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竞争机制
——让孩子们喜欢同学
2017-03-23郝朝阳
文│郝朝阳
改变竞争机制
——让孩子们喜欢同学
文│郝朝阳
“高尚的竞争是一切卓越才能的源泉。”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一个没有竞争意识的人是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通过多种措施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保持孩子原本纯真无邪的品性和空灵飘逸的灵魂,让孩子童年纯真、洁白的友谊之花在竞争的环境下依然灿烂绽放,让教育对生命最本真、最美好的状态的尊重和虔诚得以展现。
改变机制,良性竞争
壳牌石油策划经理盖亚斯曾说过:“唯一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是胜过竞争对手的学习能力。”学校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同时,要改变竞争机制,提高孩子的自身学习能力,促进孩子良性竞争习惯的培养和形成。为此,学校建立了一个良性的竞争机制。这个机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公平、公正、公开、公心。公平,即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公正,即建立公正的竞争机制;公开,即竞争是对全体师生而言的;公心,即用公正平等之心对待每一个人。
对于各项评比竞赛,学校尽量都采用“达标”的方式,即设立条件和标准,孩子只要能达到这个标准,就能获得奖项,不受名额限制。这样鼓励学生与“标准”竞赛,而不是与同学竞赛,不断地挑战与超越自我。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都愿意看见,甚至帮助其他同学一起达标,希望大家都好而不是自私地只想自己好。
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健康的竞争心态,应该让孩子明白,有胜利必然有失败。胜利时,不洋洋得意;失败时,也不垂头丧气。竞争不应是狭隘的、自私的,而应是齐头并进,以实力超越。没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信念,单枪匹马的强者是孤独的,是不易成功的。
竞争对手,亦师亦友
一位资深体育教练曾经这样说过:“竞争对手是每个运动员最好的教科书,谁要想战胜竞争对手,谁就得向竞争对手学习。”教会孩子善于向竞争对手学习,这不仅是方法的问题,还是视野问题、思想问题、境界问题。引导孩子去学习竞争对手身上的优点,把对方当成自己学习上突破的一个动力,这样孩子就会收获人际和学习的双成功。
在竞争中展现出自己的自信与勇气,懂得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赞美对手就是肯定自己的道理,把竞争对手当作自己的朋友,这不仅有利于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性格,而且还有助于孩子增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优雅竞争,合作共赢
有一种“龟兔双赢理论”,龟兔赛了多次,互有输赢,后来,龟兔合作,兔子把乌龟驮在背上跑到河边,然后乌龟又把兔子驮在背上游过河去,这就是“双赢”—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校鼓励孩子多参与集体竞赛,为集体的取胜尽最大的努力。以班、组为单位的智力竞赛、体育比赛等,是一种集体竞争行动,学校要求每个人既要发挥最大的潜能,又要相互合作协调,使整体取得成功。目标是既要战胜对方,但又不能损害对方,孩子从中可以学到许多竞争的方式,比如平等、公正等,从而促进孩子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形成。
从教育效果的微观角度看,采用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比单纯采用竞争策略的效果要好得多。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同时,合作竞争也有利于协作精神,诱发学生之间的互帮行为。
老子曾说过,“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笔者想这应该是竞争的最高境界,人的进步在于不断地超越自己,而不是和别人一争高低。教育者的责任是在不打扰孩子的自我发展的前提下,给孩子一些助推力,即教育常说的要给孩子良好的启蒙教育,呵护好儿童的好奇心,发展孩子的自由意志,让孩子有幸福感—这些教育学上恒定的真理,正是发掘孩子内在潜力、成全他未来竞争力的最简单最重要的手段。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