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系统封装》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2017-04-13刘文胜
文 | 刘文胜
中职《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系统封装》校本课程开发初探
文 | 刘文胜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因其教育性质的特殊性,其培养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一是为企业用工培养第一线技能型人才;二是为高等职业类院校输送人才。作为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专业方向”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系统封装》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校重点建设课程之一。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计算机组装维护教学应以帮助学生体验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形成最基本的职业岗位能力为目的,紧跟时代和市场的步伐,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相适应,依托现有的实训条件,强调职业岗位针对性技能的学习。
市场用工需求情况分析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立足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实际,面向企业用工需求和学生发展,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为主线,并结合当今行业发展需求进行教学,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探索建立强化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此,我们走访了联想集团售后服务,企业对不同岗位的职业能力有不同的需求,计算机维修员在其售后服务前台要求能快速拆装计算机,初步发现和判断故障点;维修部要求要熟悉各类机型的拆装,系统的安装,系统的日常维护,会使用常用工具软件。
简阳德盛电器商场、简阳宇豪电器商场、简阳瑞兴电脑有限公司、简阳简州电脑有限公司主要是计算机销售员,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和系统维护的基础知识,了解当前比较流行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和结构,掌握有关硬件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会自己选购各种配件,会自己动手拆、装计算机,并会正确地安装使用操作系统,制作Ghost系统镜像文件、启动光盘。
中国移动简阳分公司、太平洋保险简阳分公司主要为计算机系统维护员,会自己动手拆、装计算机,并会正确地安装使用操作系统,会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会使用常用工具软件,会封装操作系统、系统设置、制作Ghost系统镜像文件、启动光盘,可以解决电脑的常见软硬件故障。
学校通过对计算机专业的现状、市场行情进行认真调研,明确了计算机专业的市场定位,《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系统封装》对应于培养计算机维修员、计算机销售员、计算机系统维护员。针对培养目标,必须突出职业特色,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这对教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现行教材存在的问题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教材的选择方面有别于一般的普通高中,应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学校统一征订的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重于传授知识的统一性。过多的介绍硬件知识和大量的性能指标,部分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涉及,而且难于理解,而我校学生大多是历经中考失败而来的,他们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自信心不足,主动学习的兴趣不高。对于这些在初中分流以后来到中职学校的学生,尤其对于除了中职对口升学班以外的技能班学生来说,许多课程内容都偏深偏难。让这些连初中基础知识都掌握得不完全的学生学习过多的理论和原理,学习“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不懂”或“学了也用不上”的知识,只能耽误学生。其次,现行教材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缺乏对整个计算机应用领域行业发展新趋势、新技术的观察。比如《计算机组装维护》教材往往注重于对新的硬件产品、系统软件的介绍,而对于目前在电脑装机市场比较流行的系统封装技术却少有提及。
不少用人单位说中职学校的学生很少能直接上岗,必须在实际工作岗位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胜任工作,我认为这其中教材的不理想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因为教材的不理想而让学习能力不强、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聊天、玩游戏,教师花大量精力去整治课堂、疲于管理而无力教学,最后是学生不感兴趣,教师应付课堂。
教材建设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本人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工作13年,常为教材问题而烦恼。鉴于此,我认为大力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发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校本课程是一种突破困局的有效方法。
计算机组装维护与系统封装教材开发探索
我校在2012年建立了计算机拆装实训室。2013年着手对课程进行改革的探讨与研究。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技能型人才,学校决定打破《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减少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以满足本专业就业岗位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系统组建、管理、维护的基本技能为基础,教学内容设计通过对岗位工作目标与任务的分析,采用与工作流程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组建教学内容。通过实训操作、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让学生基本达到计算机维修工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
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我们针对中职生的特点,在编排教材时,把实用性放在首位,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如在第一部分硬件认识中,不去过多地讲硬件的性能和指标,而是结合中职生基础低的特点,迅速进入到实用阶段,只要求先认识,具体的性能和技术指标因专业术语太多学生难理解就少涉及甚至不涉及,略基础理论知识重实践操作。让学生能长时间保持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教材中所用的实例与职业岗位紧密结合,让学生感到学即能用。在校本课程的内容与练习设计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学习以及练习操作的部分内容,要和实际生活有关。这样让学生经过学习之后,将所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并让他们真正产生出学有所获的感觉,逐步强化学习积极性。
整合教学资源。考虑到该课程对实训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对实训设备的依赖性较强,每一种硬件都有很多型号、品牌,而学校又不可能准备齐全,专业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做好实训外,还应借助网络平台给学生推荐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课后学习让学生有的放矢。
在教材结构的编排设计上,模拟企业的实际工作情景,以企业工作流程为框架,把企业工作流程分成若干项目,从每个项目中选取典型任务,对知识和内容进行重构和优化。教材分为硬件部分认识计算机的硬件、计算机硬件组装配置,软件部分系统安装备份与还原、系统封装和系统维护部分计算机软硬件维护性能测试及优化三个部分。通过这种结构编排方式,划分教材项目、模块的类型,排列项目、模块的顺序,实现教材结构从学科知识结构向工作过程结构的转变,从而实现课程学习过程与企业项目操作流程的无缝对接。
总之,我们期盼通过对教材结构、内容进行重构和优化,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硬件和系统维护的基础知识,了解当前比较流行的计算机硬件组成和结构,掌握有关硬件设备的性能和技术指标,会自己选购各种配件,会自己动手拆、装计算机,并会正确地安装使用操作系统,会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会使用常用工具软件,会封装操作系统、系统设置、制作Ghost系统镜像文件、启动光盘,可以解决计算机的常见软硬件故障,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打下基础,实现学生的“零距离就业”。
四川省简阳市高级职业中学)