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

2017-03-23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顾文娟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7年5期
关键词:表演性生词公公

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顾文娟

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研究

江苏省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顾文娟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开展表演性朗读,可以让学生掌握文本中的生字生词、使学生完整的理解语文文本的内容、让学生与课文文本的情感与思想产生共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表演性朗读训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朗读

表演性朗读,是把书面文字转化为有声文字的一种表演形式,学生在开展表演性朗读活动的时候,能通过独特的创作转换文字形式,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这种语言转换形式,本次研究说明了在小学语文课堂字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表演性朗读活动的作用。

1.应用表演式朗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生词

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有偷懒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表现在:学生在阅读语文文本的时候,发现了陌生的生字、生词,不去主动的查阅工具书来了解生字生词,而是觉得既然只有几个生字生词不认识,并且不认识这些生字生词也不影响理解文字的内容,那么又何必学习呢?如果学生不能在学习中主动学习语文知识,他们就不能在学习语文文本的过程中积累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在开展表演性朗读时,学生必须掌握生字生词的读法,教师可以应用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惰性学习心理。

以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三袋麦子》为例,有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课堂教学前,曾引导学生自主的预习过功课。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了解有一名学生A有惰性的学习心态,于是在课堂中点名要求学生A起来应用表演性的方式朗读课文。学生A读到:“黄灿灿”的麦子时,发现因为自己不认得“灿灿”两个字怎么读,所以不能把课文顺利的读下去了,学生A灵机一动,应用认偏旁的方法,把这两个字读成“shān”,这一名教师立即问,“灿”字到底应该怎么读?是读一声,还是应读几声?学生A想了一想,说应读一声。教师要求学生A现在查字典,让他了解“灿”字应该怎么读,学生A查完字典后,发现“灿”字不念“shān”,而应念“càn”。这一名教师没有继续批评学生A,而是要学生A继续往下读,学生A念到“烙饼”这个词时,又停顿下来了,这次,学生A不敢念“gè”饼了,他表示,这一次他没有做好预习学习,不能把课文顺利的读下去,下一次,他一定做好课前预习。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文本的时候,必须要掌握语文文本中的生字生词,这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的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可以应用引导学生做表演式朗读的方法了解学生生字生词掌握的情况,使学生了解到,他们在学习语文文本的时候,不能偷懒,必须要学习好生字生词。

2.应用表演式朗读引导学生了解文本内容

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会草草的看看语文课本,他们说他们已经阅读了语文文本,掌握了语文文本中说的知识了。实际上,语文教师点名起来,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发现这些学生虽然阅读了语文文本,却也很快忘记了学习过的语文知识。中国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会因为朗读而不得不记住语文文本的内容,所以,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应用表演式的方法朗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记住语文文本中描述的内容。

依然以那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三袋麦子》为例,那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接下来点学生B上台,接着学生A的朗读开展表演式朗读,学生B上台继续朗读了两段。当学生B还要继续朗读的时候,这一名教师示意学生B暂时停止朗读,然后点名学生C说明学生B读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怎么概括?学生C刚才没有把精力集中在课堂上,于是不能理解刚才学生B是从哪里读起,也不知道他读到哪儿了。这一名教师没有直接批评学生C,而是引导学生B告诉他,他刚才读过了什么内容。学生B经过思考,说土地爷爷送了小猪和小年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做成馒头和烙饼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了。此时学生C低下了头,这一名教师对学生C说:“刚才,你没有认真的学习,是学生B告诉你课文中讲了什么内容,现在,换你朗读课文给大家听,接下来你告诉大家课文里讲了什么内容好不好?”当学生C发现自己没有认真听课非但没有受到批评,而且还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时候,学生C非常高兴,立即投入到表演式朗读的学习中。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表演性朗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应用朗读性教学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通过点名让学生朗读来了解课文文本的内容。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到,当他们失去了学习注意力的时候,可以通过表演性朗读来集中学习注意力,深入的理解课文的内容。

3.应用表演式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思想

一篇经典的文章,通常包含着作者的感情、作者的思想,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深入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当学生只有能够理解语文文本的思想,才算真正理解了语文文本的意思。

依然以那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三袋麦子》为例,当学生C读到土地公公来小猪、小牛、小猴家拜访的时候,学生的朗读非常平淡,没有读出文本中的感情。这一名教师立即让学生C暂停,然后引导学生们共同思考,刚才学生C的朗读,读出了土地公公心理的变化了吗?土地公公怎么看待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呢?学生经过分析,认为土地公公看到小猪吃完了食物,是“哈哈大笑”,这表示土地公公认为麦子被有效的利用了,他很开心,土地公公见到小牛以后,发现小牛懂得长期规划食物,于是认可了小牛的做法;而唯有小猴是用一袋麦子创造了更多的麦子,这种做法,土地公公不仅是认可,并且是欣赏,于是课文中说土地公公“兴奋”了。这时,教师引导学生C思考,刚才同学们说得对不对?这一段朗读,应当如何突出土地公公的感情呢?学生C经过思考,应用层进式的方法读出了土地公公的感情。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表演性朗读教学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从朗读的角度了解课文文本中的感情和思想,使学生了解到,只有在朗读的过程中读出文本的情感与思想,表演式朗读才是成功的。只要学生长期受到这样的表演性朗读训练,学生就能积累大量语文知识,深入了解语文知识中蕴含的思想。

【结 语】

小学语文知识可以应用表演式朗读开展基础语言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文本的内容、使学生理解课文文本中的思想。只要语文教师长期开展表演式朗读训练,就能让学生在朗读语文文本的过程中掌握大量的语文知识。

猜你喜欢

表演性生词公公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关于表演性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叫醒太阳公公
冬公公
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雷公公
小学语文课堂表演性朗读的运用策略
合唱表演性和审美性及其相互关系初探
生词库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