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案例评析

2017-03-23

江苏教育 2017年40期
关键词:小刚咨询师咨询

案例评析

栏目主持人:王天文(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案例一考试和感冒

一、个案陈述

小元(化名),女,高二学生,平时性格很开朗,成绩优异。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庭经济条件一般。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后她来到咨询室。

“我有考试焦虑症,每到考试必感冒,大考大感冒,小考小感冒,试考完,感冒也好了。高一到现在一直都是这样,在我特别喜欢的数学考试中感冒还会加重。这种症状初中就出现过,一次期中数学考试的时候感冒流鼻涕特别严重,考到一半还请假去医务室,在医务室感觉好些了又回来考试。那次还考得很不错,班主任在班级里表扬了我,说生病了还考那么好。”

“我太贪玩了,虽然相对以前已经好很多,没有按时完成的作业都会补起来,抄的作业也会主动去弄懂,但还是太贪玩了。我对考试结果不是特别在意,就是怕考差了班主任找我谈话。”

“我从小学习就比较努力,成绩也不错,父母每次打电话都说让我好好学习。其实我特别希望有一个人在考试后问问我的成绩,关心我的状态。父母从来都是说好好学,不问考试成绩,班主任每次也都是关注那些考得不好的同学。”

二、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小元正处于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中的自我认同阶段(12~18岁),这一阶段的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发生了变化,从父母变成了朋友;他们希望形成独特的同一性的自我,往往期望从信赖的人们那里获得期待的认可,建立内在自信。在小元的案例中主要表现为:

1.希望得到肯定。

“从小学习比较努力,成绩也不错,特别希望有一个人在考试后问问我的成绩,关心我的状态。”案例中的小元在努力地认识自己与发展自己,这时候周围的反馈对她来说非常重要。班主任老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成绩下滑的学生身上,父母口中的成绩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让她感受不到具体的关心与肯定。

2.不敢松懈,容易对自己形成否定评价。

周围环境的反馈缺乏,让她不能很好地肯定自己,也找不到努力的标准,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努力,不敢松懈。当出现一丝松懈与贪玩时,她害怕自己不再是父母口中那个成绩好的孩子。她害怕看到这样的结果,想做父母口中那个标准模糊的好孩子。

3.与父母缺乏情感交流与理解。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她缺少沟通、交流,导致了相互之间的不理解。同时,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从12岁开始进入自我认同阶段的孩子,他们会逐渐疏远自己的父母,从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友谊。这些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交流缺失。

三、辅导策略

1.理解接纳,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在整个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表现出对她的耐心倾听、理解、尊重和接纳,和她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

2.中立角度,分析问题。

对她的问题保持客观中立接纳的态度,不作比较评判,帮助她分析出现症状是她希望得到情感满足而导致的:一方面希望被肯定,初中时考试感冒却还考得不错,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考试感冒与她的愉悦体验及情感满足联系在了一起;另一方面,害怕自己对自己的否定暗示,觉得自己很贪玩是真的。考试感冒像是给她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因为感冒而考差了,可以让她很好地合理化自己的成绩。

3.主动构建支持系统,获得情感满足。

在分析小元症状出现的原因时发现,考试感冒满足了她希望获得肯定的需求,因此可以调整她获得需求满足的渠道:一方面与班主任沟通,在学习中适当地肯定与鼓励这个学生;另一方面,鼓励她积极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统,考试后主动与姐姐或要好的朋友、长者分享自己的成绩。

4.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鼓励肯定自己。

针对小元对自己的评价“太贪玩”,建议她先尝试记录自己的时间都花在什么地方了,看是不是真的贪玩,把贪玩的时间找回来,重新制定一份时间安排。同时,鼓励她转换对自己的关注点,“没有按时完成的作业都会补起来,抄的作业也会主动去弄懂”,鼓励她多关注与感受自己的优点与进步,学会肯定自己。

5.鼓励主动修复与父母的关系。

帮助她重新认识与父母的关系,尝试通过姐姐密切与父母的关系,她自己也多做一些尝试,多了解父母的生活,向父母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事,让彼此间多一分理解。

