子。

关于麦田的记忆,贯穿于我整个记忆中的故乡。

冬日暖阳下的乡村,一切都是柔柔的,站在自家院子的二楼上,那被暖阳轻笼着的田野,是对麦田最初的记忆。

(在“站在自家院子的二楼上” 后面加上“凭窗而望”,这样文章的开头部分就明显有“窗子感”了,给读者贴题行文的感觉。)

麦田是乡村的标志,它深深地烙在乡村的骨子中,麦田对于乡村就如水对鱼一般,不可或缺;抑或说,麦田是乡村的灵魂,失去了麦田的乡村是不完整的。

仍记得在麦田中第一次听见风拂过时,麦杆发出轻微的声音,仍记得那麦芒在阳光下的尖锐与耀眼,但更记得那一群栖息在这片土地已久的人们,在收割完之后,那淳朴的笑容。

后来,离开了。

隔了许久,在一个同样是暖阳的冬日,我,回去了。在城市居住的太久,对乡村的思念更浓,我习惯性地登上二楼,想看一看那片会有麦香轻拂的田野,但是,我错了。眼前的这一切,似乎是在梦中——麦田不知荒芜了多久,早已变得杂乱不堪,偶尔几处还剩着某家建筑公司未打扫好的地基。只是觉得,那冬日的暖阳笼罩下的“麦田”是多么刺眼的笑话,那些耸立着,却又单薄不堪的宣传标语是一个讽刺。

(在“我习惯性地登上二楼”的后面,加“对着窗子”,全文的前面大部分内容就活了。题目的“窗子”和“镜子”是比喻化的词语,这里用的是它的表层义,写的是作者两次透过现实的窗子看到外面世界的变化,从而产生的对麦田逐步被侵蚀的沉痛的忧虑。)

又是一年秋风起,我竟发现了老房子上被划上了“拆”这个鲜红、刺目的字样,望着对面“麦田”,竟长出了一群尾巴草,既是欣喜又是失落。我仿佛听见了那麦杆的声音,嗅到了麦子的清香……

可惜,乡村终究不会放缓她那急匆匆想要向城市化步伐,有着一股要赶超“深圳速度”那样的气势,可惜,她的速度始终没有赶上“深圳速度”,只不过是在被拆的面目全非的土地上,一座座高楼而起,取而代之祖宅的,是一座座商品房,就连在乡村不远的路旁,竟架着牌子,写“××经济开发区”。

这真是着实可笑而又悲哀,乡村她匆匆赶上城市化,就像是化着浓妆的女郎,再精美的妆容下,都掩饰不去她那空调的灵魂,她抛弃了许久,也收获了许多;可是,她却未用镜子照照自己的灵魂,她失去了淳朴与善良,失去了最朴实的农人的麦田。

(这一段,是原文仅有的扣题处,但遗憾的是,仍然较为模糊,不够明确。如果这样将本段作如下修改:“人确实需要向外看的勇气,不能囿于一室之中,泯灭突破藩篱的希望。可是,我们还得适时地用镜子照照自己的灵魂,不能让美丽的家园,在城市洪流的侵蚀下,一天天地在我们视线中远去。”这样,主题就较为明确了。“窗子”,应该是开阔视野;“镜子”应该是反观自己。这样改动后,文章在窗子和镜子的内涵上有了更深的解读,而且巧妙地扣紧了题目提及的两个概念,使文章也有了辩证的意味,让文章又上了一个层次。)

我是一个乡下的孩子,面对乡村,面对失去麦田的乡村,不知还是否将其称为故乡?

若有可能,我愿做一位守望麦田的人。

(文章应卒章显志,但倒数两个段落没有扣题,谈及的是“故乡”与“守望”。可将末段改为“窗前,风过,似有淡淡麦香……”这样就暗合了主题。让作者读来也很有感觉,好像在朦胧中,依稀感觉到了故乡麦田的回归,余音绕梁,韵味十足。)

猜你喜欢

扣题窗子点题
把窗子打开吧
快把窗子打开
扣题而教——《醉翁亭记》教学创意
文末点题太直接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扣题高效阅读
快把窗子打开
浅谈高考作文如何切题
命题与半命题作文的审题与扣题
浙江文成:“点题公开”打造“阳光党务”
书摘·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