四、个案启示

1.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对子女的要求与期望最好是具体的、有梯度的,让子女在努力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每达到一个目标后自动产生自我肯定。如果家长与孩子一起分享进步的喜悦,给予适当的肯定,就能帮助孩子很好地形成自我认同感。

2.给班主任的建议。

12~18岁的孩子往往期望从信赖的人们那里获得认可,建立内在自信。班主任在工作中往往容易关注成绩不是很好或者成绩下滑的学生,其实,那些让人放心的成绩好的学生,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班主任的肯定。

3.心理健康教师的反思。

性格开朗积极的学生在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防御机制,对于出现的一般问题,他们很快会将其处理掉或忽略与隐藏掉,情绪困扰持续一段时间后才会引起他们对自身状态的关注。因此,对学生情绪状态的持续变化,心理健康教师要引起重视。

(贵州省义龙试验区第一高级中学朱海妍)

案例二驱散阴霾重获阳光

一、低效率高焦虑的小刚

小刚(化名),男,18岁,汉族,高三学生。无精神疾病及家族遗传病史,无躯体疾病。在农村出生,父母靠务农为生,生活相对拮据。

小刚是一个性格内向、学习刻苦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进入高中以来综合成绩排名总是稳定在年级前10名。去年由于身体不适加上精神压力大影响发挥,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他一度很痛苦,后在家人及老师的劝说下决定复读一年。刚开始一切都很正常,成绩也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几名,可随着高考的临近,尤其是近两周,小刚开始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的状况,越想控制自己不胡思乱想、集中精力学习,越是学不进去,并且经常整晚失眠,导致白天注意力不能集中,头晕,学习效率明显下降。他感觉很焦躁、很痛苦。

二、案例分析

小刚目前状态是内在系统和外在刺激源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在刺激源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内在系统与小刚的个性、抱负、早年经历、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

首先,小刚成绩一向很好,周围的人对他的期望水平很高,他也接受这种期望,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一旦出现些许松懈怠慢,他就会紧张、自责、内疚、焦虑,导致学习效率变差,于是更加紧张、自责、内疚、焦虑……如此就陷入恶性循环无法解脱。

其次,小刚内心存在认知思维的偏差:若考不好,父母和老师都会对他失望,同学们会看不起他,考不上名牌大学一辈子没有什么前途和希望,更是愧对父母。这种思维模式把考试结果与自我评价、社会评价、自己的前途及命运过于紧密地联系起来,是导致他考前焦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再次,早期的创伤经历是小刚产生考前焦虑的“导火索”。他回忆去年高考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父母虽然没有骂他,但他能感觉到父母态度的冷漠及家庭气氛的凝滞,然后他又因无法向老师及自己交代而产生心理创伤。这种痛苦的经历沉淀于内心深处,是无意识中引发其考前焦虑的重要因素。

因此,应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认知,促进其自我思考,从而建立合理的认知是根本;用行为矫正法(系统脱敏和放松练习)逐步缓解其焦虑情绪是关键;运用回忆、联想、体验成功经验等方法帮助其重回优良状态是必要的补充。

三、咨询过程

1.诉心声,解情绪,明事理,建关系。

第一次咨询,运用观察、谈话等方法,了解来访者的第一手信息,尝试与小刚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师敏锐地觉察到了小刚言语与非言语传递的信息:紧张、焦虑、睡眠不好、身心疲惫、缺乏自信。认真倾听来访者的“弦外之音”,绝对概括化、糟糕至极等不合理信念充斥小刚的内心。咨询师使用尊重、热情、真诚技术来接纳小刚,让其尽情倾诉内心的痛苦,宣泄淤积的不良情绪。初步判断小刚的问题主要是考试焦虑问题,为了巩固咨询效果,布置了家庭作业,让小刚了解自己身边的同学面对高考是什么样的表现。

2.疏情结,改认知,学放松,初改变。

第二次咨询,小刚比第一次显得精神了一些,头抬起来了,也能与咨询老师对视了。这次咨询先是分享了他的家庭作业,让小刚切实感受到,面对高考,绝大多数同学都有些紧张、焦虑情绪,这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以消除他的过分担心。其次帮助他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咨询师在深入共情的基础上,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引导小刚看到自己内心的“乌云”——“考不好,一切都完了,我真是没用”等,并逐渐用“阳光”来代替这些“乌云”——“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努力不一定成功”,从而改变他内在的不合理信念,建立合理信念和认知,逐步消除考前焦虑情绪。为了进一步帮助小刚缓解焦虑情绪,咨询师还教他学习深呼吸放松法和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小刚尽快走出困扰。咨询结束时,布置放松练习等家庭作业。

3.深放松,训脱敏,改行为,增自信。

第三次咨询,小刚面带微笑,主动向咨询师问好。这次的咨询还是从家庭作业开始谈起,小刚认真地完成了家庭作业,咨询师及时肯定了小刚的觉察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在征得小刚同意的基础上,向小刚介绍了系统脱敏疗法的原理及运用步骤,与小刚确立5个脱敏等级:通过想象唤起焦虑状态,评估焦虑水平,然后运用放松技术进入放松状态,再次评估焦虑水平,直至焦虑水平达到最低为止,这是一级脱敏。接着让小刚想象高一级的刺激事件或者情景,然后全身放松,反复多次,直到想象这一刺激不再焦虑紧张为止。如此逐级而上,直到小刚对最高等级的刺激不再焦虑为止。咨询结束时布置合理自我分析家庭作业。

4.悟改变,获优态,固效果,促成长。

第四次咨询,主要与来访者一起共同回顾这几次的咨询经历,让小刚觉察自己前后的变化、感受,感悟是什么让自己有这样的变化发生,自己是如何做到的,这些改变给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咨询师的见证下,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探索和感悟,小刚领悟到自己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认清问题的本质,从困难中看到希望。小刚在后来的学习中心态平和,在高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四、总结反思

考前焦虑是学生,尤其是高三即将面临高考的学生,非常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而实际上,有不少高三学生的考前焦虑情绪是“隐藏”起来的,这就需要咨询老师用“火眼金睛”尽早加以识别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辅导干预,以帮助学生早日从烦恼中解脱出来。

其次,在咨询过程中要始终相信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充分调用来访者已有的资源和成功经验,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的能量,内心充满希望。

再次,善于运用身边的资源和支持系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家校应合力用实际行动切实减轻学生的压力,让高三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度过中学最后一个阶段。

(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徐丽娟)

案例三一个被拒绝的孩子

一、父亲的求助

天天(化名),男,9岁,无重大疾病史,家族无精神病史,家庭经济状况较好。一年级时父母选择给他住校,住校期间天天表现出了不适应,如想回家、哭闹等。父母一心想要锻炼他,培养他克服困难、独立自主的性格,于是更加强制他住校。最近父亲发现,孩子有些小心事了。天天说班上的小朋友不和他玩,他越来越焦虑,甚至会莫名地哭泣。父亲回想起班上同学的一些态度,感觉到这是一个信号,他的孩子可能被孤立了。父亲意识到孩子需要帮助,于是找到了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

二、被拒绝者的身份

首先,采用社会测量学分类方法——同伴提名法对天天的同伴交往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经过分数转换和标准化后,判断出天天的同伴关系类型是“被拒绝的学生”。在拒绝天天的理由上,班级同学写的是:喜欢打人、爱讲话、调皮、凶等。可以看出,天天在班级里并不受欢迎,他所表现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使得他的同伴接受程度很低。而被拒绝的学生会体验到更高的社会焦虑,因为很多外部问题行为遭到同伴的拒绝,因此会更担心来自别人的否定评价,这种焦虑是“指向外部的”。

从天天的成长经历看,父母对天天的教育一直崇尚快乐自由,在没有过多约束和指正的环境下快乐成长的天天,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措手不及:小学课堂要求高、自由活动的时间少、同学之间的相处更多、缺少父母的陪伴,天天表现出了对环境的不适应。但是父母并没有及时给予引导,使得天天在不适应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遗留下来:学习习惯不好、同学关系不融洽、自卑、对环境缺乏安全感。

天天的内心很敏感,非常容易感受到外界的不接纳。他对别人(同学、老师)的负面评价都有很强烈的内化,认为“我就是个坏孩子”,在老师批评的时候,假装听不到或者故意对抗;在同学拒绝他的时候,表现为情绪的低落和冲突。他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带来负面后果,但是他却控制不住自己,失控以后的焦虑使得他想要找到平衡,于是他很热心地为班级和老师做事,甚至去讨好一些不喜欢他的同学,用物质交换作为代价接近他们。父亲提到,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天天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改变,认真上课、踏实学习,父亲在老师口中也很少听到负面的反馈,但是一个学期过后,他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在他努力的这段时间里,他调动了自己的能量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结果却未能得到他所期待的结果。强烈的“我改变不了”的想法使得他对自己的能力感到失望。

天天和同学交往时表现出的特点是:不清楚分寸(有些动作使人反感)、情绪化(开心的时候是好朋友,有一点矛盾就绝交)、用肢体语言说话(不善于语言沟通)、行动前缺乏思考(想要做什么立刻去做,不考虑后果)、讨好(用物质或委屈自己获取别人的关注)。天天感受到班级同学对自己的排斥,却对自身的问题一无所知,他用错误的方式去改善人际关系,结果却适得其反。

三、一朵带刺的花

第一次咨询是面向天天父亲展开的。天天的父亲对天天特别关注,言语中透露出满满的焦虑。咨询师先让其充分述说对天天的教育过程和期待,引导他思考天天目前存在的问题。天天的父亲发现自己很焦虑,而这种焦虑无形中传递给了孩子一个信息——你现在问题很严重,你和同学关系不好,你做不好我也很紧张。咨询师与天天父亲达成一个共识: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困惑传递给他,给孩子正面积极的解决方法,让他意识到“我有问题,但是并不难克服,我能找到方法,我爸爸和我站在一起”。另外,制定了一些初步的计划:把天天的关注点调整到提高自信;做一些有具体情境的交际练习。

第二次咨询面向天天展开,天天很放松,没有抵触的情况。咨询师用一朵带刺的花作为导入,让天天认识到只要花是美好的,我们可以接受它的刺(小缺点)。接着咨询师在纸上画了一朵有着很多花瓣的花,告诉天天每一个花瓣都是他的一个优点,每一个刺就是他的一个缺点。咨询师先写下了热情、率真、上课有时会说话。轮到天天写时,他非常犹豫,咨询师并没有打搅他,而是默默坐在一边。他想了想,写下了优点:帮助别人、热心;缺点:打架、粗心、会不高兴、受批评。接下来咨询师和他讨论了发展优点、改正缺点的办法,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其澄清思路。天天最后在“我能做的努力”中写道:保持热情积极,每天做3件帮助别人的事,想一想再行动。

第三次咨询,天天说目前的状态不错,他很高兴结交到了好朋友,但有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容易发怒,忍不住要和同学起争执。咨询员和他共同分析了原因、后果、所能做的努力,天天决定,以后再遇到情绪激动的时候,如果条件允许会先走开,或者在座位上趴下,等自己心跳平复了再抬头。接下来咨询师给天天做了两次放松训练,让天天学习紧张情绪下如何放松,并且现场模拟紧张反应,体会自我放松。

咨询师从家长和班主任的反馈中得知,天天的状态有了较大的改变:小组的同学说天天主动帮助他们,有一次课堂上有个同学哭了,天天还主动留下来安慰她。大家觉得天天的进步很大,也更有自信了。

四、去到心灵的深处

每个孩子表露出来的问题都是一个信号,如果只是从解决问题入手,如孩子攻击了别人,就制止他的攻击行为,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虽然问题暂时解决了,却没有从根本上完成孩子的心灵塑造。看待一个孩子的表现,要透过这些表现去探查深层次原因,了解他出现了什么反应,是怎么形成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另外,在学校咨询中,尤其是低年级段的咨询中,家长和班主任的作为也很重要。咨询师要获得孩子在家庭、学校的各方面信息,并且与家长、班主任及时沟通合作,在家庭、学校、心理建设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共同解决孩子遇到的心理问题。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陈瑶)

猜你喜欢

小刚咨询师咨询
浅谈心理咨询中如何建立良好的关系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不足为奇
小刚的理想
咨询联盟大有可为
为什么每月的天数不一样
同感的技术
心理咨询探秘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